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汉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历史由来已久。进入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的发展也推动了日本近世文坛上雅俗折中文体的出现。中国小说经过日本文人的翻译、介绍、效仿逐步掀起了具备趣味性、大众化的日本近世读本热潮。本文试从作品的产生时间、在文坛上的定位、创作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国明清小说在日本近世读本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孵化、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江户时代,都贺庭钟开创的读本小说之路。其弟子上田秋成从单纯的模仿,向创新迈出了一步。使得读本小说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符合读者嗜好。秋成在翻改《范巨卿》创作《菊花之约》时,在主体情节依据蓝本的同时,根据当时的日本社会文化现状,及读者层特点,对蓝本进行了大胆翻改,使得《菊花之约》成为一篇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作品。本文对《范巨卿》和《菊花之约》进行比较,探讨秋成独特的翻案手法、创作意识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传入途径和传入作品数量上探讨了中国明清小说大量流传越南的情况,其次述及中国古代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喃传和戏曲等方面的种种影响,认为绝对不能因为目前在越南绝少明清小说善本的踪影,就漠视明清小说曾大量流传越南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 ,最为通行的小说刊本是评点本 ,评点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出于商业目的 ,书坊主利用评点的传播功能刊刻注有评点的小说 ,小说评点也就成了小说销售的促销工具和商业手段 ,具有了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有三次大的变迁 ,又可分为四个大阶段。明清小说则可划分为三个变化的小阶段。从诗词引入小说的前后变化情况 ,可看出明清通俗小说的某些特色 ,也可看出明清小说对宋元小说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谷倩兮 《文教资料》2014,(21):14-16
十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个繁荣时期,特别是在小说和戏剧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影响极为深远,开启了这些作品在东西方其他国家翻译传播的篇章。在意大利,一百多年来,经几代学者、汉学家的不懈努力,明清小说戏剧代表作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介绍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胡仁乌力格尔"也就是蒙语说书,其最初演唱底本主要来源于明清小说。胡仁乌力格尔是对明清小说的传播,其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内容丰富,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使胡仁乌力格尔这种艺术形式成为蒙汉文化交融的典型例证,展现了蒙汉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系统地认识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以及主客体的相互关系,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范式。本论文通过把明清之际的小说创作心态分为七大类加以研究作品和心态之间的联系,从作家的心态的形成原因、表现到最后形成自己的作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出了一些相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的繁荣发展绝非偶然。明中晚叶,阳明心学为士人参与小说创作铺平了道路,使明清小说的创作者成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明清小说营造了利于其繁荣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13.
梳理明清小说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发现,其对于商人角色描写的贡献尤为突出,呈现出全面而客观的基本特征,既涉及到多种不同类型的商人形象,还较理性地反映了商人所具有的特殊精神面貌.而促成这些贡献的出现则有小说文体本身、时代及思想等诸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明清小说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人地位的改变, 使得此期的小说中出现了更多关于商业活动和商人的描写, 这些商人形象比之前代, 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对古典小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南针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首,不仅给中国文化带来重大影响,也影响着世界文明进程.其发明并非一蹴而就,是经过了漫长的辛勤研究和不断改进,逐渐发展而制成的.本文选取《中国文化读本》中关于指南针部分进行汉译英,并且解析,希望将本书中更多的中国文化内容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李杨 《教师博览》2006,(3):10-11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道德教育塑造的是履行义务、遵守服从的“老百姓”,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敢于捍卫和扩展自己权利的公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作者借鉴八股文的文体特征是多角度、多样化的,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很多小说都融会了诸种八股要素。小说作者讲论儒家经典实属平常,他们频繁、大段地讲论经书,常常针对朱熹《集注》讨论句意,甚至直接将八股术语纳入小说当中,有意借鉴八股要素的意图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是佛教善恶“因果”观中国化的重要推手。一方面,明清小说吸收和借鉴了大量佛教文化,包括民间独特的佛教内容、悖离现实的表现手法以及佛教强烈的人文关怀等,拓展了佛教善恶“因果”观在中国的传播渠迳,促成其进一步被广大民众所认知、接纳;另一方面,明清小说利用本土文化,对佛教善恶“因果”观进行了选择性改造,包括将传统“宿命论”与“业报”观念紧密结合、突显善恶“因果”的执行者、对“善”与“伪善”的关系进行辩难等,合理解释了佛教善恶“因果”观之科学性的同时,促成其中国化的重要一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取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成为中国人在实际的佛教生活中坚守奉行的善恶“因果”观。  相似文献   

20.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明清时期,道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对明清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刘的影响;同时,明清小说对道教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劝澜的作用。两者的互动性是有其经济根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