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压强度的影响,在25℃到90℃范围内,对HPC和UHPC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并在此过程中考虑混凝土试件储存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HPC比UHPC的混凝土基材填充结构密度低,因此HPC的含水率高于UHPC;对于UHPC,干燥后的抗压强度较干燥前显著增加;两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件在干燥后,温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降低;按百分比计算,水下储存和气候室储存的HPC比UHPC抗压强度降低的更多。这些研究结果对高性能混凝土在疲劳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出发,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组成情况和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它的高强度和高耐久性使其结构寿命长、节约资源消耗和空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而实现在建筑物的形成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流态混凝土概念和基本特性,叙述其基本配制方法和施工要点,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双掺粉煤灰和矿渣粉大流动(大于220mm)度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致密堆积理论,采用双掺粉煤灰和矿渣粉的办法可以配制出满足与易性和强度要求的大流动度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在工程中的用量也迅速增长,造成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国内外对不同替代率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质的相关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可以替代部分现浇混凝土。本项目针对不同替代率再生混凝土不同标号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饱和硫酸盐溶液、硫酸盐溶液浸泡+碳化循环两种腐蚀制度下,对复合超细粉混凝土的力学失效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掺加复合超细粉可以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最后对混凝土抗侵蚀能力的评定方法和复合超细粉的要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分析方法结合了符号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以及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最初仅仅将文字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已经延伸到了图片、音乐以及影像等领域.概述多模态分析理论与应用语言学理论,提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新型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合成过程中,各原料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从而在不降低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阐明新型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原料最佳用量的比例关系,以提高产品性价比,达到降低产品成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甘油喷雾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诸多应用.利用压缩空气辅助甘油喷雾可获得雾化性能良好的甘油液滴,提高甘油的利用率.本文采用双流体喷嘴在不同喷雾压力下进行甘油/压缩空气两相喷雾,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稳态喷雾形态,利用PDPA测量喷雾液滴的直径与速度的空间分布,对两相喷雾动力学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压力条件下,甘油经压缩空气混合及二次雾化后,雾化状况良好.实验获得了液滴直径与速度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喷雾压力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研究得到针柱接触铝板表面后冷凝液滴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规格针柱在不同时刻接触铝板表面后诱导生成的液滴半径的大小及清理干净区域的半径的变化规律,并测量温度变化,计算得到热流密度及换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针柱接触铝板对热流密度和冷凝换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内径40 mm的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SiO2、Al2O3和TiO2 3种纳米颗粒在振动辅助流化时不同振幅、频率下的流化特性,比较振动对不同黏性纳米颗粒流化的改善程度及原因。结果表明,在无振动条件下,SiO2纳米颗粒达到稳定状态时表现为散式流态化;Al2O3和TiO2纳米颗粒在流化床底部形成较大的聚团,导致明显的流化分层现象。在振动条件下,SiO2纳米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降低,床层膨胀高度随着振幅和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对于Al2O3和TiO2颗粒,随着振幅和频率的增加,临界流化速度降低,床层膨胀高度增加,流化床底部的聚团尺寸减小,但当频率和振幅较低时,振动对其流化行为无明显改善。振动强化了纳米颗粒聚团的碰撞,具有促进聚团破碎和密实化的双重作用。针对不同黏性的纳米颗粒,若要达到最优的流化质量,需要探索不同的振动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气缸套表面微坑填充微纳颗粒的释放行为,在其试样表面进行微坑处理并填充蛇纹石粉,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填充物的外溢深度随微坑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外溢深度占比逐渐减少;开始阶段溢出率比较大,后续变得平稳;在微纳颗粒的释放过程中摩擦因数比较稳定,释放完毕后摩擦因数会有所上升;气缸套表面微坑填充微纳颗粒的释放行为与药物胶囊相似,释放缓慢,发挥作用充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遮蔽视觉的定位投篮练习和催眠状态下的表象训练以提高定位投篮命中率。实验结果表明:遮蔽视觉的投篮练习增强对肌肉运动力量、方向的分析与控制能力;催眠状态下的表象训练使人的潜意识处于活动状态。语言的暗示对于改进提高定位投篮技术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燃油在真空条件下的强化汽化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在可视化的真空容器内,测试燃料经喷嘴喷出后液滴破碎与汽化特性参数,得到不同喷油压力下的液滴粒径分布、汽液相发展形态变化、燃料汽化速度变化等规律。结果表明,真空下经喷嘴喷出后燃油的破碎和汽化是一个相互强化的过程,喷射压力越高,强化汽化的效果越显著。在喷射压力为5 MPa时,液滴粒径分布集中于5 μm范围内,在2 ms以内燃油汽化率达到平衡汽化率的85%,燃油快速接近汽液平衡。将强化汽化技术应用到常减压蒸馏工艺,可有效提高轻质油收率。  相似文献   

17.
气体与液体双流体喷雾的工业应用已较为成熟,三流体喷雾作为一种较新的喷雾方式,目前工业应用与相关研究均较少。针对一种三流体雾化喷嘴,搭建喷雾与测试实验台,利用高速摄像仪与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仪(PDPA)对三流体喷嘴甘油、水与压空雾化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气液质量比(ALR)对液滴直径与速度的影响,以及直径与速度轴向与径向空间分布特性。研究发现当ALR范围为0.327~0.518时,液滴直径随ALR变化较小。液滴直径与速度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喷嘴出口附近存在液滴直径随轴向距离增加而快速下降与液滴加速现象。此外,不同喷雾轴向距离下,中心部位的液滴比喷雾边缘更细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含蜡模拟油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利用蜡沉积实验环道,研究间歇流流型下气、液相折算速度和温度对蜡沉积速率的影响,并结合高温气相色谱探讨沉积物碳数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在间歇流流型下,沉积物分布在整个管壁内,且形状随气、液两相折算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平均蜡沉积厚度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固定管壁温度不变,平均蜡沉积厚度随着油温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固定油温不变,蜡沉积量随着壁温的增加逐渐减少;气液相流速的增大均会导致沉积物的硬度增大(表现为沉积物碳数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现象常见于动力机械、喷雾冷却和薄膜材料沉积制备等工业生产中。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分散颗粒,应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制备均匀性与稳定性良好的树脂基纳米流体。利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动力学行为。基于有限元法,通过修正的幂律黏度模型耦合纳米流体的剪切变稀特性,采用水平集方法捕捉相界面的移动,建立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研究发现实验配制的纳米流体表现出非牛顿剪切变稀特性,纳米颗粒的加入抑制了液滴撞击固体壁面过程中的铺展和回缩行为。随着幂律指数m的减小,液滴撞击固体壁面后的铺展范围变大。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大,液滴的无量纲直径在铺展阶段无明显变化,但在回缩阶段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含水矿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了解俯冲带中-深源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综合热分析仪(TG-DSC)研究滑石在动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热重(TG)数据对滑石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Friedman法和FWO法,分别计算滑石热分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以Friedman法求得的活化能为初始值,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热分解过程最可能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滑石在830~1 050 ℃内发生热分解,此过程为n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344.2 kJ/mol,指前因子A为4.9E12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