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人格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风范,成为几千年来沉淀在人们心中的人格美的典范。本文试从屈原经历的三个层次的内心冲突(即坚持理想与屈从世俗的冲突,去与留的冲突,生和死的冲突),揭示屈原人格的孤独性。  相似文献   

2.
李千金与娜拉独立人格的相似性表现在:对爱情执著追求的真性情,面对磨难时主体意识的觉醒。她们独立人格的不同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冲突面对的对象不同;冲突体现的重心不同;戏剧冲突的结局不同。研究这一问题的积极意义是:维护主体意识,尊重珍惜家庭;重温经典作品,学习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网络主体身份和角色的确立不是根据其在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角色,而是根据其在虚拟空间中所表达的话语.网络交往的双重人格是网络人格的虚拟化,其实质是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的扮演冲突.这种冲突能够导致自我认知、性格、个人思维与人际关系的不同异化,为此需要从心理、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四个层面来调和网络行为主体双重人格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用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便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个性心理品质.人格首先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塑造不同的人格;同一历史时期中不同的社会环境也会形成不同的人格.人格一旦形成后,就具有比人的思想和行为更加深刻、更加隐蔽的性质.比起人的思想和行为来,人格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倾向性;并按照这种稳定性和倾向性,去引导和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王义梅 《考试周刊》2008,(7):173-174
兰亭诗人生活在东晋中期安定的政治局势下和江南秀丽的风景中,但是在他们主体人格的生成过程中心理冲突相当强烈,主要包括思想上儒家和道、佛二教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所体现的个人雅俗同体.群体逍遥与事功的徘徊上.本文主要探讨了兰亭诗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文题《白马庙》(片断)作者:汪曾棋《苏州赋》(片断)作者:王蒙点评这两篇文章,一个写乡镇,一个写城市;前者侧重写人,后者侧重写景,但都同样精彩,同样感人。可见同一个题材,不同的作家去写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农村籍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更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农村大学生的城市适应问题,本质上是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及观念的冲突与碰撞.本文立足于对我国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及原因的分析,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社区工作模式来帮助他们学会从被动融入到主动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典型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表现出了极大的现实热情和当下关怀。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种分裂性。一方面,贾平凹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对农村怀有炽热的情感,对乡村文明或传统文明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他毕竟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具有受都市文明渲染的观念意识和价值立场。所以他具有乡村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因子,而这二者常常表现为矛盾冲突,使他常常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徘徊,这就造成了贾平凹主体人格的分裂性。主体人格的分裂性反映在其乡土小说中就造成了他的乡土小说的分裂性。  相似文献   

9.
王晓川 《宁夏教育》2006,(10):19-2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校与校的差距,或者说名校与普通校的差距,城市校和农村校的差距关键就在于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州三所大学880份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影响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跟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一致,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对大学的学习成绩没有统计相关性,大学学习成绩主要跟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呈正相关;家庭收入水平则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作用。引入户籍与学习时间、家庭地位的交互项,统计模型显示城市户籍的大学生,其必修课成绩较要比农村大学生差,并且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必修课学习成绩要比农村大学生越差;其选修课成绩较要比农村大学生的好,并且家庭收入水平越高,选修课学习成绩比农村大学生越好。户籍对城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不同影响,体现了城乡大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城市大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而农村大学生侧重学习为主并为以后进入社会积蓄能量,这种差异性进一步造就了城乡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和城市生活之间的不同境遇。  相似文献   

11.
徐琰 《文教资料》2013,(29):81-82,89
《废都》自出版以来争论颇多,许多学者和评论家从不同的视角和文化立场出发,对废都的文化意义加以界定。本文将从贾平凹的传统文化观照视角出发,以城市与乡村、外界与内心、男人和女人三个方面为主线,解读废都和废都里的人,并以此探析作家文学观的渊源和情感寄托。贾平凹是一个立足传统的作家,其农村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在与城市文明的冲突中演变成了一种浓烈的乡土情结,两者共同筑成了作家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然而,也正是这份情感,致使作家在对城市、知识分手的全休地位及女性人格的宙视知判断上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小说的怨恨来源于以下诸多冲突: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文化立场和文化人格的冲突,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社会功利与文学审美的冲突,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冲突,农民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冲突.赵树理的冲突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冲突,赵树理的怨恨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中国现当代文化就在这种无尽的冲突与怨恨中呼啸前进.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主体身份和角色的确立不是根据其在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角色,而是根据其在虚拟空间中所表达的话语。网络交往的双重人格是网络人格的虚拟化,其实质是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的扮演冲突。这种冲突能够导致自我认知、性格、个人思维与人际关系的不同异化,为此需要从心理、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四个层面来调和网络行为主体双重人格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在其独特的农村背景之下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存在,这种复杂性困扰着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比如:认识的恰切性与课程"去背景化"的冲突、课程"主体性"与"他者性"的冲突、课程整体与部分的矛盾、课程"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矛盾。面对复杂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互生共联的宏大概念路径、整体与部分共存的全息路径、开放与变化的策略路径是走向复杂性思维方式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对598名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生源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客观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大一学生所获得的客观支持均多于其他年级,且差异显著;2)社会支持、人格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人格是作为生活事件一心理健康的外部影响因素而发挥作用的,未发现人格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骆驼祥子》和《泥鳅》都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历史背景有关。由于具体写作语境的不同,老舍与尤凤伟分别从城乡文化冲突和城乡差别的角度关注乡下人越界迁移后的命运;老舍意在解释生活、表现感情,尤凤伟志在再现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并为之鸣不平。这种表现与再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方法源于作家文学观和社会立场的不同。由乡下人进城引发的城乡冲突归因于农民对市民的身份僭越,思考如何维护这些进城农民的尊严,尤其是要思考当他们面临金钱的诱惑和人格凌辱时,如何用文学的方式来体现和表现其个人的尊严,这是历史赋予作家的使命,也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具有历史意识与责任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的视角对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冲突与合作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制度是否在冲突与合作中起作用;制度如何减少冲突,提供合作的可能性;制度框架下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冲突还是合作;制度在冲突与合作中的前景怎样。这些观点各有侧重但都不能完全解释国际社会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骊  曾碧 《林区教学》2023,(1):116-120
随着乡村教育事业的振兴,以教育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对农村地区学前儿童进行冲突教育已经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的软硬件环境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缺乏甚至没有对农村学前儿童进行过冲突教育。鉴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不足,如果不基于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背景进行儿童冲突教育,只是简单地进行说服教育,很容易使农村学前儿童的人格发生扭曲变形,不利于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基于教育社会学背景,分析农村学前儿童冲突教育的现状,并探讨提升农村学前儿童冲突教育水平的对策,以期为农村学前儿童的冲突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进程主要体现为权利均等化和资源均等化两个方面。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困境主要体现为农村义务教育主体存在着隐性去权状态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城市单向意义灌输所造成的社会文化消解状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困境需构建农村社会争取教育权利的内部诉求,纠正农村教育资源改造的文化抵牾冲突。  相似文献   

20.
正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解决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巧创故事情境,预设认知冲突;链接新旧知识,引发认知冲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巧妙设置陷阱,触发认知冲突。充分展现课堂魅力,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去发现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