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一X又一X"作宾语的句法结构时,"一X又一X"前面动词小类的差别,以及动词后面的体助词的不同,分小类讨论了"一X又一X"作宾语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文章认为,动词小类的差异、体助词的差异是"一X又一X"作宾语时构成不同小类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小句宾语句是依靠语法整合形成的一种句式。进入宾语的小句从语义的角度分为现实句、虚拟句两大类,其中现实句包括动态句和静态句,虚拟句包括虚拟动态句、虚拟静态句和虚拟语气句。统计数据显示,宾语小句的整合特征主要是现实句多于虚拟句,静态句多于动态句,非事件句多于事件句,宾语小句整体有非事件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框架出发,用"有界""无界"的理论阐述了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是非事件句,具有无界的特征,解释了大谓语必须有界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有界无界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左传》事件句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事件句对不同语义小类的名词性宾语有不同的选择关系。事件句和非事件句对宾语的语义小类和宾语的结构形式在选择上会有所不同,动词作述语构成事件句,或者事件句所表示的语义得以实现的决定因素是动词以及与动词相关的句法成分之间的相互选择制约,因此探讨清楚这一问题对《左传》事件句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时间副词分为先时、同时、后时有其语言类型上的合理性 ,包含不同小类后时时间副词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中的后时时间副词和动词小类有相互的选择关系 ,这种相互选择关系表现在 :后时时间副词所表示的时间与动词小类所表示的情状和内部过程结构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6.
7.
以一具不自足的句子为切入点,认为动词“有”的表“具有、发生、出现”的义项表达了一种动态的含义,是一个“有界动词”以及其有界性对句子完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主要探讨了“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变化对汉语被动句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在汉语被动句的打造过程中,“被”字的语义状态化表现为“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由离散性和时间性衰减为非离散性和非时间性;“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衰减是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N2 被(N1)V”语法化为“S. 被(O)P”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汉语和英语的致使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义类型、形态标志、语法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汉语和英语的致使句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论述了其异同点,以期对第二语言教学和英汉互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汉语特有句型连动句的语音切分,找到该句型语音切分的某些规则,发现连动句语音切分与主语的工短,V1P与V2P的结构层次及V1U前状语所修饰的对象有关。另外通过对连动句的语音切分的研究,还发现影响语音切分的几个因素;语法规则,语义表达,节奏等。  相似文献   

12.
13.
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副词,如“都”“也”“还”等,它们在作状语充当修饰,限制成分时,除了对谓词在时间,范围,程度,方式,情态,语气等方面有修饰,限制作用,它们还有一个指向问题,其中,程度副词“最”的语义指向尤为复杂,在“最”制约其它成分的同时,它还受语言环境等其它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最”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句法学将英语一元谓语句分为非作格句和非宾格句两类,这两类句式看似相近,实则不同。通过两类句式从句法语义关系和生成推导过程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看出最简方案对语言中句式生成的高度概括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汉语在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中,动词由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扩展,且由这两个功能范畴选择论元并指派题元角色.达成范畴的phi-特征集不完整,不能为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特征定值,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由毗邻的动词指派,获得固有格.为了让动词与名词性结果论元毗邻,可将致使范畴的语音形式实现为“把”以阻止动词移到致使范畴位置,或通过话题化或被动化等方式让役事移到更高位置.在别的相关句式中,名词性结果论元也可以通过毗邻的词汇核心获得固有格.  相似文献   

16.
中外语言学家试图对语言进行精确的描写,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从意义着手、从形式着手及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研究(如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他们对语言的分析方法日益精确。汉语的语法分析起步较晚,从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发表以来,历代语言学家在借鉴西方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引进或创建了适合汉语特点的分析方法。以下就以人们对歧义问题的处理为线索,来回顾和展望汉语析句方法的过去和未来。  相似文献   

17.
兼语句中兼语动词V1是非终结性的三价动词,V1与补事VP2构成跨越句法层次的、连续的语义关系,具有“无界”倾向,这与“了”的强制性“有界”形式要求不相容,因此“V1+了”不合法。“V1+了”要求兼语NP2必须是受数量词语等修饰的“有界”概念,这使“了”具有了详细说明情状(包括其中的过程与事物)的功能,使VP1、NP2成为兼语句的语义焦点。  相似文献   

18.
从纯句法角度看,自然语言表达式表现为由小到大生成的连续符号串。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符号串的语义追随句法进行毗连组合。但在不少场合下,这种句法和语义的对应出现错位,句法的生成和语义的组合对应不起来,即句法上分离的符号串在语义上是不可分离的整体。这就是自然语言中的非连续结构,而复合量化句呈现出独特的非连续性特点。本文先后介绍范畴语法和蒙太格语法对非连续结构的处理方式,对此做出一些扩展,最后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和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比较句“不如”、“不比”和“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也是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时容易产生偏误的一组句型。本文斌从语义偏向和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发现“不比”句语义偏向趋同,而“不如”句、“没有(没)”句倾向于趋异,并且“不如”句、“不比”句、“没有(没)”句的主观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呈现出转向语义趋势的种种原因,认为它既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应用发展的需要。又受到了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特点的影响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