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重阳节”,我们组织中班幼儿到福利院慰问爷爷、奶奶,教育幼儿尊重老人,做个有爱心的孩子。活动前,发动幼儿省下“一块糖、一包饼干、一个水果”或自制贺卡等礼物送给老人,小朋友纷纷投入这项活动中,带来了各种水果、糕点、饮料等。在整理这些礼物时,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些纸盒,引导幼儿将带来的礼  相似文献   

2.
采用访谈法对80名5-6岁的大班幼儿进行交往概念认知研究,确定幼儿对10个交往相关概念的理解有4个水平,8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50%以上的幼儿对“礼貌、耐心、礼貌用语、倾听、友好、尊重、自信、换位思考”8个概念的认知处于水平一(对概念缺乏理解);城市和农村幼儿对“礼貌、耐心、礼貌用语、尊重”4个概念的认知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对“合作”概念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对“礼貌、礼貌用语、尊重”3个概念的认知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男女幼儿对交往相关概念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经常听到孩子们议论自己的祖辈。在他们的议论中,除了谈到老人对他们的照顾外,还有一些负面的反映,比如爷爷经常咳嗽,吵得他睡不好,奶奶好唠叨,怪烦人的,还有一些孩子很少与祖辈交往,对他们很陌生。怎样引导幼儿尊重老人、爱老人呢?重阳节快到了,我想利用这个节目对孩子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老人节”,这一天也是重阳节。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关心老人。2.通过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度重阳节,激发幼儿爱老人的情感,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 1.收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的照片、奖状、荣誉证书等,请他们中的代表来园讲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2.收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自己在一起的照片,请小朋友讲讲老人是怎样喜欢和关心自己的。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礼物,在“老人节”那天送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以表敬意。4.布置好活动室  相似文献   

5.
一些独生子女在家充“小霸王”,不尊敬老人。根据德育的培养目标,结合“敬老日”,我们设计了“我爱爷爷奶奶”教育活动。一、了解爷爷和奶奶1.观察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使幼儿认识到爷爷奶奶头发白了,眼角、额上有许多的皱纹,牙也掉了,眼也看不清,耳也听不准,走路很吃力……观察后进行谈话,然后组织美工活动——给爷爷奶奶画像。2.观察认识爷爷奶奶的家务劳动,使幼儿了解他们做些什么,感知他们的辛苦,并组织谈话“爷爷奶奶忙又忙”。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思品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由《我爱爸爸妈妈》和《尊敬老人》两篇课文组成。前一课教育学生要爱父母,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后一课教育学生要尊敬老人,照顾老人,对老人有礼貌。这两篇课文的教育主题属于爱人民教育系列,它是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尊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实际而安排的。教育他们从小爱父母,爱老人,爱身边的人,为以后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奶奶笑了》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了冬冬在家照顾生病的奶奶的事情,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好孩子。阅读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文本上的话,我想显然是过于肤浅,且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在教学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学生能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我对所带班的学生从初中人学开始着手进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取得了较好效果。1.以对家庭尽责为起点。尊重人应从尊敬父母做起。我除了平时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外,还作了一些特别规定,如每当“三八”妇女节时,要学生向妈妈献爱心,如何表达各人自定,但一定要请妈妈把她的感受写在学生的品德实录卡上;重阳节时,要学生向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表示关心引导学生尊敬长辈;要求学生平时自觉、主动地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提高自理自立能力和责任心。2…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我经常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孩子入园、离园、散步、玩耍。在这一老一少的身影间,弥漫着浓浓的隔代情。老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使我深深感到:隔代特别亲。但这份隔代之间的特殊感情也会造成教育上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容易使孩子形成独立性差、娇气、任性等心理特点和不良  相似文献   

10.
“呵呵,老张,又输啦?” 说这话的人是位上了年纪但身体却依旧硬朗的老人,他姓刘,我亲切地称他为刘爷爷.刘爷爷是一位铁路退休职工,我和他之所以相熟,是因为我家楼下的那所“老人聚乐部”.“老人聚乐部”是我们大家戏称的,其实就是刘爷爷专门为老人娱乐有去处办的一家茶馆,每人每天只收取一元钱的成本费.为这事儿,刘爷爷的老伴儿胡奶奶叫他“刘折腾”,刘爷爷也不恼,乐呵呵地说:“退休了没事干,给老人提供一个快乐的去处,让大家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家长对子女的吃穿都比较讲究,为的是要使孩子有强壮健美的体魄,在智力方面,家长也愿意投资,为的是使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长大成为有用之才;在品德教育方面呢,可是一个较为忽视的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个要求,不仅使幼儿从小有健壮的身体、聪明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更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他们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讲文明、懂礼貌、尊敬老人、关心别人等良好品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班上进行了每星期一次的“小灵通”活动(小灵通是一只小木偶),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活动中幼儿是主人,他们人人争做“小灵通”,报道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从两所幼儿园大班随意抽取60名幼儿,了解他们对残疾人的态度。根据调查情况,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最初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很有必要。为此,我们设计了“尊敬残疾人”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残疾人的伤残病痛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和积极参加工作的,从而激发幼儿理解、尊重、关心和热情帮助残疾人的情感,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晨间谈话、各科教学和日常活动向幼儿介绍各种残疾人(重点是盲人、哑巴、  相似文献   

13.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初步独立观察事物的能力、绘画兴趣及健康的情感。 2.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和照顾自己,注意安全,以及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 3.培养幼儿握笔和坐姿正确,细心完成和整齐收放作品及文具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游戏时使幼儿熟悉并有机会练习画圆、弧线;中班幼儿画圆、横、斜、竖线等。  相似文献   

14.
爷爷的右臂骨折了,这几天,他什么事情都要我们照料。我喂给爷爷吃生梨,奶奶给爷爷洗脸……爷爷觉得我们那么照顾他,心里很高兴,就笑着对我说:“你小时候,爷爷照顾你,爷爷生病了,你照顾我,真乖!”我乐呵呵地说:“是啊!现在爷爷成了小小孩了。”说完,我又拿起一块梨,轻轻地送到爷爷嘴边……指导老师郁秀敏爷爷成了小小孩$上海市园西小学二年级@闵恩泽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都是长辈,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对他们有礼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 难点:使学生初步懂得为什么要尊敬长辈。 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各一台,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规范,导入新课。 (一)提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中第三句。  相似文献   

16.
《尊敬老人》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小宝和小刚对待王奶奶的不同态度及小宝的转变,让学生知道尊敬老人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表现。为了让学生知道老人为社会、为家庭、为培育女子(也包括学生自己),辛勤操劳一生应该受到尊敬的道理。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比亲人还亲     
每当你问西充县会龙公社敬老院的老人们有什么困难时,老人们总是满面春风地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有洪山庙小学的师生关心帮助,生活清闲自在,有啥困难呢!”  相似文献   

18.
阮琴老师和幼儿各拿一套《构图说话》进入观摩活动教室.坐定后,老师拿出“爷爷”、“奶奶”两张卡片,让幼儿认清后,贴在讲台前的绒布上,蛮有趣味地叙说开了:“这爷爷奶奶家有个活泼可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自己家里的老人,进而了解社会上的其他老人,知道他们年纪大了,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2.初步懂得老人们曾为社会做了很多工作,自己的成长是与老人的关心和爱护分不开的,激发幼儿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帮助、关心老人的良好品德。活动准备: 1.设计敬老情况调查表,了解班内幼儿在家对待老人的态度和表现。2.请幼儿找出爷爷奶奶年轻时的工作照(或其他照片),了解他们年轻时做什么工作,如何为社会作贡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教师,任教30余年。在与家长的频繁接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对于自己的“小皇帝”关心、保护照顾过多,而给予他们自我磨炼,自我支配的机会太小。就拿我班张波同学来说吧,他聪明,机灵,但是由于太淘气,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让他父母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