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宽容”是包裹政治专制的“乌托邦幻想”,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压抑着社会自主性地位的提高,窒息了公共领域的生长空间。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境域.中宽容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也才获得了真正而充分的展现。政治宽容的生成,显示出对传统政治巨大的改造功能:打破政治中心原则促进国家与社会分立,为公共领域的生长创造条件;塑造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发展、更新着公共领域的存在形态。当前生成与培育现代政治的宽容品质,需要将传统的宽容精神予以整合,与现代化进程保持一致,以推动公共领域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 ,影响政治体系的组成、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活动。它是民主政治时代人们既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又不能充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这种状态的必然产物。政治参与作为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形式 ,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现着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尺度。政治参与的主体、内容、渠道、方式和深度是政治参与的几个极为重要的变量 ,它们结合起来便构成政治参与的实际形态 ,标志着政治参与的实现程度。1 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宗教宽容思想是洛克对他所处时代的政治所做的回应,是他从理性、国家、社会安全等角度出发对宗教问题进行的阐释。洛克并没有局限于宗教宽容,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宽容原则问题,指出教会与公民社会在各自领域内宽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公民文化:中外语境下的考量与公民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民文化是维持政治稳定与保持政治效率的观念基础和心理条件,作为民主制度的隐性结构,它是社会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在厘清西方学者对公民文化种种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考察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公民文化研究,探讨在快速展开的现代化进程中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参与型公民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路与举措,倡导民主、法治、参与、合作、宽容的文化旨趣,通过公共教育、民主政治生活以及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等多种途径强化公民训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正>一、公民参与意识的内涵所谓公民参与意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政治的态度、兴趣、信念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参与意识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根源。公民的参与意识是公民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生活的实践反映,是公民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有序地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意  相似文献   

6.
对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是指对政府决策及其执行施加影响的普通公民的活动。进一步说 ,它是指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通过合法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公共政治生活的一种政治行为 ,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特别是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它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也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功能在社会主义国家 ,特别是现阶段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人民群众对我国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 ,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 ,保证政府的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民主的政治参与活动可…  相似文献   

7.
一、主体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前提公民主体意识的内涵就是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正确的认识,即公民作为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无论是在法律上、制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上,都应该具有被充分肯定的法律人格及尊严。主体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基本形态,它是在法治的社会状态中公民对该社会的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和地位的一种自觉的观念和认知水平,它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和法治水平的表现和标志。公民的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农民公民主体意识包括自由意识、道德意识、公平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农民公民具备主体意识,表现为农民公民能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主动参政议政.敢于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各个权利:能独立自主的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竞争。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相应的合理的报酬,依法享受各种经济权利;敢于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社会的精神生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捍卫法律赋予公民进行文化活动和言论。二、权利和责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责任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的纽带。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因素,关系着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心灵成长,关系着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公民合作精神的形成,以及大学生公共德性和公民人格的完善。在全球化和价值多元的今天,开展此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公民政治文化是中国公民社会构建不可缺少的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专制的政治文化,如王权思想、人治思想、臣民意识等,则压抑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因此,要实现这种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化,由臣民转化为公民、由王权转化为民主、由人治转化为法治,为中国在公民社会的构建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因此,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转化的研究,对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政治博客对公民现代政治生活的介入,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善治”,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治、公民社会的成长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政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在中国曾被称为“市民社会”,并且沿用了黑格尔的批判,对公民社会的积极意义存在严重的忽视。事实上,在开放性的工业社会条件下,公民社会正可以成为市场经济下自主、个性道德观的培育空间,同时为推动民主政治和公民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创设平台,特别是对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改变熟人社会的状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注入普遍性内容;另一方面它倡导理性、平等的交往原则,可以化解社会冲突和对立,通过催生公民道德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利益是政治的基础.当代中国利益多元化趋势的出现将对中国政治生活产生双重影响,适时地建立利益整合机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着手,协调利益矛盾,规范利益关系,将促进现代化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具有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由于社会现实中每个个体的利益追求是狭隘的,因而就需要有一种力量来规范和管理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保证社会良性有序的发展。作为公意体现者和执行者的政府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经济上消除社会贫困、政治上协调好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形成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以最大程度实现公意。  相似文献   

14.
论伦理政治与知识分子的政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与政治的联姻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由这种文化哺育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注重以文载道 ,身体力行 ,以天下兴衰为己任 ,表现出很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走进新的世纪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只有把个人前途、个人利益、个人所追求的事业 ,溶化到中华腾飞、民族振兴的大事业中去 ,才能获得实际意义 ,个人的价值只有在这个大事业中 ,才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多维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失衡是社会失调的主要原因。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的有效调整机制,前提就是法治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独立空间。这是形成各社会阶层利益有效表达,协调利益关系达成和谐社会的机制保证。行政法通过限制政府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形成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有效互动,从而,在行政法治之下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国家已不再是至高的权力来源.社会行为体不仅拥有截然不同于国家行为体的偏好、利益和身份,而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以往主要由主权国家垄断的权威性政策制定过程,并由此成为在国际关系领域可与国家相比肩的另一个重要行为体.全球范围内有效的经济治理和政治治理需要国家行为体和社会行为体的共同努力.通过社会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政治,将有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驰 《宜宾学院学报》2014,(11):120-124
实现"中国梦"对提高公民政治认同、使国家政治体系获得合法性并保持长久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政治认同又制约着"中国梦"的实现效果,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实现"中国梦"与提高公民政治认同两者相互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把提高政治认同贯穿于实现"中国梦"的全过程,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人民所期待的国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协调应遵循普遍受益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政治、道德、法律等各种手段,来协调当前我国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9.
萌生于善政模式下的问责制,对于我国政府自身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善政模式下的问责很难稳步推行,存在责任虚置和责任追究不到位的情况。加强授权与强化责任,构建善治模式下的制度化问责,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进一步为治道变革提供有效的需求,推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协调合作,从而推进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和变迁,加快善治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充满悖论的全面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也相应地发生着历史的嬗变.遵循强调时代性、维护民族性、富有创造性的基本原则,坚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条路径实现政治文化的创新,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