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天人观的基础上,衍引出诸多对宇宙、人世的认识与总结,构建了独特的天人和谐观,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哲学中立下了一家之说。  相似文献   

2.
太谷学派,在宇宙观、政治思想、性命之学、伦理思想、教育思想、修养观等方面继承、发展和改造了我国传统儒家学说,同时,现代新儒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在刘鹗、钟泰、刘大绅等太谷学派的后代传人中已初步萌芽。  相似文献   

3.
太谷学派作为民间学术团体,形成于清道光时期,学术活动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前后,其以儒家经典为根本,吸纳了道家等学派思想,可以说是儒学世俗化后的产物.黄葆年于1902年在苏州开办归群草堂,作为太谷学派的讲学场所.他一生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帝君祭文>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他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归群草堂时期太谷学派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张积中至山东"还道于北"创立太谷学派北宗前的生平考证,阐述清季转型期内,民间中下层传统文人的生存空间与选择道路,在一些具体史实上予以考证,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太谷学派及清季社会转型期中下层传统文人的生存与抉择之路。  相似文献   

5.
太谷学派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学术流派之一 ,由周太谷创立 ,绵延近两百年 ,扬州、泰州是学派活动的中心地区。太谷学派的学术思想承继于宋明理学并对儒学道学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重视下层民众的作用 ,注意同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当时有着很大的进步性。在我国学术史上 ,太谷学派也理应有其相应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本文拟从太谷学派的主导思想和太谷学派的发展过程两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太谷学派是安徽池州石埭人周太谷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所创立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曾活跃于山东、江苏、安徽一带,在当时民间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该学派各代学人有诸多道教诗歌遗留于世,其诗大都宛若天籁遗音,映射出诗化哲学的生机活力和浪漫之美。可以从诗化哲学的文化视角对太谷学派道教诗歌予以观照、透析和阐扬,以明晰其诗化哲学的缘起,领略其诗化哲学的魅力,发掘其诗化哲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太谷学派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安徽池州石埭人周太谷创办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该学派具有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尤其是注重探究生命系统的和谐状态及其过程,形成了学派独特的生命和谐观。其生命和谐观涉及到天地万物之和、个体系统之和、社会人伦之和诸方面,对于现代个体生命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以至整个宇宙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太谷学派是中国最后一个儒学学派。又称新泰州学派,其一传大弟子李光大斤讲学于泰州、扬州,据国学大师柳翼谋、李审言和刘师培的评述,其代表作《李氏遗书》中不仅反映了其师周太谷的名言与思想,而且融摄儒、释、道、墨诸家学说,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变通、以人为本、实学实用等新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太谷少好神仙,后宗儒并通释、道的求学与传教过程,决定了太谷学派的生成轨迹;其学派生成过程的种种因素又直接导致了太谷学派受众的广泛性、学派成员的家族性、学派规矩的严格性。而社会现实的影响,则决定了学派相对彻底的平民性和反正统的隐秘气质。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教育组织,是学术传承、积累、研究、传播的基地.自南宋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之后,书院便在儒学变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门探讨书院与学术关系的论著有朱汉民的《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刘玉才的《清代书院与学术变迁研究》、肖永明的《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等.  相似文献   

11.
大体说来,传统儒学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野的民间形态,另一种是在朝的官方形态,这两种形态的儒学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共性是,重视人和人际关系,强调社会道德秩序;其差异性是,民间儒学主要存在于社会转型期,官方儒学存在于非转型期。弄清儒学的这两种不同形态,对于认识当下儒学的地位和作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儒家思想复兴的今天,解读《论语》、理解孔子儒家思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现世生存,也关心人的精神追求。通过把孔子儒家思想与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相联系,我们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精神旨趣能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不仅使曹操深受其影响,也使他认识到在治国理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在汉末乱世政治决策中他对儒家思想便无法弃之,这主要表现在择用人才、改变风俗、推行教化、发展文化等方面他都以儒家思想为准则来治国理政。然而汉末乱世不但政治秩序崩溃,思想意识也渐入混乱,因此曹操在拨乱反正再造统一中对儒家思想又不得不因时因事有所叛逆。这样,在创建霸业过程中曹操对儒家思想也就呈现出既有本着敬畏之心的遵从和利用,也有因时施政理念下的叛逆和反抗,从而对儒家思想表现出一种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学史目前的研究前沿之一是,在研究一个时代的史学时,密切注意与它同时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等人对它的影响。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历代的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都以儒学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指导思想,他们不仅影响同时代的史学家,而且有些人本身就是  相似文献   

15.
16.
儒学的特质和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学,以“六经”、“四书”等十三经为主要经典,其化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人主义;道德主义;传统主义。“天人合一”、“中庸”、“有为”是中国儒学的基本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乃至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川政权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空间。儒学从德川家康起被德川几代的政治家们推向政治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赋予浓厚儒学色彩的尊王攘夷给予幕末维新志士摧毁德川幕府的思想力量,这正是日本知识分子在儒学文化中挖掘出的文化资源演变成的文化力。儒学在日本封建社会结束和近代国家建立的历史运转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明治政权又一次选择了儒学。  相似文献   

18.
19.
儒学一直是中国传统化的主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对西方基督教的存在形态为标准来论衡宗教。因而对于中国化这样一个极富特质且历史悠久的化传统竟然没有宗教而迷惑不解,现代新儒家提出儒学是中国宗教即儒教的说法。儒学是否是儒教,是否具有宗教法。本试图就此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讨论孔儒人格理论的文化—心理之奥秘及价值的一个方面,即实践理性—贴近人生的孔教。并从思想文化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革命史等角度全面阐释了儒家学说中的"学"、"思"、"行",说明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