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美女蛇是个反面形象,是“现代评论”派的象征,鲁迅是想借这个故事捎带刺一下时刻想吃他向的“现代评论”派(这是一种传统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李何林:《十五篇鲁迅作品问题解答》)“作者对这个故事显然是采取批判的否定的态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迷信思想。”(徐州师院中文系:《散文选讲》)另外有人更进一步批判和否定了这个形象,认为美女蛇不仅象…  相似文献   

2.
J67《鲁迅诞辰一百周年》邮票发行前,邮票设计者张克让曾在1981年第8期《集邮》杂志上发表《茅盾为鲁迅纪念邮票题签》一文:“我接受了设计这套邮票图稿的任务,决定用鲁迅先生一生倡导的木刻艺术,并请鲁迅的老战友题字。”  相似文献   

3.
程宝泓 《收藏界》2014,(8):122-123
只要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没有完成,鲁迅的价值是永存的。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仅《资治通鉴》而言,鲁迅就读出了传统文化有“吃人”的本质,仅仅这一个命题,我们认为鲁迅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人。如果每一个受过基本教育的知识分子都能领悟到鲁迅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岢 《上海集邮》2007,(4):30-31
在我国邮票史上,人物题材除了导师、领袖之外,30年间有5套11种问世的,仅仅鲁迅先生一人。元帅、大将,甚至某些开国元勋,古代的圣人贤士也“望尘莫及”;这一殊荣之所以只落在鲁迅先生头上。除了他是一个伟大的启蒙家、学家之外,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赞誉他“是中国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绝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等有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故乡》的结尾并非是对“希望”的肯定,而是对“绝望”的反抗;《故乡》与《呐喊》、《彷徨》中的其他作品一样,表现了作者“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从政治意识形态出发塑造鲁迅、诠释鲁迅作品的做法是应该摒弃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有这样的一句表白:“我的小说是写给三十岁以后的人看的。”由此可见,他的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事实上,他的小说,几乎每一句话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每一个词里都包含着一种深情,当然,景物描写的段落也不例外,下面就大家所熟悉《呐喊》和《彷徨》中的几篇作品,试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沙愚 《钓鱼》2010,(10):20-21
《钓鱼》杂志曾发表过刘定龙先生的《悬坠钓五十讲》和张铨先生的《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史为林先生读后深受启发,于去年第十四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让"跑铅钓""跑"起来》的文章,附和刘定龙、张铨先生,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今天发表的文章是沙愚先生对史为林先生文章的不同看法。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本刊意见。  相似文献   

8.
沙愚 《钓鱼》2010,(9):20-21
《钓鱼》杂志曾发表过刘定龙先生的《悬坠钓五十讲》和张铨先生的《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史为林先生读后深受启发,于去年第十四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让“跑铅钓”“跑”起来》的文章,附和刘定龙、张铨先生,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相似文献   

9.
沙愚 《钓鱼》2010,(8):22-23
《钓鱼》杂志曾发表过刘定龙先生的《悬坠钓五十讲》和张铨先生的《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史为林先生读后深受启发,于去年第十四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让“跑铅钓”“跑”起来》的文章,附和刘定龙,张铨先生,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相似文献   

10.
刘寰 《收藏》2008,(12):69-69
1972年9月,我曾到天津拜访孙奇峰先生,在那里遇到一个年龄如我大的青年,他拿来一件横幅的李苦禅所画《水墨花鸟》给孙老师看。这时,我突然想到在鞍山一藏家中曾看到过一幅李苦禅画的如八大山人一类画风的《鱼》。那时我们几个画友曾从“苦禅”二字猜想着他可能是一位性情冷漠的苦行僧式的独身老人。这时从这位青年口中我得知李苦禅先生就住在帅府园中央美院宿舍。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回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一文中说,每当看到桌案上方先生的相片,他便有一种被鞭策的冲动,“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对于近十年来的中国乒乓球男队来说,瓦尔德内尔的作用,与藤野先生相仿佛。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以新鲜多样的艺术形式,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人生体验显示了中国现代小说所能达到的水准。《狂人日记》将新奇的故事与整体的象征相结合,使启蒙思想获得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孔乙己》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这一个”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阿Q正传》则将讽刺揉合在滑稽的故事中,喜剧的外壳下藏着悲剧的内涵。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重新激活了读者的阅读感觉,并加强了与读者人生体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阐述《彷徨》中《祝福》,《在酒楼上》,《长明灯》,《孤独》,《伤逝》等篇在鲁迅的人格和精神求索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它们反映和参预了鲁迅的人格和精神求索,表现了绝望和反抗绝望两种精神的颉颃,搏杀及后的优胜。说明鲁迅以反抗意志“走”出了“彷徨”焦虑之境,获得了“彷徨”后的生命自由。  相似文献   

14.
张乐民 《上海集邮》2011,(12):12-13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民主革命家章太炎逝世75周年。在辛亥革命领导人中,章太炎与黄兴可说是一文一武的两员革命主将,而章太炎要比黄兴早出名。那还是在黄兴留学日本刚回国的1903年夏,章太炎等因上海《苏报》案被捕,举国震动,名闻海内外。当年也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在他逝世前10天撰写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回忆说:“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  相似文献   

15.
李贞刚 《收藏》2008,(6):104-105
上了个纪的人大多知道,从清代到民国初年有一部风靡全国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故事琼林》,它在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在他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忙屋》中就有回忆在三味书屋里背诵《幼学故事琼林》的情景。该书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但对于它的编著者邹圣脉,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6.
王书生 《钓鱼》2006,(15):14-14
读了《钓鱼》杂志2006年第12期李懿先生质疑《话说泄力》一文的理由及说法,我感觉有点偏激,李懿先生完全以一个钓鱼大师的个人角度出发看问题,缺少了钓友谈论问题所具有的客观性。李懿先生为了证明“打开”“关闭”泄力都是“调紧”“调松”的观点,举例说:“大家知道马铃薯是土  相似文献   

17.
王金坪 《收藏》2016,(11):112-116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遗作中,最珍贵的当属(《白毛女》画稿,共计30余页,是当年李可染先生看歌剧《白毛女》时,在剧场熄灯的情况下摸着黑画的。  相似文献   

18.
棋之三味     
南冰 《围棋天地》2010,(20):20-21
下棋这么多年,又有谁能说全棋中的味道? 我上小学曾读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神奇的三味世界留在荒芜的故事堆中了。  相似文献   

19.
周泗宗 《围棋天地》2000,(10):34-36
章必功先生的文章《围棋的哲学内涵》引起了我的兴趣。读过章文之后,又翻出《围棋天地》1997年第一期和第三期,重读了马诤先生的《围棋的起源》。参与讨论从唐朝便存在的一个古老的争论话题——围棋是哪个时代的产物——实在让人感到快乐,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昌沧 《武当》2005,(10):37-37
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忆旧。读了老友冯大彪先生主编的《体坛烟云》,令我想起了金色的童年。我从五岁半起,就开始读私塾、上启蒙馆。可算是一个乖巧的孩子,挺喜欢念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