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句老话——熟悉之处无风景。其实,只要你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只要你有细腻的思想,只有你有一双擅于发现的眼睛,即使再熟悉的地方,你也会发现新的风景!本文的小作者就是从最普通的一件事开始联想,让自己的文章有了鲜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一见钟情"是美丽的。靓丽的外表、匀称的身材、红润的脸庞、乌黑的头发,都是特别亮眼的地方,要说一见钟情,慑人魂魄,还应是——眼睛!它是心灵的窗户,是最动人的地方。那么作文呢?文章的眼睛是它的标题。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要能让读者(阅  相似文献   

3.
李海螺 《课外阅读》2011,(6):286-286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提倡学生在写作文时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说真话,引导学生述真事,启发学生抒真情,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来感悟生活,把身边熟悉的一切,变成生命中最美丽的景色!让每一次习作,都成为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塑造美好的、丰富的、善于感悟的心灵,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学生的作文园地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一、积累、调动生活体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感受才会丰富。这就要引导学生给自己一双慧眼,“赶快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自己的眼睛、用细腻的心灵去发现生活的无限丰富与美妙,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另一方面,还应努力培…  相似文献   

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文的标题就如同人的眼睛,眼睛明亮,就能给作文的“脸”增添几分生动与灵气。本案设计是一次拟题指导,让学生学习鉴赏好题目,认识拟题的重要性和方法,对精心拟题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精心拟题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老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 ,总是对学生强调 ,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要求学生多写光明面、积极面。这当然不错。但这还不够 ,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不仅存在着真善美 ,也存在着假丑恶。所以 ,我们在培养学生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的同时 ,也要培养学生发现假丑恶的眼睛 ,培养学生能捕捉并揭露社会中假丑恶等不良现象的能力。一、培养学生发现“假丑恶”的必要性①培养学生个性作文的需要 ,也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的需要。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老师总是强调“生活总是美好的”。老师也总是习惯于让学生写“人间的温情” ,写“世界的美丽” ,却…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告诉我们,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呢?一、关注生活,积蓄感情美学家罗丹曾经说过:“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然流露此,要让学生能够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靠人写,这似乎再明白不过。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一味宣扬“立意要高”的作文标准,我们的学生由于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及淡薄角色意识的话语趋同,致使“人”“文”分离似乎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当我们热切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学生的心灵正在“美丽谎言”下形成斑斑锈迹。人格个性人为斫损正在扩展.精神家园荒芜萧索正在蔓延。所以,当前的作文教学必须做到人文合壁,让学生写出悟性,释放灵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文的标题就如同人的眼睛,眼睛明亮,就能给作文的“脸”增添几分生动与灵气。本案设计是一次拟题指导,让学生学习鉴赏好题目,认识拟题的重要性和方法,对精心拟题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精心拟题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作文选。  相似文献   

10.
汪家升 《学语文》2003,(2):28-28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窥探人的心灵。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标题我们同样可以窥测文章的内容。人若是多了一双眼睛,便成了“怪物”,似若是给文章多设双眼睛,它会变得更美观、更标致。标题或揭示文章的内容,或揭示文章主题,正因为此,人们便能望题知义.对文章内容或主题了然于胸。而小标题还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少却许多过渡性语句,结构更加严谨。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充分调动艺术构思,拟制出一个个令读者怦然心动、一见钟情、爱不释手的富于艺术魅力的小标题,产生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我认为,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风景,只是你审美疲劳,眼睛麻木罢了。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套用罗丹的话,熟悉的地方不是没有风景,而是缺少一双审美的眼睛,一颗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我认为,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风景,只是你审美疲劳,眼睛麻木罢了。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套用罗丹的话,熟悉的地方不是没有风景,而是缺少一双审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的心。那么,如何从我们最熟悉的地  相似文献   

13.
考场作文是展示个人才华、关系考生切身利益的作文。自2000年始,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潜能,《考试说明》作文一项增添了“发展等级”,但“发展等级”之分亦非人人可拿,要想让阅卷者“眼睛一亮”,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感觉,除了平时扎实的训练,还要掌握一些考场为文的技巧。一、要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眼睛便可大致看出文章的内容。但拟题一定要贴切,不可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⒈运用修辞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它们题目美,就美在修…  相似文献   

14.
学会微笑     
有一种风景,它能美丽你的眼睛,也能美丽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本次习作向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或者是想去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如何吸引人,让别人读了也能对这个地方感兴趣。本文的小作者就紧紧抓住“海上花园”——鼓浪屿吸引人的几大景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让人读了就像身临其境一般,对鼓浪屿这个美丽的岛屿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一篇成功的写景作文,当然要突出所要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写出这个景物与其他景物相比较的不同之处,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在小作者看来,鼓浪屿与其他景点不一样的地方不止一处:初踏上小岛时所见的如“绝妙的山水画”一般的秀丽景色,立体…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精神使者,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失了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课堂生活如一潭死水,学生对之失去热情,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让心灵快乐成长,让个性自由飞扬。一、呵护童心,让心灵快乐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儿童的心灵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倍加呵护。”要保护童心,首…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让语文课堂回归了本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小学语文新课标也让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课堂变得异彩纷呈.“一切为了学生”“学生主体”等理念正愈来愈深入人心.然而放眼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却发现部分老师盲目追求虚假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哗众取宠,故弄玄虚,逐渐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真实,变得低效甚至无效,进而背离了课程改革的主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打造充满实效的课堂,为学生呈现语文学科别样的风景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美,是无处不在的,所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你们在自己的身边发现过美的事物吗?例如美丽的花、美丽的景、美丽的心灵……你愿意把你的发现与我们一同分享吗?那就快把它写成作文寄给我们吧!  相似文献   

19.
王辉  赵胜启 《现代语文》2004,(11):47-48
一、训练原则 1、写作教学要重视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教学,则是让学生懂得语文还能服务于生活.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美好的感情、痛苦的经历、执著的追求,都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学生走出家门,投入大自然,美丽的自然风光、可爱的动物植物、瞬间的心灵感受,也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以前学生作文往往抱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些美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一只蝴蝶     
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罗丹却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自然中有风景,比如优美的山水风物;生活中有风景,比如华彩的人生故事和生活片段;心灵中有风景,比如难忘的心灵波澜。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