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学校培养“革新”人才的教育宗旨、全面实用的教学内容、学用一致的教学原则、“自动”的教学方法、以能力定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都极具创新性,对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2.
湖南自修大学的诞生中,毛泽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以蔡元培、胡适、李达、贺民范、仇鳌、萧子升等为代表的留学生群体,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们对湖南自修大学的诞生与成长给予极大的关注和赞誉:指导自修大学的成立,应对时人对自修大学的诘难,在自修大学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对自修大学的舆论导向等,这些都是湖南自修大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长沙思贤讲舍、船山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是同一地址上前后相续的三个不同性质的化教育机构。它们之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的要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相同和相似之处,反映了湖湘学派在教育思想方面的共同特点,也反映出传统书院教育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从主办工人夜学、创办自修大学到创办工农运动讲习所,其思想经历了从教育救国论到教育服务革命救国论的转变,其内容表现为人格主义的国民教育、平民主义教育和革命主义教育.形成了他教育服务革命、革命不离教育的职业革命生涯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1920年毛泽东提出的“自修大学”计划,是在早年自修求学的基础上,结合在北京工读互助团新生活实验而形成的出国勤工俭学准备的组织形式和对新生活新社会的一种追求。在工读互助团到自修大学的演变过程中,胡适纠正毛泽东对于工读主义的认识,改名工读互助团为自修大学,修正湖南自修大学章程,使之从一种“新生活”的理想变成为半工半读的求学组织。  相似文献   

6.
青年毛泽东从主办工人夜学、创办自修大学到创办工农运动讲习所,其思想经历了从教育救国论到教育服务革命救国论的转变,其内容表现为人格主义的国民教育、平民主义教育和革命主义教育。形成了他教育服务革命、革命不离教育的职业革命生涯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湖南自修大学,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手创办的一所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在深切悼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又一次来到自修大学旧址——船山学社瞻仰学习。追思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战斗在教育战线的革命战士,倍加怀念毛主席。走进自修大学的陈列室里,细心翻阅毛主席主持起草的《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入学须知》等光辉文献,凝视当年毛主席给自修大学学员传授革命真理的历  相似文献   

8.
春秋·钩沉     
1921年8月湖南自修大学成立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利用船山学社的旧址和经费,办起了一所新型学校——湖南自修大学,为中国共产党培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体现了我们党充分的文化自信。从湖南自修大学到陕北公学,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高校因其教育救国的价值取向、对时代进步和社会变革的率先响应以及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超前性和创新性而独领风骚,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源头。其求实、求进的特征已经融入今天大学的血脉,构成今天教育系统文化自信的基石。对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早期创办高等教育的本土经验进行梳理、阐释,有助于进一步从教育的角度树立文化自信,坚定历史自信,更深入理解和践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0.
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全国第一所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大学。她的问世,是毛泽东早期干部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的产物,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的世纪,学习与研究建党时期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始末及其经验,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教育乃至于整个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04年春,皖籍志士李德膏在长沙创办安徽旅湘公学,旋迁至芜湖,更名安徽公学。李德膏先后聘请了一批著名革命党人和留日进步学生来校讲学,在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力量、创建革命组织等方面对安徽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安徽公学被誉之为“中江革命之策源地”。  相似文献   

12.
在1920年代中后期的革命文学运动中,以“革命 恋爱”为题材的作品曾风行一时,但也遭到了当时及后世批评家的严厉苛责,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无情地打入了“另册”。其实,“革命 恋爱”是有极强的流行潜质的,这不仅因为革命与恋爱的冲突反映了一代知识青年共同的心路历程,而且“革命 恋爱”作品所流溢出的近乎武侠、言情的通俗文学气息,也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口味。这为当时新兴“革命文学”的普泛化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的精英分子纷纷出国留学,学习西方革命思想,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写作宣传革命的通俗读物,建立革命团体,进行各种革命活动,从而在湖南兴起了一个声势巨大的民主革命思潮.他们强调,只有革命,才能推翻满清封建王朝,才能振兴中国;特别在行动上,他们积极投入革命运动,勇于牺牲.因此,湖南成为全国革命风气最浓、影响也最大的一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求学湖南一师五年半、工作两年半,接受了现代的民本主义教育。毛泽东还主办工人夜学、担任湖南一师一附小主事、创办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毛泽东早期的求学、教育实践对中央苏区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央苏区开展教育工作时,毛泽东等领导人根据早期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苏区实际情况,坚持群众路线而勤俭办学,坚持因时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而灵活办学,使得中央苏区教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之际应时而生.对其近五年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学院以孕育未来技术、培养具备交叉学科背景人才为目标,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建设跨学科组织和未来技术研发平台;通过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初步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个性化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科教融...  相似文献   

16.
1904年成立的科学补习所是湖北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它开创了湖北最早的革命宣传活动和武装反清斗争,它是湖北革命运动的燎原之火,其成员不少人成为后来革命团体的骨干,在组织队伍和宣传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所响应黄兴提议,配合湘省革命,开创了两省在革命中互相支持,一省发难一省响应的先例,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率先响应,并派了援军,共同迎来全国革命的大好形势,加快了推翻清廷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革命"一词"循环"和"颠覆"两种意义在"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中不同侧重的运用,造成了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在革命的起源和工具,改宗现象、新的机构诞生等方面具有相似的地方。在革命目的的持续性、革命方式的缓和程度、追求革命的积极性、革命的奖惩情况等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宣传了儒家政治思想,典型说法是“以仁易暴,以有道伐无道”,而此论说得尚不到位。从《列国志传》中有几处“革命”的词眼和文本中大量引用孟子“革命”话语的内证入手,结合“革命”的概念考辨,既不脱离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也不与现代语境中的“革命”涵义相冲突,论证作品蕴含和宣扬了儒家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