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林伍德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在他的理论创作生涯中,《艺术哲学新论》和《艺术原理》集中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艺术哲学新论》所代表的是他前期的美学思想,在这部美学理论著作中,科林伍德详细阐述了艺术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强调了艺术与科学、宗教、历史、哲学间的关系,从情感、实践、理论等层面向我们论述关于艺术概念的观点,并且提出研究艺术的基本思维方式——想象,这为西方艺术哲学的研究打开了新局面,科林伍德在西方被认为是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继承者,并且许多人把克罗齐与科林伍德的理论联系在一起,称其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2.
李泽厚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美的历程>在中国美学理论界闪闪发光,影响深远.<美的历程>通过对中国历代文艺的梳理展示,向我们理清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艺术美所形成的根基和特点,形成了"积淀"、"有意味的形式"等美学概念,但它对艺术历史现象的分析止于清代文艺,而对近现代艺术没有做系统内的梳理和阐释.在<美的历程>的理论框架内,以李泽厚的美学理论现对中国近代油画做出理论上的解读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接受分为三种模式: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工具论、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总体性"艺术形式论和以阿多诺为代表的艺术单子定位论.通过比较,挖掘阿多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接受史中的独特性及其理论特质.以艺术自律性概念为支点,才能真正实现在后现代语境下对阿多诺美学的复兴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的前期美学建构既要面对现代美学"启蒙"的价值诉求,又要面对西方美学由"艺术哲学"转向非理性艺术本体追问的同样复杂的理论转型,其中产生了美学原理和艺术批评之间的矛盾冲突。克罗齐认为美学是艺术家心灵的独创: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以此高扬美学和艺术的独立性。朱光潜接受了直觉、形式等在美学中的独立作用,并结合中国古典诗学和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将哲学层面的美学原理转化成为主体性特征的审美经验。这不仅是中西理论矛盾的调和,更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学科范式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翻译活动属于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性,文学翻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气韵"理论与文学翻译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可作为文学翻译理论而用于评判文学作品译本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以鲁道夫·阿恩海姆为代表的完形心理学美学为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它将视知觉依据完形倾向所组织起来的完形形式作为艺术的本质,而抽象艺术更直接地呈现出视知觉的深层结构,体现出现代艺术的进步性。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具有鲜明的完形美学特征,他认为抽象形式中的张力结构是艺术承载精神的根本所在,他在理论上的先知先觉印证了完形美学为现代艺术辩护的有力性与合法性。乔纳森·克拉里以"视觉考古学"的方法,指出完形心理学与抽象艺术的发展共享一套"视觉机制",从而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弥补了完形美学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从书法美学的"势"范畴出发,借用现代符号论美学的"基本幻象"概念,我们可以明确书法的艺术特质就在"虚幻的律动"形式的创造。而这一基本幻象是点、线、墨变化运动与老庄自然观、孔孟"挺立道德主体"的人生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它的确立为视听艺术内容与形式无法真正割裂的美学原理提供了证明。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方法变革的产物,它对接受主体的呼唤为当代的文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基础。"接受美学"的概念一经提出,随即形成了一股美学思潮风靡全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审美观念。探索接受美学理论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启示,构建一种更能体现艺术的本质的、更适合时代要求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得音乐鉴赏教学真正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艺术生产和消费理论学说告诉我们,艺术的生产与消费具有本质上的直接同一性。文艺接受作为艺术消费,实质上是作为艺术生产的文艺创作的再创造。在这方面,西方接受美学等美学文艺学理论,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更为具体而透彻地理解马克思艺术消费理论,提供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思想材料。另一方面,接受美学等现代西方美学文艺学理论关于文艺接受主体的研究,同时也存在严重缺憾,需要我们用马克思艺术消费理论加以矫正,从而恰如其分地认定文艺接受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及其在接受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自我超越中,新实践美学提出了"实践-创造的自由论",对实践美学作了切实的开拓与完善.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实践概念新论、实践功能新论和美学范畴新论上,这三个维度相互贯通、相互应证,建构起来一个既有严密逻辑又与现实生活和艺术实际密切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体系,它迥然有别于近现代西方美学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其崭新的面貌拓展和丰富了中国实践美学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察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伴随复制时代的到来,灵韵的消散和震惊的出场,审美经验作为艺术的膜拜一面日渐贫乏;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forms and contents of self‐initiated art works: the kind of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the production of self‐initiated art work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with school art. We interviewed 52 Dutch students (aged between 10 and 14) from different school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heir art teachers. The students showed examples of their home art as well as their school art. Based on interviews and the works presented, four main categories of self‐initiated art works can be distinguished: applied art, popular culture,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traditional art. Learning outside school is partly incident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by doing, copying), but involves intentional learning as well. Students are aware of the differences in style, materials and themes between their spontaneous, self‐initiated art work and the work they are required to make in school. Moving the domain of self‐initiated art into schools may jeopardise it, but art teachers should neither ignore nor dismiss it. They should be aware of children's self‐initiated visual culture and relate to it in their lessons.  相似文献   

13.
素描与雕塑两者互为所用,互为依存,必将造成大融合的发展趋势。素描与雕塑有相异性和共通性,他们的共通性使两者的结合成为可能,相异性使两者的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途径。素描在雕塑中的运用和渗透可以创造出突破各自局限性的成果,开辟更大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的研究为基础的。马克思坚持从特定的历史形态、生产方式出发,既阐明了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看到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阐明不平衡关系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了艺术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在于:首先,让我们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去分析与理解艺术;其次,让我们可以从分析物质生产的本质着手分析艺术生产的本质,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何去何从做出选择;第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不可避免地要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艺术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管天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353-355
理解性学习是在前有知识导引下围绕学习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寻求连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迁移、修正补救、生成创新,展现出一种“力”。理解性学习是一个过程,起始终结,由“内部对话”转而为“外部交流”,由知识领域迁移到生活领域、生产领域,循环往复,直至生命的消逝,尽管它不会直线式的提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它会变得越来越有力,人也变得更智慧、更聪明。一切学习都源自经验,而理解性学习则是运用知识的艺术,而艺术是知识和德行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与前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个人创作相比,数字时代的艺术生产集中体现为产业化。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即:数字技术背景、媒体意义凸现、消费社会来临、文化产业凸现。在此背景下,如何审视艺术生产的产业化与非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生产产业化之褒、贬倾向,如何分析艺术生产的数字化、产业化与艺术民主、艺术繁荣之关系,如何把握数字时代艺术生产产业化这一命题的实质,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亚里士多德在坚持艺术摹仿论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比现实更真实;王尔德主张艺术应远离现实;波德里亚则提出“仿像”说,认为艺术“创造”现实消解生活。对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问关系的各种思考、理解与回答实际上体现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Numerous case studies suggest that integrating art and science education could engage students with creative project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science in multitude of way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art integration practices in everyday science teaching. With a qualitative e-surve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rt integration of science teachers (n?=?66). A pedagogical model for science teachers’ art integration emerged from a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conducted on examples of art integration. In the model, art integration is characterised as integration through content and activities. Whilst the links in the content were facilitated either directly between concepts and ideas or indirectly through themes or artefacts, the integration through activity often connected an activity in one domain and a concept, idea or artefact in the other domain with the exception of some activities that could belong to both domains. Moreover, the examples of art integration in everyday classroom did not includ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rt. In addition, quantitative part of the survey confirmed that integration is infrequent in all mapped area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ave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that should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more consistent art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9.
当代艺术需要建立一个批评的制度,这个制度不仅仅指涉艺术理论家或艺术批评家,它还要指涉受众群体。这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当代艺术承担起培养大众认知艺术的能力,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公共领域的批评制度。公共批评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辨别和防止艺术骗局的行为和事件。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知识生产具有社会性,高校艺术类青年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的传承与知识传播,还是知识生产的参与者,研究高校艺术类青年教师的知识生产与个人职业成长,发现艺术学科的知识生产规律。 研究发现高校艺术类青年教师普遍重视艺术创作,对高校的科研评价方式并不认同,青年教师的艺术创作呈现功利性与效率性特点。 艺术类青年教师应正确认识实践性知识生产与学术研究的关系,通过学术研究和总结艺术创作规律,指导个人艺术创作,实现实践性知识生产与学术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