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根据学生的情感倾向施问。小学生的情感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对新奇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容易被不寻常的现象和内容所吸引。为此,教师必须“投其所好”,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二、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施问。课堂提问要触及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参与学习。如果问题太简单,就不能启迪学生思维;如果问题太难,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也会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之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如果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向”力,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一堂课的授课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设计好这一导入环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归纳总结悬念创设法、情景表演法、媒体导入法、知识竞赛法、故事启情法等导入方法,激活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3.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体现有趣,有用,有效。有趣、有用、有效,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能更有意义。“有趣”是指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有用”是指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到有价值。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语文、用语文、会学语文、乐学语文、有效地学习语文呢?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的探究,有效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立种探究语言文字的氛围。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只有使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才能见到实效。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一、情感激发,唤起学生想学的心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此,教师就必须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而教师的情感,首先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其次还来源于教师对所授学科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教师只有挚爱学生,并把教书育人工作当做事业来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于教学,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心向。二、以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为此,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的多方面指导,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建立积极稳定的学习情绪;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多样的学习方法,学会多向思维。三、以语言、表情和眼神为心灵交流的手段,促使学生乐学语言是心灵交流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金华 《天津教育》2006,(11):51-52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成为我们当今众多科学教师讨论和研究的一大课题。反思我们过去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些认识和实践,发现我们由于对相关理论学习不够,对“科学探究”的许多方面还缺乏清醒、完整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得更多的只是一些零星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还存在着一些盲目性。一、关于“科学探究”的几点困惑困惑一:探究主题谁来确定更为合理?如果探究的主题由教师来确定,那么学生是否对这项探究活动有兴趣呢?如果毫无兴趣,那么又怎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究过程呢?即便学生在教师“的束缚”下,经历了、完成了这项探究活动,但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感到快乐吗?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吗?如果主题让学生自己来确定,那么学生所选的主题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认知规律呢?(也就是难易度合适吗?)这个探究主题有意义吗?对他们的发展有帮助吗?学生自己很难把握。困惑二:已被证实的科学结论是否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探究?综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还是把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作为探究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然而,在一些科学结论过分简单或已被证实的探究活...  相似文献   

7.
刘万满 《广西教育》2012,(25):69-69
实施新课程以来,探究学习成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却存在“探而不究”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数学探究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8.
余文森 《今日教育》2010,(11):34-35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学生的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种,它们在心理机制和条件上有本质的不同。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其产生的条件有二:第一,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第二,学习者本人应具备意义学习的心向。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意义学习才能产生,新旧知识才能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有意义学习 .胡成奎老师的《课例 1》采用“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有关基础知识 ,而且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及创新意识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今后学习高中数学乃至步入学习化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是一节有意义学习的成功课例 .一、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课前准备”中的游戏在中学数学课中虽不多见 ,但是很有创意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和开放性 .这个游戏能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调动非智力因素 ,…  相似文献   

10.
当前,探究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它在调动学生参与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因而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虽认识到探究的必要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探究的实效性。探究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控制,而拓展的“度”则是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度”包括两个方面,即拓展的广度与宽度。尽管文本探究的方向是多元的,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面面俱到,把文本从语言到结构、从内容到主旨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如果课堂探究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相去甚远,使学生长期处于挫败感当中,完全感受不到其主体地位的存在,丧失了思辨的能力和怀疑的勇气,那么这样的探究只能曲高和寡,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某个问题时,学生会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与教师唱“反调”.这时,教师是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关,还是尊重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如果不给学生机会,则必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其创造性;如果顺其自然,那么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就会被打乱,但是你却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那么的难能可贵,他们的参与是多么的积极.下面就是本人与学生就一道解析几何题展开的探究,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2.
生物课教师如果只将结论性的教材内容照搬到课堂,学生的思维便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整理性思维的水平上,这不符合创新教育的作法。教师必须高度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围绕专家“发现”时的思维情境,设计出创新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提出创新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策划创新型作业,诱发学生在实践中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4.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组织好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通过对周边地区的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或教师并没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这一重要的探究活动,有些教师虽然组织学生开展了这一探究活动,但因为一些方法或细节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利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综合体现。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点燃和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便能使学生使自己的新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感,使学生能“有病而吟”,达到启迪情感.创作新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6.
在奥妙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常会产生一些奇特的现象,极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接近下课时并不注意保持这种良好的心向,往往用“课就讲到这里,下面布置作业”等简单处理。一个成熟的作者绝不会对文章的结尾掉以轻心,一个成熟的教师也绝不会轻视结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活动中,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思维激发,探究、合作的激情就不可能被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就无从谈及思维、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怎样培养与提高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堂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也就是说 ,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真正落实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上 ,学生就能掌握“善学”的金钥匙了。为此 ,教师必须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 ,即通过教师的诱导、引导、疏导、指导 ,促使学生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从而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善于诱导 ,变苦学为乐学所谓诱导 ,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使探究新知的…  相似文献   

19.
1.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变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为学习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目前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没有求知的欲望。兴趣在思维之中,思维在活动之中,没有活动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乐学”的动力。我们应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2.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思…  相似文献   

20.
陈伏春 《云南教育》2003,(10):16-18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启迪思维的钥匙,是学生在对教材内容深层次理解、探究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也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有意义学习、发现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发展阶段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引导他们思索、质疑,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