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你对少林寺藏经阁一类的地方没有热爱之心,也并不打算把自己家的书房变成一个小型图书室,那么本期推荐的这款弹性书架就非常适合你。简单的设计中透露出灵动,既能安放图书也可装饰房间。缺点嘛,就是放的书不能太多。但是,在这么漂亮的书架前,大可高调安慰自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书不在多,有架则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化学家说到盖墨林(Leopold、Gmelin 1788.8.2.—1853.4.14.)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在500多本书的封面上都印有这个,名字。这些书就是著名的“盖墨林无机化学手册”。但是这些书并不都是出自盖墨林之手。一个人要写这么多书也是不可能的,这些书大多是由“马克斯—普朗克协会”(Max-Plank-Gesellschaft)的盖墨林无机化学研究所发表的。  相似文献   

3.
也许过去人们一直一相情愿地认为,孩子的世界就是简单的、幼稚的,如同一张白纸,那么蒋方舟的书可能会让许多成年人感到惊诧甚至有些恐慌。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成熟地、平静地谈论着恋爱、月经,丝毫没有大惊小怪。她也坦白地写出了孩子间的钩心斗角,还有对出名,对升官(当班干部)发财的看法。翻翻书的内容:你发育了吗、比胸脯、鱼水缠绵……真是让人头晕目眩。人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蒋方舟怎么敢这样写?而且这样小的孩子,居然知道这么多?怎么能知道这么多?真的知道这么多吗?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什么     
有很多人问幸福是什么?是啊,幸福是什么,我在生活中细细寻找,终于发现:幸福就是每天都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吃着妈妈做的饭菜,会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孤儿没有吃过妈妈做的饭菜,就会想到自己非常幸福。幸福就是一回到家就能看有益的课外书。在学校学了一整天,回到家可以看一会儿书,放松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大量的阅读是我在大学的文学系读书的时候,那时我已经写了不少很坏的小说。我第一次进入学校的图书馆时大吃一惊,我做梦也没想到,世界上已经有这么多人写了这么多书。但这时我已经过了读书的年龄,我发现我已经不能耐着心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我感到书中那些故事都没有超出我的想象力。我把一本书翻过十几页就把作者看穿了。我承认许多作家都很优秀,但我跟他们之间共同的语言不多,他们的书对我用处不大,读他们的书就像我跟一个客人彬彬有礼地客套,这种情况直到我读到福克纳为止。  相似文献   

6.
<正>物质丰富,技术进步,于是衣食无忧者多了起来,闲暇无事者也就同步多了起来。然则人这种动物又实在是很难闲得住的,没事找事便成了自然而然,比如著书立说。著书立说原本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不著书立说并不会出人命。因此可以这么结论:世间多数的著书立说,其实就是无聊。无聊人写,无聊人读,就这么简单。只是,既能通过写书打发了写书者自身的无聊,又能被人读得兴味盎然从而忘记了他或她的无聊,却绝非易事,不是谁都能行的。凡能做到这一点,必因其书满足了读者的某种求新好奇心理。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这个世界以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繁荣,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像现在这样健康长寿的活着,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也从来没有达到像现在这样的平均教育水平。但是,就绝对数字而言,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像现在这样生活在如此贫困的状态之中,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像现在这样死于原本可以预防的疾病,这个地球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面临威胁,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人需要教育。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意义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了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许多人对书并不重视,视书为敌,觉得书是一种无聊的东西,看到书就没劲。像这种人以后是没有大收获的。我们想想,社会也是一本大活书,里面所蕴涵的知识可丰富了,从小就对书一点兴趣也没有的人,长大后在走入社会的时候,就无法立足。所以,我们在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偶遇明星     
我和蒙小萌最近经常去北京图书大厦。我们每次先去二层少儿图书展区。在那里,总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新书。看到这么多书,就像看到大海一样,不由自主胸怀广阔起来,感觉生活真的很美。我没有骗你,不信,你也试试,  相似文献   

10.
爱迪生有一次请助手到图书馆去借一大摞书,第二天早上就请助手再把书送回图书馆。“你这么快就看完了?”助手大吃一惊,爱迪生点点头。他借那么多书,只不过是想知道一个小机器的正确装配方法,为了避免错误,所以要“查遍”所有同类的书。在爱迪生心中,书就是专家,有疑惑的时候,他会  相似文献   

11.
不做瘦马     
小亲戚来家里串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多书啊?”这问题问的,书当然是用来读的了。不过,也有人用很多书来装点门面,并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抽了几本书,想找出我能在一本书里埋头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痛苦,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啊?”  相似文献   

12.
隐性的饥饿     
据说,爱书人最不喜欢别人提起的问题是:买这么多书,你都读过吗?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质问,当时的回答是:许多时候买书,不是为了一定要读,而是为了想读的时候它就在那儿。另一位老师当场附议说,买许多书,即使不读,就是抚摩一会儿,感受一下内容之外的其他东西,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3.
锁之悟     
据说十六岁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心理,叫什么“成人感”,我却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看了书之后,我决定也来培养这种“感”,免得大人们老说我长不大。可是什么是“成人感”呢?据同学介绍,就是要有自己的秘密,说白了就是要在自己的房门、抽屉和日记本上挂锁,钥匙只自己才有,防止大人进房查看书包、偷看日记。我准备就这么办。很快,我的胸前多了  相似文献   

14.
几何惊梦     
总是会做这样一类的梦:知道这一堂要考试,但是在大楼里上上下下,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教室;要不然就是进了教室,老师来了,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这么一门课,也没有课本,坐在位子上,心里又急又怕。还有最常梦到的一种,就是:把书拿出来,却发现上面一个字也看不  相似文献   

15.
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更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言论。意思就是书读的多,背诵的多了,久而久之,即使没有学会创作,也能出口成章,书中的语言慢慢就成为自己的语言。背诵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几何惊梦     
总是会做这样一类的梦:知道这一堂要考试,但是在大楼里上上下下,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教室;要不然就是进了教室,老师来了,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这么一门课,也没有课本,坐在位子上,心里又急又怕。还有最常梦到的一种,就是:把书拿出来,却发现上面一个字也看不懂,而其他的人却笃定得很。老师叫我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寻找那颗“写作的心” 中国古代有个了不起的作家,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水浒传》。中国有那么多皇帝,都被忘得差不多了,那个叫施耐庵的,却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写作就是这么有力量。施耐庵写到“时迁盗甲”。写不下去了。他没有做过贼,也没有做贼的朋友,更没有看到过贼怎么偷。巧了,一个贼光顾他家,被他发现了。  相似文献   

18.
1978年,赤峰市新惠师范学校图书室。一个寒风刺骨,大雪飘飘的日子。“哎呀,这么多书!”赵永宽像一头饥饿的老牛突然发现了一片芬芳的绿草。书、报、杂志……都有。赵永宽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书。那时,“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刚刚结束,一切都百废待兴。在寥若晨星的几本书刊中,  相似文献   

19.
《没有翅膀的天使》?怎么可能,没有翅膀的天使怎么飞呢?可杨哲就是这么给他的书起名的。怪。实在是怪。书很独特的地方就是没有《前言》,没有《后记》,253页纸全是满满的。从这点来说,此书最适合那些爱钱的人,因为这本书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值”了;不过,如果看书的人是为了应付老师所布置的“读书笔记”,我看还是算了吧,没有《前言》没有《后记》根本没办法抄。言归正传,这本书的语言也同样很吸引人,一样平实,却又在平平淡淡中成为了我又一本很喜爱的书。作者杨哲说自己是一个天使,因为“当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同时就会出…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他从10岁起就开始靠干各种杂活儿养活自己。有一次,高尔基在轮船上当洗碗工,看到厨师非常入迷地在看一本书,就问:大叔,那里面有什么让您这么着迷?厨师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大世界。您想要什么,书里就有什么。从此,高尔基就把读书看作最好的事情,只要能找到书读,就是再苦再累他也不在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