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完善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劳动报酬占比偏低、最广大人民获取资产要素收入机会有限等问题,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要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致富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大原则下,实行国民收入分配适当向居民收入倾斜,保证劳动报酬收入的正常较快增长,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分享全民和集体财产收入的权利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过大,原因就在于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找出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次分配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本文以三次分配为视角,寻找在各个分配领域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初次分配领域强调效率、忽略公平,再分配领域财政税收政策调节作用的乏力、失灵以及第三次分配制度的缺失。针对收入差距拉大提出在三次分配领域中分别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不断降低的非正常现象,加剧了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所有者倾斜的趋势,这是初次分配不公的结果与反映。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经济发展新阶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对再分配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国初次分配制度的构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构建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2.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制度;3.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4.确保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的合适比例。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是增强高校教育水平,保持各项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只有对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进行创新,解决当前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的手段,才能保证高校平稳、高效和健康的发展。完善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的体制,对我国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极其解决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的制度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目前中国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人们对社会的公平产生质疑。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的在于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搞清收入差距大的根本原因是解决的关键,制度不健全并由此导致的权力寻租等非正当灰色收入是主要原因。所以,必须改革和优化分配制度,反腐倡廉,治因为主,治果为辅。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主要在初次分配领域,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初次分配。厘清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找到导致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制定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对策,对于从总体上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公平与经济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低收入群体难以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违背了包容性增长的本质要求。改革初次分配制度、完善社会再分配体系,是解决社会各种不公平问题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是一个以收入的形成为逻辑起点,经过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环节,形成收入在各个社会成员间分布的过程。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收入因生产、流通过程的各种关系、社会过程的各种关系而被不同社会成员所占有、实现、分割并在他们之间转手。在这些关系的作用下,财富由最初简单、抽象形式逐步转化为各种具体的收入范畴,最终形成呈现在社会表面的社会生产成果的最终占有、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先后经历了几次变迁,从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到现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无论从马克思的分配理论考察,还是从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稀缺性、经济活动质量、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原则考察,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必然成为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在谈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先应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高度看,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前提是让低收入者增收,进而使更多人增收,尤其要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鉴于当前农民的权利贫困现状,消除制度性歧视,创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完善农民权利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收入分配变动呈现以下特点 :总体收入水平增加较快而部分特困阶层收入增长缓慢 ;地区、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与部分领域平均主义并存 ;“制度内”收入偏低与“制度外”收入膨胀并存。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使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有关法律和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应当强化市场意识,建立双向的人才流动机制;强化结构意识,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真正的教师聘任和考核机制;强化效率意识,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及强化育人意识,建立必要的师德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构建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的问题上,不断探索,从按劳分配唯一选择到按各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到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比例,从只重视基本收入到完善社会保障,不断发展,顺势而必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 ,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方面 ,做出了巨大的新贡献。邓小平从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出发 ,以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指明了方法和途径 ,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的结构、状况和特点不仅受一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战略制约,反过来又会对一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也是收入分配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制内的“平均主义分配”和体制外的“收入差距过大”两种极端现象并存;垄断行业的不合理高收入问题依然突出;政府职能和行为的改革与调整进展缓慢。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我国应从调整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改变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制定一套促使财产、权力、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最终发生结构性转变的长远政策;规范和完善与收入分配相关的法制建设,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初次分配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基础,企业内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实现公平分配必须改革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要素、产权制度,发展和确立非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和劳动联合体集体产权。  相似文献   

19.
重点大学录取名额投放不当,严重违背了公平原则,成为当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人们提出了废除高考,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按人员比例分配名额等主张,对此不敢苟同。学校招生指标改革首先必须明确改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其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的初次分配是直接与生产条件的分配相联系的,收入分配不仅取决于生产条件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而且取决于生产条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收入的公平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在这两方面的公平分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根源于这两方面生产条件分配的不公,解决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条件分配不公的问题,构建收入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