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承载方式,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或现实或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身处文化碰撞中的人们感知和反思其中的文化交融、隔阂。文章通过比较中西方电影中的他者影像,了解他者文化的历史变迁,以他者形象的嬗变品味两种文化从隔阂、抵触到了解与接受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电影"的共名之下,中西方电影存在巨大差异,电影文本叙事视角的选择及其蕴含的叙事伦理的差异,反映出电影背后中西生态文化观念和文化取向的差别.<2012>式的好莱坞生态灾难大片是遵循经济伦理的超级视听消费品,以特定叙事视角和特效技术实施对观众的控制,实质上是反生态主义的.<可可西里>以朴素的艺术追求和生态关怀叙事抵抗消费主义,代表东方生态理念的影像书写.这种差异促人反思影视传媒如何真正适度地传达生态关怀而不被娱乐消费所销蚀.  相似文献   

3.
香港电影后现代性的形成,与西方社会不同,西方后现代文化是基于政治、经济、历史之上的产物,它充满着各种矛盾及张力.而香港的后现代文化则单纯得多.从香港本土的视角来考察香港电影的后现代性,可以发现,它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大众的趣味;电影人对电影技巧及表现的追求;本土学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赵静 《考试周刊》2012,(41):78-80
从心理认知角度阐释英文电影在促进英语文化学习方面的作用是探讨英文电影与英语文化学习之间关系的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英语电影有助于实现长时记忆,有助于建立本族语者的心理语境.有助于形成西方式的心理图式。如果解决英语电影欣赏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英语电影就会很好地促进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试析好莱坞电影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电影的一张明片、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已经成为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一种现象,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本文从好莱坞电影的主角聚焦、主题表现、情感表达以及民主、自由倾向等方面探讨中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孙桂香 《文教资料》2009,(11):56-58
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同性、相融性,又有差异性、民族性.这种文化差异性表现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法律制度、道德价值等各个方面.电影<刮痧>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西方各方面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对"孝"的不同理解而加以分析,以找出解决民族间文化冲突的方法,增强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强大的电影文化面前,东方电影常常被肢解、扭曲,以贫弱的形象验证西方强大的神话,东方被西方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利结构,陷入了西方文化殖民。中国电影应从古老文化中吸取营养,努力从边缘走向前台,勇敢自信地言说自我,以本来的面目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华精神和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强大的电影文化面前,东方电影常常被肢解、扭曲,以贫弱的形象验证西方强大的神话,东方被西方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利结构,陷入了西方文化殖民。中国电影应从古老文化中吸取营养,努力从边缘走向前台,勇敢自信地言说自我,以本来的面目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华精神和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地域文化特色不同,以致电影片名本身具有独特性和目的多样性.针对引进西方电影时常常出现“一篇多译”的现象,从贺莺所论述的电影片名信息、文化、审美和商业的四大价值出发,以大陆及港台片名翻译作品为载体,探讨电影片名翻译应当借鉴信息价值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和商业价值原则,为实现高质量片名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华语电影陆续亮相西方荧屏。在此过程中,文化词汇的翻译,特别是礼貌语的翻译,为外国观众接受华语电影减少文化障碍取得国际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试图通过对中西方礼貌理论研究的比较,发现其理论上的差距;通过对礼貌语之称谓、寒暄语以及赞美语回应的探析,从微观上探究礼貌语字幕翻译策略,解决文化背景迥异的西方观众对以古代文化为题材的华语电影的接受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方舞蹈文化与西方舞蹈文化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从宗教信仰的视角,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揭示了东西方舞蹈文化内容上的追求和形式上的表现动因。  相似文献   

12.
周雅娴 《考试周刊》2011,(49):33-34
纵观百年来的西方电影,作者发现西方电影中对华人的形象有一套"定型化"的描述,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或者凶狠狡诈,或者谦卑恭顺,总是在肯定和否定的两极之间摇摆。其实,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无论是邪恶还是善良,正面或是反面,在文化的功能上都表现为西方文化的"他者"。本文探讨西方电影中中国人形象生成背后的原因,以及形象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广泛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英雄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并起到重要作用,而对于英雄主义的诠释则是通过不同形式表现的.不同文化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表现英雄主义的形式上自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点,文章将用跨文化的视角对中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并试图由外及内的探讨各种形式所反映出的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在中国的上映带来了不小的争议,人们一直围绕电影改编的得失争论不休。从文化视角上看,中国电影对外国小说的改编,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得失的争论,而是文化碰撞后的再现,电影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重构了叙述时空与叙述视角,置换了文化主体,将一部西方经典小说变成了一场中国式的影像叙述。  相似文献   

15.
司丽娜 《文教资料》2008,(28):235-237
自古以来,西方人对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就充满好奇.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合作活动的日益频繁,东方文化逐渐对西方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结构形式到内容思想得到他们的接纳和肯定,褒扬与推崇,因此东方文化也开始频频出现在西方的电影中.然而,不同导演对东方文化的诠释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同一导演对东方文化不同支脉的理解程度不同也明显地表现在作品中.有的作品内涵与形式兼取,有的取形式而略内涵,有的作品中则同时存在着这两种形式,如影片<杀死比尔>.这些不同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奇异缤纷的文化景观,因此研究西方电影中的东方文化也就变得意义重大且意味深长.本文以影片<杀死比尔>为例对此现象做一局部的分析.<杀死比尔>是昆汀·塔伦蒂诺继<落水狗>、<低俗小说>等一系列以暴力美学为主要看点作品之后的又一部暴力力作,与以往作品的不同之处是导演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东方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本文着重分析<杀死比尔>中导演对东方文化的运用,以透视美国电影在对东方文化运用方面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6.
刘薇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5):96-99,117
电影《罗拉快跑》的表述是“时”,这是一种关于时间的叙说。它表达了西方文化中命运、偶然、游戏的主题,又契合了东方文化中宿命、“无常”、“无为”的命题。东西方文化对“时”的认识相比照又相交融——这是赏析电影《罗拉快跑》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俄狄浦斯情结是中西方文学中共同的文学主题,他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即都表现了父母子三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又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方更为直接,表现为破禁之后的惩罚,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表现比较隐晦,而且中国文化将孝引入心理机制从而从根源上消解了这种乱伦的出现。不同的表现与模式其实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西方体育的历史演进为视角,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模式、政治结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轨迹等方面进行了中西方教育文化演变和迁移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巴兹·鲁赫曼执导的文学经典翻拍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放在好莱坞电影的大背景下,通过符号学和叙事学的方法,分析电影的语言和内容,并运用话语分析的框架,比较其与原文在主旨表现和美学价值方面的异同,在文化批判理论视角下探讨某些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深化原著主题、表现美国梦破灭的批判性话语,与吸引观众眼球以博得更高票房的商业话语在电影中是竞争共存的关系。制片方一方面努力在各种细节上还原原著,一方面又通过突出华丽的场景和情节的调整来获得更高的商业利润。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这位美国作家不同于东西方作者的独特写作视角,赋予了她中国农村题材作品特殊的魅力.不仅如此,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作品中表现的一贯主题"恋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神话原型,展示了她中国题材小说世界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