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妇1勺目,勺目丫‘一划J勺︺‘门丫‘门1/v划、。门丫。门丫自八丫0门、勺︺ △“小万,你来回答,眼镜蛇属哪一类动物?”老师问。 学生想了想回答:“应属近视眼类。” △上物理课时,老师提问:“什么物体最重?” 冬冬站起来发言:“报告,我们家外公最重!” “你外公?”老师感到奇怪。 “对,我爸措写信时,称呼他为‘泰山’!” △在上基督教课的时候老师问一个学生:“如果有一男孩侮辱了你或打了你,你能原谅他 吗?” “能,老师,我想我得原谅他,如果他比我大的话。” △自然课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上昆虫课。当他讲到有一种小虫子寿命只有一…  相似文献   

3.
杨林柯 《教师博览》2022,(26):60-61
<正>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爱思考的袁江老师突然冒出一句:“我们现在这样说话叫‘聊天’,为啥不叫‘聊地’呢?”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想,“天”代表的是一种自由,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而“地”总有许多边界和限制。人们喜欢自由,自然也就喜欢聊天。尤其是趣味相投的朋友之间,聊天不仅能够增进友情,加深相互了解,而且在彼此的互动中还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和有格调的人聊天会有很多收获,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种聊天其实是另一种读书,而且是更有价值的一种读书。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跟我说起班里发生的一件事:“跟往常一样,每次活动时,我们都有一个自由对话的时间。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完一首名为《W e are the happiest m en》(我们是最快乐的人)的歌,便开始了今天的自由对话。这次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今天你快乐吗?’小朋友发言很踊跃。有一个女孩说:‘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问:‘那么今天是你妈妈多少岁的生日呢?’她说:‘40岁。’我刚想向她表示祝贺,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太老了。’大家都愣住了,寻声找去,一个小女孩得意地看着大家。”“我叫起这个孩子,问她为什么这样说。…  相似文献   

5.
郭家海老师在本刊第五期上撰文说“真理是朴素的”,我们赞同之余还想补充一句:“朴素”的并不都是真理。我们相信郭老师的真诚。他以“朴素”的思考,用“朴素”的语言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课例”作了酣畅的批评。但其中的一些逻辑、观点未免太“朴素”了,我们不敢苟同,觉得有澄清的必要。首先是逻辑。郭老师认为“‘非指示性’教学模式问题之一是彻底否定历史,属‘一把火烧光类’”,接着摆出了“孔子《侍坐章》中体现的教学观念比今天还自由”的证据。郭老师因为看到了我们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目的的阐述: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内外,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学生向我们提出一个难题,而我们一时又不知怎样回答。每每此时,可能会令我们很尴尬,但最让我们难堪的还是由自己的虚伪造成的。因为我们有时寄希望于有解决问题的突然灵感,而现实中却恰恰相反。一天下午放学时,在教学楼的东楼梯口,我碰见了六(6)班的一位男生张明磊。他说“:闫老师,这几天您看电视没有,球赛您看没看呀?”我说:“我没有看。”我正在想,他问我这些干什么。突然他又问道“:闫老师,我们汉语中说‘的守门员’和‘角球’,用英语应该怎么说啊?”我想:他可问住我了,我也不会。我对他说“:现在我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9.
小鬼笑翻天     
听话的学生一次上课,老师跟学生约法三章:作文得“甲”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写满两页纸。有一个学生在剩余的两行写着:“只剩下两行,快做完了,努力吧!现在剩下一行了,继续努力吧!加油!快完了!终于做完了。”精辟的论述“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元,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这儿讨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借成绩单老师问吉米:“你为什么要把成绩单借给约翰呢?”“不,不是我故意的。”吉米讷讷地回答,“他说,想吓唬一下自己的父母。”“那结果呢?”老师又问。“结果——”吉米回答,“…  相似文献   

10.
一次语文课上,一开讲我便信手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我家的小院,并让学生一齐把课题读一遍。这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您把课题中的‘园’写成‘院’了。”我疑惑地看了那位学生一眼,低下头看了一下课本,呀,确实是“我家的小园”!于是,我马上把“院”改成了“园”。这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里闪过:这里为什么要用“园”而不用“院”呢?“园”与“院”有什么不同呢?何不趁此机会让同学们探究一番呢!于是,我对大家说:“这位同学观察真仔细,老师要谢谢他。可大家是否想过这里用‘院’可以吗?‘园’与‘院’到底有…  相似文献   

11.
新年后第一天上班,一大早,倩倩的妈妈就带着倩倩来了。我们相互问候时,我说“没想到倩倩来的这么早”。她妈妈告诉我,倩倩这几天在家,夜里曾在睡梦中喊着“赵老师!赵老师!”而哭醒。问她,说是想赵老师了。爸爸问她:“想赵老师?赵老师喜欢你吗?”她说:“喜欢!”爸爸又问她:“赵老师喜欢你,为什么不请你做指挥呢?”倩倩妈妈问我:“您猜倩倩怎么说?”我有点尴尬,刚想解释一下,可倩倩妈妈紧接着说:“她说‘不是就只能有一个人当指挥吗?要是请两个肯定有我!’您瞧,这孩子还挺自信!”看着倩倩妈妈  相似文献   

12.
一、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培养写作兴趣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使师生的交往互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师生生命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敢于蹲下来与孩子对话:“你是怎么想的?”“我可以这样改吗?”“你觉得我说的怎么样?”“谢谢你的鼓励!”“我认为他的办法可行,你觉得呢?”……多么亲切的对话!在教师的积极影响和引导下,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称呼老肥其实足有够肥的,但是他并不喜欢我们这么叫他。“肥是形容动物的!”他总会这样抗议。在驳回他的抗议99次之后,我们终于良心发现,问他:“那我们叫你什么呢?”老肥使劲想了想,回答道:“就叫‘老胖’吧!”我们面面相觑,眨巴眨巴眼睛,后脑滴下一大滴汗。“要是你们愿意,叫‘胖仙道’我也不介意。”老肥笑呵呵地说。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要成为师生和谐互动的过程,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于是,我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怎样的音乐课堂。没想到,它竟使我对音乐课程标准有了深刻的领会。课始,教室里只有沉默。我再三鼓励道:“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告诉老师怎样教才能使大家都喜欢上音乐课,好吗?”“老师,我想,音乐课上应该有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游戏。”一个调皮的学生站起来说。“哦!你能说说理由吗?”我故作不明状,微笑着问他。“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容易记住……”我点头笑道:“你的意思是把学和玩结合起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掌握音乐知识对吗?”…  相似文献   

16.
课堂的机智     
童建庭 《湖南教育》2002,(19):39-39
先看一个课堂小故事———一位女教师,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课。这天,她正面对外地来参观的众多老师上公开课。课堂上,她出示小黑板上的几道题,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算。结果错误很多,老师在分析答案后,按等级记分,给记了个“2”分,并在黑板上写了个“2”字。学生立即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厉害,孩子们都把眼光投向她,课堂秩序乱了,教学无法进行下去。老师想了想,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同学为什么哭吗?她呀,是不喜欢这个‘2’分,这个‘2’像只丑小鸭似的。不过我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白天鹅的,××的成绩下次也一定会得…  相似文献   

17.
刘家国 《云南教育》2005,(14):35-36
课堂上,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插曲”:“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我还想补充。…‘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这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尴尬。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的课堂,教师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师生合作学习--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格情境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江老师说:“昨天,大家对《江畔独步寻花》一课都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学前两句,看看这两句写什么。你们先默读几遍,边读边体会,想好了就可以举手发言。”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就举了起来。生1:“头两句,写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满’字是写花多,‘千朵万朵’也是写花多,多得把花枝都坠低了。”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说的,诗中写的是‘压枝低’,写花多得把花枝都压低了,是花在上面。他说‘坠低了’,虽然也是说花多,但那是花在下面……”老师:“我也同意xx同学的…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3,(9):122-122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20.
干孩子     
讲一个15年前的故事。“妈妈,我今天认了一个干妈妈!就是我们的张老师!”儿子一出学校门口就冲他母亲高兴地嚷。“你说什么呀?你那么淘气?她怎么会认你做干孩子?”母亲说。“认了!她确实认了我了!刚才我们在做作业,张老师表扬李红贤时这样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若有一个像李红贤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儿,该多好啊!’于是班长周侨说:‘老师你这么喜欢她,不如认她为干女儿?’我们都笑了。老师又说:‘可是,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很可爱,我要是认了56个干孩子,哪有那么多钱养啊?’我们笑得更厉害了。这时候黄华说:‘老师,你连黄国恒也要认吗?他成绩那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