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校园暴力的界定 校园暴力的概念究竟是怎样的,各国学者众说纷纭。美国的Andson.M认为,凡是在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举办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可归结为校园暴力。从广义上来讲,校园暴力既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包括校外人员在校内与老师或学生之问发生的暴力行为。而狭义上的校园暴力一般仅指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日本法学家将校园暴力解释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殴打教师);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如学生之间互相打群架,欺侮弱小学生等);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  相似文献   

2.
杨希洁 《中国德育》2007,2(8):26-28
欺负是中小学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可分为直接身体欺负和言语欺负。欺负的发生有特定的情境,年龄和性别因素都会导致欺负的发生。目前,学生与教师对欺负的应对方式,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个性特征和同伴关系值得关注。从学校、班级、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校园欺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一.校园欺凌的相关概念界定欺凌也叫霸凌、欺负。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香港城市大学的黄成荣教授则认为,"欺凌是一种重复性的侵略行为,一般而言,这些行为都有以众欺寡或以大欺小的特征,由欺凌者向他人进行肢体上和心理上的欺压。台湾周志宏学者等人认为,"霸凌指持续、故意的以图画、文字、言语、符号或肢体动作等方式,间接或直接的对他人实施骚扰、欺负或排挤等行为,致被害人处于弱势、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学龄期(7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据法制网统计,以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为例,有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高中生占32.5%。从性别上看,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所占比例达32.5%,与男生之间"硬碰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校园适应不良行为是指在学校上学的青少年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和学习生活,违反校投.校纪的行为.这些行为妨碍了青少年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了解其危害并矫治校园不良行为,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儿童欺负行为主要发生在校园或者以校园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是一种常见的校园不良行为,并有可能发展为校园暴力。对欺负行为及其动机进行分析,培养儿童健康人格,采取科学教养方式,加强正面教育是对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天津教育》2009,(1):16-16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新西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过去一个月里在学校受到过欺凌,尤其是那些来自科威特、卡塔尔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小学生最容易成为被欺负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在过去一个月里下列校园暴力现象是否发生及发生的次数私人物品被人偷走,被同学殴打或伤害,被同学逼迫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被人取笑或辱骂,被同学排除在游戏之外。  相似文献   

8.
校园暴力中受害学生的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搜身、抢夺、殴打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暴力事件在相当一些学校都有发生,不少中小学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侵害。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比较固定的群体,比如外地生、转校生和行为比较怪异的学生等。他们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所以遭遇暴力后无法得到伙伴的支持和帮助。久而久之,往往成为受欺负的对象,反复被伤害。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在公共汽车上,男学生力排女学生而争夺座位;在公园里.家长欣喜地为小孩逮到一只蜻蜓,而小孩却随手把蜻蜓的翅膀一片一片地撕掉,好象在撕一张废纸;在校园附近。个别高年级学生恃强拦截低年级学生勒索钱财;更有甚者,在校学生染着黄发,参与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非法组织,欺负、无故殴打同学.甚至还有染上毒瘾的……凡此种种.引起社会上不少专家的呼吁.不少家长叹息,教师更是担心.人们议论纷纷——这一代青少年怎么变成这样?平心丽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不可谓抓得不紧啊!很多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问题是有答案的.之所以造成这些现象,一个重要根源是青少年所受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同学之间免不了会有些小摩擦。比如走路时不小心相撞、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或是课下打闹撕破了对方的衣服等等。原本是可以相互忍让的小事,在一些同学身上却演变为谩骂、殴打、恐吓、挥刀砍人等暴力解决方式。有的甚至激化为恶性杀人案件,给青春带来无尽的悔恨。面对发生在身边的这些真实故事,我们有必要去探究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成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因素:社会学习因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成人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因此其暴力行为是通过对成人的模仿而习得的。在著名的“波波…  相似文献   

11.
黎志全 《中学文科》2007,(5):112-112
一、校园暴力行为的分析 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和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通过几起校园暴力案例的剖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亮亮妈:你好!亮亮的情况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根据去年十一月份央视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最容易受到的伤害,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语言伤害、运动伤害、同伴暴力伤害。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普遍现象。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表现得忍让退缩,就可能被别人理解成是畏惧和懦弱的表现,他就可能不停地欺负弱小的人。除非你能够面对他,通过适当的方式反抗,否则他是不会停止欺负人的行为的。而一旦你的反抗成功,欺负人的人就会停止他的行为。其实在同学之间发生的相互欺负,肉体的伤害还在其次,重要的对被欺负者心灵的伤害。经常受欺负的…  相似文献   

13.
任亚方 《中国德育》2012,(21):24-25
如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校园软暴力现象已逐步引起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高度关注。校园软暴力不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使用谩骂、诋毁、嘲笑性的语言或蔑视的态度,侮辱、伤害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隐性暴力。  相似文献   

14.
万赟 《宁夏教育》2006,(6):63-64
学生因不堪同学欺侮,在校园内用匕首等打伤、刺伤或刺死学生的事件屡屡见于各种媒体,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校园中日愈激化的欺侮现象。欺侮是指力量较强的个体或群体对力量弱小的另一方施加的重复性的攻击行为。欺侮是中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包括殴打、漫骂、欺辱、敲诈勒索  相似文献   

15.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作为一种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产生双重伤害的问题行为,一直备受心理学界关注。随着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且受欺负青少年被发现有更多的自伤行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二者间的关系。对当前研究中青少年受欺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的局限,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并预防由受欺负事件带来的青少年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发生在美国科伦拜高中的科伦拜惨案、1991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制造的“卢刚事件”,以及今年3月份发生的“马加爵事件”,至今都让我们对青少年暴力的凶残和恐怖心有余悸。而一般性的凶杀、打斗、性侵犯、欺侮弱小、少年黑帮等青少年暴力行为更是几乎每天都  相似文献   

17.
校园欺负问题是一个在校园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应结合实践对受欺负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正视校园受欺负现象,与受欺负者共情;开展自信心训练,增强个人力量;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提高人际适应能力等.以减轻对受欺负者的心理伤害,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中往往有少数学生待人态度蛮横,感情容易冲动,稍不如意,便挑起斗殴事件。他们惯于用暴力行为来解决同学间的纠纷。这样的学生已养成了攻击性的行为习惯。养成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常常破坏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同学带来人身危害,严重地危害社会,触犯法律。因此,有必要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门研究,以找到矫正他们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十二名上述典型学生为研讨对象,对他们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年龄段、养成原因及其矫正措施等三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有不少诸如《同桌的你》,《朋友》这般唱出了学校生活的快乐回忆的歌曲,但也有一些暗浮于美好下的不和谐之音,校园欺凌就是其中之一,而这早就是——校园欺凌:我该如何定义你?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在世界上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由于很多国家实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校园暴力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46名普通中学、工读中学、少管所的青少年施测。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严厉与惩罚、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偏爱被试与被试的校园暴力倾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被试的校园暴力倾向的相关均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青少年在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各有不同,其父母教养方式也各有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校园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