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途旅行家     
郭光普 《少年科学》2009,(6):I0001-I0004
很多动物每年都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寻找食物或繁殖后代,这就是迂徙。那它们都到哪里去呢?请翻开来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大少年班被人们叫做“神童集中营”,但是如果有谁要到那里去寻找所谓“神童”的证据,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在过去25年里,中国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少年大学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宁铂,中国大学少  相似文献   

3.
读罢载于《半月谈》的评论《领导干部要多“攀贫”》一文,颇有感触。该文强调领导干部要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去大胆“攀贫”,与贫困家庭认亲,帮助他们寻找致富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由此联想到我们教师也要敢于“攀贫”。遍及城乡的中小学校,如此众多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4.
“发现法”是布鲁纳等人倡导的现代启发式教学方式。它强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发展智能,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知识。实施“发现法”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引导。本人提出的“实验引导发现法”就是在“发现法”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实际而提出来的,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认识“棚、匹”等13个生字。会写“切、知”等7个字及以下词语:亲切、做事、麦子。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贺麟与钱穆     
贺麟与钱穆都是20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师,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皆怀有“温情与敬意”.贺麟从哲学的层面为儒学复兴寻找思想资源,钱穆“在史实中求史识”,从历史发展中为国家、民族不亡寻找证据和答案.他们的治学领域、为学路径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关注民族的命运和文化的兴亡,在各自的人生中书写了辉煌.  相似文献   

7.
“现代”、“寻根”两股潮流在新时期文坛上走完了各自的道路,在对其进行历史总结时,要特别注意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然后站在现代精神这个立足点上,使我们的作家们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去寻找未来文学净化的“血缘带”。  相似文献   

8.
一、主导优化的静态设计 (一)知教知学是实施主导优化的前提。知教知学是教育过程的普遍原则,由于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因此,高校的教与学在主导优化设计时应体现下列几个特点: 1.“主导”的含义是引导学生寻找“钥匙”,或培养其自制“钥匙”,也就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多次强调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2.发挥主导作用的质的要求是高与专。所谓高,是指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目标函数,以教学对象的具体实际为约束条件,去寻求发挥主导作用的最优设计,而决非指脱离知教知学原则的无限拔高;所谓专,指  相似文献   

9.
联林拾趣     
对联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最广泛的文学样式。兹录数则并加简评,与同学们一同欣赏。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是一副读书联。此联强调“悟”在读书中的重要,强调要用心去“悟”,而不能效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全联对仗工整,“深”“浅”对比鲜明。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偷懒”是个贬义词,没人会喜欢偷懒的人。我说的这“懒”是说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勤快”,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教师有时要学会装傻,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其寻找答案。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禹之谟是辛亥革命准备时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一生注重实践,反对空谈,勇于任事,敢于斗争,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尽力实践,他在“知”“行”关系中强调“行”的决定作用,在中华民族处于严重危机的当时,唤起群众到救亡图存的实际斗争中去,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摆渡》是高晓声一本小说集的‘在言”。“有四个人到了渡0,要到彼岸去。”“彼岸”即“对岸”之意,但其含有特殊的佛教意义,指“超脱生死的美好境界”。仔细品读,(摆渡)整体是篇寓言故事,是借“摆渡”的故事宣讲文学道理,或干脆可看作是高晓声的创作宣言。要说的道理也许不算深奥,只是在回答一个老问题:作家是干什么的?答案已有千百种,同中有异,异中见同,不好统一。高晓声用这个故事做比方,交了自己的答案:作家犹如摆渡人,他以真情实感将读者“渡到前面的彼岸去”。“摆渡”这个比喻看似简单,但它对一个不易说全说透的…  相似文献   

13.
高信 《广东教育》2006,(9):70-70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命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为何要到东京留学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呐喊·自序》找到答案,因为父亲的病,家庭日益贫困,需要把家里的东西典当换了钱买药。“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在这里鲁迅先生用了“侮蔑”一词,在鲁迅先生看来这是非常屈辱的,但父亲还是“魂系归去”,家庭一下子陷入穷困之中。在母亲的哭泣下,鲁迅先生“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去了在当时人们视为“将灵魂卖给鬼子”的南京水师学堂。总结一下的话,因为处于困境,希望走出困境,鲁迅先生才到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15.
我是谁     
我是谁?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舒婷说:“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顾城说:“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当这个最简单而又最为深奥的问题摆在我面前时,我不得不正襟危坐,拨开眼前的迷茫,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6.
让兔子起立     
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示了一道题:在一个农场里,有一群鸡和兔,共有90条腿.36个头,同学们,你知道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吗?在介绍了该题是来自干中国古代的“鸡兔问题”之后,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并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7.
一、给教材活力,让它去超越 1.寻找求异思维点。“学贵有疑”。美国创造学家伊区曾说:“我们如果在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过后,就不再寻找其他替代的正确答案的倾向,是万分不幸的。因为往往第二、第三或第十个正确答案,才是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创新方法。”这就是说,我们要善于发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材中寻找求异思维训练点,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家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传统的根基。道法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基础,老子强调要“知常”、“知和”、“知足”、“知止”,倡导“天人合一”,这对于我们今天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那样一句话“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可爱”意味着什么呢?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我问过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却告诉我:你还是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所以,我每天都在努力去寻找那个属于我的“可爱”。我一直都认为世界上会有那么一句话包含了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和教学反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中需要的是充满创造力的鲜活个体;强调的是学生已有经验、正进行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上的重要价值:通过教学,应该使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懂得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为此,我在教学中着力构建“适应性”课堂教学,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