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明确了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原则、模式、内容、流程等要求。文中结合多年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提出了数字校园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并对数字校园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对中小学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依托数字校园构建基于网络的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办学模式,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研究遴选我国率先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的30所职业院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归纳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在总体规划、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共性特征。研究发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监测评价工作有待系统开展;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有待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快研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已进入整体建设阶段,为解决前期局部建设遗留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数字校园系统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从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现状出发,运用教育信息生态学的"系统"和"生态"理念对数字校园进行重新定位和审视,构建了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模型,并对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引起人们对数字校园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办学历史几乎与数字校园建设的兴起同步,数字校园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数字校园的概念与特征、数字校园建设成效与突出问题的阐述,着重从领导重视、机构设置、投入到位、观念更新、统一规划、队伍建设、共创共享等方面,对新建本科院校数字校园建设需要解决的七个重要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几乎各大专院校都面临着校园网络的扩大、改建、搬迁或新建的任务。而现在的校园网络仅只用于满足上网等简单要求,更重要的是数字校园的建设问题。本文在调研了部分高校在数字校园的建设情况并结合笔者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经验,对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国正在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被赋予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然而数字校园的推进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制约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校园建设,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者与研究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通过探析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两种典型现象,认为数字校园建设不只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校园内各组织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进而探讨了"协同学理论"引入数字校园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然后剖析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战略协同和团队协同两个重要的协同现象。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达成数字校园基本理解的共识、数字校园战略规划与相关政策标准的协调统一、数字校园战略规划与教育热点问题的相互关照、数字校园战略规划彰显本地化特色四项措施实现数字校园战略协同。数字校园建设团队构成极其复杂,建设团队协同困难制约着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为更好地建设数字校园,需要依据建设团队协同困难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建设团队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7.
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逐年提升。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受到高校和中小学的青睐,很多学校开始付诸建设数字校园。当前我国数字校园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建设与部署模式、数字校园中的新媒体与新技术应用、应用与评价、管理体制与机制、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绿色与生态数字校园7个方面。总体看来,从技术角度对数字校园进行的研究较多,从管理学、教育学和系统科学等视角进行的研究较少,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数字校园的研究重心正在从技术视角向管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视角转变。  相似文献   

8.
数字校园推进的过程是数字校园系统及构成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对其进行分析.系统思维作为一种思考技术,能够深度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复杂性问题.当前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缺乏系统思维的恰当运用,表现为数字校园内涵理解因人而异、功能结构偏离核心业务、规划与设计中顾此失彼、对数字校园认识简单化等,这不利于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运用系统思维可以对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群体利益关系、系统的输入输出、推进困难的多重原因、系统的实体关系、系统循环等进行分析,以促进数字校园的良性循环发展.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下一阶段发展的更高形态,在系统分析数字校园当前发展不足的基础上,展望了智慧校园取代数字校园成为未来主流学习环境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存储系统是数字校园环境的基础架构,是数字校园应用和服务的延伸。本文分析了数字校园存储管理现状和系统建设需求.结合实例讨论了数字校园存储系统建设方案,提出了数据集中式、分级存储和统一管理的多元化数据存储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本文提出要时刻关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及目的,并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提出质疑,从更深的变革角度思考数字校园建设的问题,提出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的观点.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的差异,因此存在主体间的目的和利益差异,本文揭示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不同主体的关系及利益关系,依据系统变革和利益变革的观点,阐述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策略和方法.在本文中,对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形态、功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数字校园推进策略变化,从微观的视角提出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与方法,提出了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组织应该成为变革的主体,政府、机构、专家要不断转变自身职能,正视自身的地位,从而促进教育系统的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11.
存储系统是数字校园环境的基础架构,是数字校园应用和服务的延伸。本文分析了数字校园存储管理现状和系统建设需求,结合实例讨论了数字校园存储系统建设方案,提出了数据集中式、分级存储和统一管理的多元化数据存储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引入信息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标准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在介绍校园网络和数字校园的概念后,分析校园管理中的供需要求,分离出数字校园中的信息化管理所需建设的模块,以学生管理系统为实例,说明在教育领域中,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和美好前景,以及数字校园建设中应重视及采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代数字校园模式中,利用IT新技术和架构调整来突出服务理念,体现“一站式”服务,是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新一代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与办公对数字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平台”的出现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新视角。从云平台和数字校园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校园的优势及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以促进数字校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当前很多学校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时,对软件建设重视不够,影响了运行效果。通过对学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过程的分析,探讨在中小学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亮点.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需要搞清数字校园的由来、特征和涵义,提出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设想,考虑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泰山医学院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作者在其主持泰山医学院数字校园设计、规划和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对高校新校区数字校园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对数字校园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校园网、数据中心、应用服务等的建设策略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地的数字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数字校园在学校管理、教学、沟通等方面的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刊就数字校园发展的若干核心问题曾对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进行了深度采访,从中窥见数字校园的理想渐行渐近。本期,我们特邀北京、上海、重庆、山东等地的管理者进行深度对话,分享数字校园建设、应用的经验,展示区域数字校园创新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院发展的创新点及核心推动力,因此,都在加速自身的数字校园建设。但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中,形成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并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院发展的创新点及核心推动力,因此,都在加速自身的数字校园建设。但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中,形成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并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