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在同一时代,处在同一年龄阶段,为什么有的人会走上人生正道,而有的人却落进犯罪的深渊呢?美国社会学家科恩(Cohen)等企图用“次文化心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把社会心理分为主文化心理和次文化心理,认为次文化心理是导致犯罪的心理根源。所谓主文化心理是一种占主要地位的社会心理,它是以社会公认的价值准则为基础形成的规范的社会心理。而所谓次文化心理则是以未被社会公认的价值准则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心理。次文化心理论对于研究犯罪心理的群体形成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我国1979—1981年的研究表明,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征。仅以我们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各类人物对教育的看法和行为表现来透析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教育的群体心理,即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社会行为的揭示来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教育心理。从这一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社会教育心理表现和特征,更容易从文化与心理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时代性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和价值观念的养成离不开社会的环境变化,人的心理也是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职业院校中的贫困生是一类极具代表性的特殊群体,该群体在社会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受的影响明显存在,其心理变化更是需要密切关注的,这对职业院校中的教、学、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东林党争这一群体运动为例考察社会心理如何对群体运动产生影响。东林党中的东林人士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彼此认同,有较强凝聚力,是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组织化群体。东林党争的形成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也离不开社会心理的助推。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使得东林人士倾向于归属于群体即结党,并进而产生了党争。同时社会心理也使得党争被激化,它一方面通过社会助长和去个体化两方面的影响使得东林党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也通过使得党争各党对其个体影响越来越大而产生个体的从众表现和各党之间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使得东林党争中各党相互倾轧,使党争无法停止。  相似文献   

5.
文化转型期的审美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正处于世纪转换的交汇点上。市场经济的人潮冲击着整个社会,科学技术获得空前发展,我们的文化也正进入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转型意味着变化,而且是深刻的变化;转型意味着徬徨,一种前进中的徬徨;转型也意味着混乱,但往往是有价值的混乱;转型更预示着发展,一种带有痛苦的发展,如火中凤凰的涅(般木)。于是,这个时代因为这种转型而极富魅力。 伴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转型,审美文化无疑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以各种方式体现出来,审美社会心理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所谓审美社会心理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审美倾向性及心理定向.它直接支配着社会或群体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着审美文化的运行与发展。普列汉诺夫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藏区民俗审美心理是在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下 ,经过历史的发展 ,在文化传统的熏染中留存下来的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因此 ,藏区民俗审美心理的研究离不开藏区人民身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藏区人民的历史与文化 ,同时 ,这些因素规范着藏区民俗的审美心理特质 ,左右着藏区民俗审美意识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人离不开群体,群体心理对个体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加强群体建设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幼儿阶段最适宜开展并能促进儿童发展的游戏 ,其社会心理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心理发展是儿童游戏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原因在于 :第一 ,从游戏的内容来看 ,现实社会生活是游戏的源泉。不同的时代、地区、文化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都影响着儿童的游戏 ,游戏反映着儿童的生活及其变化。第二 ,游戏多数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 ,在游戏过程中总是需要建立一定的关系 ,游戏中的个体均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 ,可见游戏中包含了社会心理的内容。第三 ,儿童正处于初级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人的心理和谐又以和谐社会为背景,没有和谐的社会,心理和谐将失去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要从传承传统文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各时代人类心理的发展同人与环境、心理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发展具有协同性,同人的文化创造活动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人及其心理的历史性取决于人对环境的超当下时空把握及人类心理的历史综合性,人不断地超越现实文化环境,同时又以改变了的文化环境为中介超越自身;社会文化成果把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理相连接,构成了人类心理世世代代连绵不断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统语境的消解,文化范式的调整,思想观念的转型以及价值体系的更新,以消费性与娱乐性为主的流行时尚文化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凸现出来。文化现象是与社会心理密不可分,社会心理是养育一定文化的母体与土壤,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聚焦点。本文通过对浮躁与焦虑的审美心态以及原始图腾崇拜集体无意识的社会心理分析,对流行时尚文化从根源上作了确切地把握和透辟地解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迅速发展,蔚为大观。流行歌曲的主要接受群体为时代青年,因而歌词大多指涉爱情生活。但也有一些歌词在爱情和其他话语的表象下隐喻着某种社会心理,渗溢出别样的艺术趣味。这些社会心理主要包括:梦想破碎,精神失落;玩世心态,赌博意识;价值紊乱,自我迷失;文化自卑,西方迷恋;消解神圣,拒绝崇高;草根心态,弱势情结。把玩流行歌词的社会心理隐喻,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代青年人集体无意识的诗性解读,对诗歌和歌词创作也有一定艺术启发。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本文对这两个心理环境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良好学校心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的基本功能及其对心理教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变和高校学术期刊的转型,使编辑主体面临诸多心理压力,编辑心理的常态化及其心理调适刻不容缓。作为以文化传播和建设为己任的编辑来说,其心理调适亦离不开恰当的文化策略。面对其身份压力,编辑应坚持文化的开放创新,确认自我、激励自我、传播自我;面对制度性压力,编辑应寻求文化的审美愉悦性,调适编辑的理性压力、制度规约和市场化挤压。面对其他社会性压力,编辑应坚守文化的价值指向,调适过剩信息刺激、职业道德压力等。  相似文献   

15.
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最高培养目标。培养创造性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高校应创建适合的社会心理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在高校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当中,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情况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合格人才出发,深入分析,关心、关爱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文化变革对各社会群体所形成心理压力形式和压力总量是不同的 ,同样文化变革对成年人群体仅造成新的顺应时间延长 ,而对青少年群体则可造成新的心理顺应困难 ,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形成心理症候群。价值冲突压力是文化变革压力的核心内容 ,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顺应困难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由传统价值观念向现代化价值观念转变 ,传统价值取向是以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为人生价值主旋律 ,从这一主旋律出发 ,提倡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 ,构成了传统伦理道德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这种…  相似文献   

18.
使用双语的朝鲜族大学生社会文化心理刍议尹东波,王沛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储存、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社会文化的导入,离不开语言的铺垫和依托;同时,语言本身亦即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任何一种语言无不粘连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语言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后,民办自考助学形式逐渐成为自考教育的主要形式,使得自考教育具有组织化教学和管理的特征。但是社会对于自考助学学生的关注度与其现有规模不匹配,自考学生群体内部认同和自我期待偏低,他们的自我成就动力明显不足。针对江西省民办高校自考助学群体的社会问卷调查表明,自考助学群体的自我评价偏低、负面心理暗示偏多的现状与社会环境、群体影响和自我暗示这三种主要社会互动过程密切相关。要做好自考助学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从政策法规、群体文化和个体心理调节三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心态,增强自考助学学生工作的管理效率。对于自考助学群体的管理应着重帮助其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实现群体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6):134-142
新媒体制造了一个新的时代,改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各领域的生态,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个性化、形式的多样性和娱乐化、传播的即时性和无限扩大化,使社会心理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上呈现出新特点.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立足网络平台,从客观的社会认知的形成路径、健康的社会情感的培养举措、积极的社会行为的激发方法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心理建设进行新探索,为塑造弘扬社会正能量、唱响社会主旋律的现代化的社会心理,以及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