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收藏》2008,(9):31-31
2008年3月,本刊受邀参加陈炉窑址考古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暨《陈炉耀州瓷精萃》首发座谈。会上公布了2002年以来铜川文物考古部门在陈炉三大窑区进行考古调查的收获,对以往针对耀州窑烧造历史的认识作了大的修正,耀州窑烧造中心区由黄堡迁往陈炉的历史脉络就此明晰,其烧造史自唐代一直延续至现代,薪火相传,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2.
邵红 《收藏》2013,(12):105-107
祭窑神是景德镇窑业历史上形成并世代传承的民间祭祀习俗,是列入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景德镇古老的里弄之间,反映着烧窑业工匠们的一种祈愿,地域性和行业性极强,为景德镇的一种草根文化,一种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3.
杜文 《收藏》2018,(6):74-76
耀州窑从唐代开始就烧造色釉、器型丰富的陶瓷枕,在唐宋时期曾烧造出釉彩和造型各异的陶瓷枕。唐代该窑也被称作"黄堡窑"。本文主要结合铜川黄堡窑址考古资料,对唐代该窑各式陶瓷枕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郑州  张松林  廖永民 《收藏》2008,(5):58-60
本期陶瓷栏目以近年考古出土古陶瓷为专题,涉及郑州唐墓出土青花罐、北宋官窑早期窑址新发现、江西出土明清哥釉青花瓷、西安新出土瓷器与福建漳浦出土紫砂等,它们资料翔实,多出自纪年墓葬,是鉴定断代的重要参照。龙泉大窑、景德镇御窑厂等处陶瓷考古新收获将另期推出。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7,(12)
正2017年10月17日,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承办的"南青北白汇景德"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开幕。主办方配合本次研讨会推出了邢窑、定窑、越窑、南窑、蓝田窑、湖田窑等考古出土标本对  相似文献   

6.
叶丹洋 《收藏》2013,(15):57-59
石湾窑位于广东佛山石湾镇。明清时期,佛山石湾镇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并称为四大名镇。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表明,石湾的陶瓷生产至迟可以上溯至唐宋时期,明清时趋于鼎盛。佚名古籍《南窑笔记》中关于《钧窑》一文有记载:"明有宁青窑仿钧一种,颜色薄暗,五色杂沓。广窑亦有一种青白相间麻点纹者,皆瓶钵之类。胎骨轻脆,不堪赏鉴。宜兴挂釉一种,与广窑相似。"这里所说的"广窑"即石湾窑。由此可见明清时有许多窑口模仿钧窑的窑变花釉。石湾窑善于模仿钧  相似文献   

7.
刘涛 《收藏》2016,(5):46-53
正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瓷器,是近十年来中国陶瓷考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批出土瓷器不仅数量较大,而且品种较多、品质较高,除耀州窑青瓷外,亦有少量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建窑黑釉瓷以及耀州窑酱釉、黑釉瓷等。这些瓷器或出自纪年墓,或与其他带有年款的器物如石器、铜器、砚台等伴出,故多数年代相对明确,具有重要的考古断代编年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海军 《收藏界》2014,(9):68-75
长沙窑是一座商业性瓷窑,古称为石渚窑,因窑址在湖南长沙市以北30公里所辖的望城县铜官镇书堂乡瓦渣坪一带,又称铜官窑。解放后的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显示,长沙窑的窑区除了瓦渣坪之外,谭家坡、陈家坪、廖家坝、胡家垅、蓝家坡、蓝岸嘴等都是遗址区域。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兴盛于中晚唐时期,而衰落于五代时期,其烧制时期仅150年左右,但其生产的产品器型之丰富,风格之多样却是当时任何一个窑口所罕见的,长沙窑的香具亦是如此。长沙窑香具上所展现的各种类型文化元素无不体现出了唐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根据对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结果统计得知,长沙窑所生产的香具主要以香炉为主,兼有配套使用的瓷盒,其中香炉和瓷盒均可细分为多种样式,这在1996年出版的《长沙窑》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此书主要以1983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而笔者所在单位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的长沙窑瓷器同样也是以此次调查发掘为基础。根据对馆藏长沙窑香具统计得知,香炉共有27件,瓷盒及盒盖共计两百余件,现针对相关器物的具体造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程彩虹 《收藏界》2012,(5):43-45
关于青白瓷起源问题的探讨,二十余年来考古界与陶瓷界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合作对安徽繁昌窑进行了考古发掘,提出了繁昌窑青白瓷创烧于五代的观点,是我国最早烧制青白瓷的窑址。  相似文献   

10.
陈建中 《收藏》2011,(4):33-39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对德化古窑址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以省考古队领队,省、市、县考古工作者联合对德化古窑址进行了细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为德化窑白瓷的鉴别和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本和信息。  相似文献   

11.
悟源堂 《收藏》2010,(2):62-63
长沙窑瓷器始烧造于唐代,终于五代,至宋代早期就已消声匿迹,对此,考古学者们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及考古发掘的实证已成公论。长沙窑瓷器上多有绘画和书法,这无疑是唐及五代时期书画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较硬的笔绘制和书写在瓷泥上,经高温烧制而成。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群峰林立,岗峦重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十分秀丽。这里的矿产也十分丰富,尤以瓷石、高岭土最具特色,直接成就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地位。清人兰浦在其《景德镇陶录》中记载了景德镇的两处唐窑,一名"陶窑",另一名"霍窑"。但已发现的考古  相似文献   

13.
赵文军 《收藏》2010,(9):53-55
汝州张公巷窑是一座重要窑口,曾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关于它的时代与性质,过去由于依据不足,众说纷纭。现根据最新考古发掘资料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后学遮 《收藏》2011,(3):I0032-I0034
至正型元青花是景德镇生产的,这应该是当前国内外文博界、学术界的共识。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展出的至正型元青花,大多标明景德镇窑口。学术界、文博界在涉及到至正型元青花时,也一致认为是景德镇所生产。这种共识的形成,当然是建立在景德镇窑址考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林华东  陆玲玲 《收藏》2008,(12):50-56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而最早烧造青瓷产品的窑场就是越窑。越窑不仅历史最为悠久,而且规模最大,烧造时间也最长,其窑场主要分布在绍兴和宁波地区,因而可以说浙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孟旭辉 《收藏》2008,(12):58-59
清《景德镇陶录·卷七》收录有《古窑考》,其中介绍“秦窑,唐代烧造,今甘肃之秦州也。相传器者碗杯之属多纯素,亦有凸鱼水纹者”。近年天水及邻近地区新出土耀州窑青瓷多被民间鉴藏界称为“秦窑”或“安口窑”,但基本上可判定为耀州窑烧造。“安口窑”亦称“华亭窑”“陇上窑”,窑址在今甘肃华亭县安口镇,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甘肃、陕西的文物工作者曾进行过窑址调查。从实地考察和传世瓷器分析,天水徽县一带确有古瓷窑存在,在徽县地方文献上也有多种记载。徽县古名河池,北宋升为徽州,清代降为县,与古代天水(秦帅1)曾有隶属关系,当地窑业可纳入秦州窑研究。本刊欢迎天水当地藏友提供秦窑的线索和实物,以早日厘清该窑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7.
杭天 《收藏》2009,(6):64-67
从1984年开始,考古部门在宁夏灵武磁窑堡、回民巷以及甘肃武威塔儿湾等地进行的瓷窑考古,使西夏瓷的真实面貌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18.
扈迎春 《收藏界》2010,(9):57-59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考古,不仅揭开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走向的千古之谜,同时还获得了三大重要成果:其一是发现宋代石构建筑;其二是在900平方米遗址的范围内发现八艘唐代沉船;其三是出土了全国二十几个窑口的瓷器。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19)
正2016年7月23日,"诗意的彩瓷——长沙窑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这是长沙窑首次全面赴京展示。20世纪,随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深入,唐代"南青北白"之外,瑰丽的彩瓷窑——长沙窑横空出世。长沙窑以彩瓷立窑,以文化立基,这是唐代任何窑口所不可比拟的。2012年,文博界有声音认为,应该予以长沙窑新的评价与定位,提出"南青北白长沙窑"的新命题,将长沙窑与"南青北白"并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作为鲜有记载的唐代民间  相似文献   

20.
考古三维复原是目前考古界比较流行的技术,考古三维复原涉及遗址、墓葬、古建和出土遗物等,并且是公众考古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外宣传生动良好的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