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刑法中关于"危害行为"没有明确的概念。它是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创造的一个范畴。作为犯罪构成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危害行为理论未能解决"行为"自身内涵,其危害性判断上缺乏规范性,充其量是个道德范畴,在逻辑上与犯罪构成其他要件也难以理清。危害行为概念使我国犯罪构成缺乏精确的评价能力。犯罪评价体系应以构成要件行为概念取代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2.
对于环境侵害排除,法院要作出判决,不仅要审查是否具备行使要件,而且要对构成判定要件的诸多因素进行利益衡量。构成判定要件的因素具有个案性、主观性、不确定性特征;利益衡量之规则主要包括:权利位阶规则、公共利益规则、经济利益规则和社会伦理规则;利益衡量多采用调和性的侵害排除方式。  相似文献   

3.
侵权关系的四要件中,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是最复杂的一个因素,也是侵权案件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对此学界众说纷坛,长期以来形成两种主要的观点:必然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前较为流行,但不符合现代侵权法理论。本通过实际案例和司法实践对两种学说进行分析,从而说明相当因果关系说更符合现代侵权法理论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理论误将大陆法系犯罪成立体系中的"构成要件"与我国刑法语境中的"犯罪构成"等同起来,同时又不加区分地照搬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有关违法阻却事由的论述,从而认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虽符合犯罪构成但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构成犯罪。其实,此类行为本身就不符合客体要件或主观方面要件,应直接承认此类行为是因不符合犯罪构成而不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5.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的重要前提。目前刑法学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上,但是其无法应对司法困境,要破解这一难题,须抛开刑法传统理念,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以新的因果关系判定标准解决刑事司法难题。  相似文献   

6.
因果关系作为认定犯罪的一个构成要件,在刑法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作为犯罪中,由于"不作为"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因果关系的认定难度很大,根据我国刑法"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此类犯罪的认定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审判法官.因果关系推定的有条件适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宣扬恐怖主义罪是为了预防恐怖主义犯罪而设定的危险犯,体现出反恐刑法的预防性特征.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类似之处.网络宣扬行为包括"美化型"宣扬以及"转发型"宣扬两种类型,我国已有判决中被入罪的多是网络空间中的"转发型"宣扬行为.宣扬恐怖主义犯罪不需要行为人具有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犯罪目的.行为人对"宣扬恐怖主义物品"这一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应具有认识,否则可以排除故意.行为人也应认识到在网上宣扬和恐怖活动相关信息的违法性,在目前情况下,并不属于不可避免的禁止错误,不可排除责任.  相似文献   

8.
刑法因果关系连接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其价值在于寻找造成危害后果的真正原因。只有创设了法律上不允许的危险行为,才会进入因果关系的评价范围,以条件说中的"因果关系中断"理论作为基础并结合相当因果关系学说中的客观说所主张的相当性作为判断因果关系的判定标准具有合理性。因果关系判断具体可分为"行为判断"、"标准选择"、"标准规则"三步骤。介入自然因素、被害人行为、行为人行为的情况下,刑法因果关系判断的关键为介入因素是否独立产生、异常大小以及是否独立引起结果发生。共同犯罪中所有共犯的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择一因果关系、重叠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不中断先前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可将因果关系判断与刑事责任承担相混淆。  相似文献   

9.
侵害债权一直是民法学上的难题之一,其构成要件同样如此.本着更好地防止侵害债权行为的发生与避免侵害债权制度被滥用的原则,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六要件说",接着对各个要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闫世和 《华章》2007,(10):64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保险法的基石和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其产生和意义在于防止赌博和道德风险,理清保险利益的内涵、构成要件和存在时间,对保险合同具有重要意义.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和合同的性质不同,为此,本文根据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利益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是近年来全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搞好设计、施工过程管理,是水利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从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入手,总结了施工过程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措施,为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的发展对传统的民事诉讼法产生挑战;针对环境法的挑战,环境民事诉讼要进行以下调整:扩大环境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证明责任倒置、消除危险应成为重要的责任承担方式,适用特别诉讼时效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分析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之危害和制度根源 ,提出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制度来消除特权思想 ,克服特权现象。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反特权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杀现象一直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研究大学生自杀干预要从自杀者的心理机制入手,分析其自杀原因,根据临床经验评估判断其自杀的危险程度,从而有技巧地作出干预决策。  相似文献   

15.
新兴宗教是当代社会宗教领域内的新现象,它与传统宗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反映了当代世界急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是现代人荒芜情感世界的表达。从宗教社会学方面考察,新兴宗教在组织类型上属于分裂"教派"或"膜拜教团"两类。在发展趋向上,新兴宗教通过适当调整,应当能够融入社会主流文化,成为现代人的"情感黏合剂",但也不排除部分极端派别沦为"邪教"、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对新兴宗教应采取理性的认识态度,积极引导并规范其行为,同时对危害人类安全的"邪教"进行防范和打击。  相似文献   

16.
对罪犯矫正工作的重心应该置于对行为的矫治。在近几年的服刑人员中,“90”后罪犯开始出现,与以往的服刑人员相比,“90”后罪犯有其独有的犯罪行为,正确分析和研究其犯罪特征对矫正“90”后服刑人员有很重要的价值。对“90”后罪犯的一般犯罪行为特征、危险犯罪行为特征及矫正措施进行分析,以求矫正“90”后罪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刑法中的结果是指危害行为作用于法益的主体或物质表现而给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的实际损害和现实危险的事实。它是形式意义的结果和实质意义的结果的统一,前者是行为作用于行为客体产生的,表现为外在能够被认识的客观事实;后者是行为作用于保护客体产生的,表现为对法益的侵害或危险。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的服务行为往往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扭曲和偏误。其形成主要在于政府运作的内在利益替代机制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形成政府的三个方面缺陷,就是政府信息决策机制的缺陷、组织机制的缺陷和运作机制的缺陷。公共服务行为的矫正,应该通过消除政府由自身利益替代机制所导致的缺陷和公共服务行为环境的改善两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和立法能体现出法律调控、平衡加害人与受害人权益的高度技巧,对其理论和立法的完善,也凸显了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的内在要求。应加强共同危险行为的立法,把侵犯财产权纳入其调整范围,并通过立法阐明共同危险行为体现为多数人行为的危险性这一特质,厘清共同危险行为的要件构成等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20.
酒后驾驶行为是对公共安全具有高度侵害危险的类型性危险行为,具有类型化的法益侵害危险。将其犯罪化,不仅是当今世界防范这种类型性法益侵害危险行为的主流,也得到了风险社会理论的支撑。对重大法益进行提前保护是我国刑事立法的方向,而我国现行的基本以行政处罚为主的规制方式,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威慑和防范明显不力,我国对于酒后驾驶行为也应犯罪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