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进入了“黄金阶段,”又创造了“战时教育的奇迹”。50年代后期,梅贻琦又在台湾新竹筹建清华大学,从而实现了他终身服务清华的夙愿。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始,我们承接了教育部基金项目“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的个案研究课题之一——清华百年文化研究,在2011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出版了研究成果《世纪清华人文日新——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此项研究在梳理清华大学百年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分别对清华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生态文化作了论述,并对新百年清华文化发展的切入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希望清华人在面对新百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30年代清华大学由于培养造就了一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而倍受教育史学家的关注。据统计〔1〕,从1928年清华改办大学至1937年南迁长沙这段时间,清华大学共培养了1312名本科生和27名研究生。这些毕业生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我...  相似文献   

4.
试论蔡元培和梅贻琦的大学教师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我国最著名且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学首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大学的崛起并确立其全国大学中领头地位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而那个时期,长北大、清华的是蔡元培(1868-1940)、梅贻琦(1889-1962)。正如有的学者所论的,“北大之大,大于蔡公”,梅氏“这一生,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整个韶光,都是为了清华”。北大与清华同处一地,两校交流频繁,早在1926年10月蔡元培就撰文称赞清华设立研究院“尤是大学教育进步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清华大学,是一所由美国退还的"庚款"所建立起来的一所大学。从游美肄业馆到清华学堂,直至最终的国立清华大学,清华人在不断的努力下,实现了由最初的留美预备学堂成长为独立的现代大学的转变。本文试图从清华大学自1909年到1928年间派遣"庚款留美学生"的情况,分析清华大学发展壮大并逐渐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兼有多学科的综合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学校发展初期,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早期叫做清华学堂,是一所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建于一九一一年。因校址设在清华园,故命名为“清华学堂”。当时学校设高等科和中等科,学生在校共学习八年,“沿用美国高等初等各科教习,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相当于美国中学到大学一、二年级程度。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但校中一切照旧。一九二五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旧制高等科和中等科停止招生。一九二八年国民党政府接管后,改称“国立清华大学”。次年旧制全部结束。从一九一一年建校到一九二九年,共毕业留美预备生一千九百七十六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先在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临时大学”,随即又迁云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结束,清华大学于一九四六年秋回到北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清华园获得解放,投入了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8.
图片快递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清华大学的校庆纪念日,今年4月30日正值清华建校95周年,清华校园笑语欢声,芬芳满园,新老清华人沉醉在欢乐的气氛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1895~1976),学者、知名作家,曾历任清华、北京、厦门等大学的教授。20世纪30年代,他在复旦和厦门等大  相似文献   

10.
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国立清华大学时期,为了发展科学、培育中国自己的学术精英,清华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其中以通才教育的思想最为重要,直到今天,仍然不断地给我们以启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尚有大学应该培养通才还是专才的不同观点。清华则明确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理念,即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提倡在高等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12.
1911~2011,清华大学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迎来百年华诞。正如《清华传奇》一书所述,在这一百年中,有多少传奇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有多少传奇的人物在这里登场。曾几何时,在那个国家积弱、民族多难的时代,清华学堂蒙着国耻的面纱呈现于世人面前。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摇身一变,成为了在  相似文献   

13.
清华小史     
清华小史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随之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1937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更名西...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今天的报告,我想先从清华大学讲起.一来从清华大学的角度说,非常感谢南开中学长期以来每年都输送很多优秀的学子到清华去.二来历史上南开和清华的渊源很深,南开的张伯苓校长,最早在清华学校刚成立的时候,曾经兼任过教务长;南开中学的毕业生,曾有三位做过清华大学的校长.再有,下一步我们要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进一步推进南开中学教育改革,这项教育改革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改革与大学改革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介绍清华大学的情况,可能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企孙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理学院和物理系的创办者之一。是集大学的领导者、科学家、教师于一身的优秀知识分子,叶企孙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清华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中国是过去的中国的发展,今日清华更秉承了昨日清华优秀的历...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是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清华大学要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清华办学的历史经验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并将之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上、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上和大学精神与文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17.
自1931年7月出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到1949年9月辞职,冯友兰执掌清华文学院长达十八年之久;抗日战争期间,他还兼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为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发展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仅从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这两个侧面追忆冯友兰对清华大学人文学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清华附小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而设。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著名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学习;冯友兰、朱自清等著名教授也都曾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大学南迁,小学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现在的清华附小位于清华大学的西南角,占地33000平方米,其中操场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有35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教职工93人。清华附小得益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影响,受“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熏陶,形成了清华附小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1928年8月国民政府大学院接管北平各大学院校,由于清华的特殊历史背景,大学院与外交部达成妥协,组建新的董事会形成共同管辖格局,但事实上外交部主导了清华的控制权.同年11月因董事会会议议决裁撤工程系引发风波,这场风波成为清华师生反对董事会专权的"改隶废董"运动的触媒之一.在风波中,代表大学院方(教育部)校长罗家伦借势清华师生的力量最终赢得清华管辖权争夺的胜利,结束了清华大学由教、外两部共管的局面,但也使罗和清华师生之间出现裂痕.工程系裁撤实质上是罗家伦建设"文、理"为中心的"新清华"办学理念的体现.罗家伦以革命的方式,希图以德国大学的理念改造深受美国大学传统影响的清华大学,重视"变"忽视"常",最终的去职也与此有关.剖析工程系裁撤风波,为理解中国大学成长的特殊性和探寻大学改革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5):65-66,F0003
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幼儿园,座落在举世闻名的清华大学校园内,自1948年建园至今已有60年历史。清华大学十分重视幼儿园的工作,把幼儿教育作为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内容。目前,清华洁华幼儿园是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海淀区示范园,2007年4月,又顺利通过市级示范幼儿园验收,使得“清华幼教”历经近60年的发展,跃居北京市优质幼儿教育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