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当即将翻过旧世纪的一章,迈入新世纪门槛的时候,我们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又为文明步履的滞后而忧虑。因此,正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切实谋求中国文明的发展,就成为世纪之交的中国的一桩至关重要的事情。以下,...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宋明新儒学的宗教色彩方言对于宋明新儒学的性质,本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曾产生过一场讨论。任继愈先生1980年《论儒教的形成》(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一期)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儒家思想逐渐演变为儒教的过程。他指出孔子的学说经历了两次大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1998年,很快就会进入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中华文化的前景如何?颇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华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和走向世界,这似乎为学术界所共识,但如何实现这个走向?中华文化进入世界占有什么地位?却有不同意见。一种说法是:东方国家乃至所有非西方国家要想发展自己,走向世界,首先就得承认西方描绘的图式,承认自己的前现代性,从而开始自己融入世界的现代化过程。亦有换一种说法:认为参加文化多元主义以至东方主义的大合唱,对全人类的主流文化(市场经济、民主、法制)故意唱反调,因而有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危险。这两种说法虽然…  相似文献   

4.
儒学的超越性及其宗教向度──杜维明教授访谈周勤时间: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下午地点:美国康桥思溥史街十三号谈话人:哈佛大学中国历史与哲学教授杜维明访问人:哈佛大学东亚语文文明系博士候选人周勤周:杜先生,您一定注意到,关於文化的宗教层面的讨论近年来已进行...  相似文献   

5.
文翁化蜀,具有特殊的政治意味.文翁通过选拔蜀郡基层官吏到京师向博士学习以及修建学官、招收学生就地学习两项措施,大力推广儒学,从而成功改造了与中原文化异质的巴蜀文化,使蜀人从思想文化上一统于儒家学说.此举对儒学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再过5年,中国经济就要踏入21世纪的门槛。中国经济在21世纪会不会有奇迹?这是12亿中国人和一切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外人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盼望中国在未来的世纪里重新成为世界的最强国,希望中国能尽早迎来民殷国富、傲视列强的日子。但中国不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道德学说的理论,以及种种道德规范。在这里不可能对这些进行全面的探讨,我只想从中选择几个重要的方面加以论述。文野之分的理论我国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很早就产生了文野之分的理论,反对野蛮而赞扬文明。在《尚书·舜典》中就有“睿哲文明,温恭永塞”之说,把“文明”当成一种美德。《疏》的解释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当时的统治者把他们自己的权力,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一种品性,称之为文明美德。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了以“儒学与新世纪的人类社会”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新加坡儒学会主办,与会学来自中、美、英、韩、新、马、泰、越、印等九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共计120余人,提交论50余篇。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戴琏璋教授、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等名学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9.
西夏王朝是党项族所建立的一个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其割据西北达2个世纪,曾与宋、辽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有关西夏王朝的史料极其匮乏,在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西夏史》,故西夏学有“绝学”之称,西夏王朝也被誉为丝绸路上的神秘王国。近年来,一批热衷于西夏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儒学的和谐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学的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儒学的现代意义,但是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也许值得我们重视,这就是儒家的“太和”观念。对“太和”观念,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普遍和谐”观念。我认为,“普遍和谐”观念至少应包含几个层面才可以被称为“普遍和谐”观念;而在儒家思想中“太和”观念恰恰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四个方面,这样大体上构成了“普遍和谐”的观念。“太和”见于《周易·乾卦·象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中华文化研讨会综述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世纪之交的中华文化研讨会",10月26日在该院举行。到会者有成都地区大专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界人士共50余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茂才研究员、《中...  相似文献   

12.
从禅宗看佛教的儒学化──兼论异质文化相遇的规律性朱义禄禅宗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把印度佛教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学说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这是两汉以降佛教中国化的完成阶段和佛教儒学化的最后归宿,从中既映照出中国文化强有力的同化机制,也能对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相遇时...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回到经学 中国文化近百年来所遭受的严重破坏中,首当其冲并彻底瓦解者乃儒学传统中之经学。宋明心性之学虽也遭致巨大冲击,但仍代有传人,自梁、熊、马、唐、牟传至现代新儒家,心性之学已蔚为大观。经学则不然,自廖平、康有为、崔适。章大炎后无人传承已成绝学。至今,国人已不知经学为何物矣!究其原因,其大者不外以下数端:(一)以章大炎为首之古文学等孔子为诸子,视经学为史学,使经学权威扫地,流风所至,无人再习经学,非特章氏弟子尽为史学家,廖平弟子蒙文通亦为史学家矣。(二)古史辨之钱玄同、顾颉刚不善学康有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儒学的发展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习近平同志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  相似文献   

15.
儒学的生命在民间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儒学,从它产生时起,就是平民之学,是学在官府下移为学在民间的产物。原始儒学具有平民的性格。真正的儒者(当然不是指小人儒和乡愿)代表着社会的良知,担当着社会的道义。几千年来,道统、学统、政统与治统之间,德与位之间,天爵...  相似文献   

16.
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赵吉惠儒学在中华二千年发展史上,成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文化,对于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巨大的历史积极作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它仍是团结海峡两岸各民族的精神力量与文化纽带。儒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生命力?第一,儒学结构本身具有比...  相似文献   

17.
儒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学的缺失和长处是纠缠在一起的,对儒学的缺失了解得愈彻底,对其开发就愈全面;反之,对儒学的缺失了解得愈少,对其开发也就愈少。儒学要坚持自我批判,对此我相当敏感。九十年代以来,港台、北美对儒学和新儒学及其有关人物批评不够,我们这几次儒学研讨会对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生活在由关系密切的家族所组成的部落中。各个部落渐渐发展了自己的语言,特定的衣着,以及用来猎取食物、抵御敌人的特殊武器。他们对勇敢、忠于集体等都各有自己的准则,并且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对人们构成的危险状况。在业经研究过的原始部落中,人们便发现每个部落都有一套形成宗教形态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问题 1.我试图简略表达的题目是:宗教传统与现代化。 我意识到自己未能对这一题目作详尽的考虑并做出创造性的编述。在这一场合下我也无法对宗教与现代化之间相当复杂的性质作一完整的论述。后面对该题目的种种概括性的解说,是作为一个汉学家及宗教学者所可能涉及的材料(首先是非中文的文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管理学家成思危教授认为,儒家管理思想的特点是重国家及社会管理,其精髓可归结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上述见解颇有道理。本文拟就儒学精髓中“知人善任”之“善任”,即怎样合理使用人才问题,探讨儒学之管理理念。儒学在合理使用人才问题上,迸出过许多智慧火花,产生过一系列重要的管理理念。其中如何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正确对待人才的长处与短处,以及用人问题上的诚和信等三个理念,充分反映出儒学在人才管理观念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一)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德才兼备是最理想的人才。任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