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可  肖冰 《科研管理》2021,42(4):113-122
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推动跨边界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有效载体,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类体系,有利于发现并改进共性问题,促进机构高效运转。目前对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类的研究数量众多,但分类方式过于分散、且分类方式的理论支撑不足。边界组织是一种作用于跨边界活动的优秀组织范式,可以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服务于科学与市场界域之间的边界组织。在边界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的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分类体系,按象限划分方法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为科学边界模式、市场边界模式、边界间模式,并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社会贡献、交互、专业化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利用多案例分析的方式,丰富分类体系的内涵,总结了不同模式的优劣,针对性地提出了每种模式的改进策略,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理论延伸与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大型煤炭企业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构模式选择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引入治理结构理论,构建了基于双边依赖性的大型煤炭企业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模型,并用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要基于对31家省级科协2016年至2019年年度部门决算、2020年部门预算的相关数据内容分析和特色亮点工作梳理,简析了"十三五"时期省级科协经费支出、机构变化和部分特色工作,并就新时期省级科协事业发展,从全面提升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质量,大力提升学术、智库等相关工作质量,有力加强同级党委、政府领导支持和中国科协统筹指导,持续提升预决算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四个方面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响和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商业化运用的根本问题是科技成果供需矛盾问题,客观问题是市场失灵问题,还存在政府失灵问题。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信息与风险不对称、创业难、知识产权集成难、缺乏有效转化机构团队和能力、未能兼顾发明人等各方利益等问题。政府失灵主要包括有关转化运用的法律可操作性不足,有关法律规定存在交叉冲突,缺乏完善的转化运用政策体系,现有国有资产管理和评价制度存在弊端等问题。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必须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坚持市场需求决定原则,必须加强转化运用法律和政策的顶层系统设计,支持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的主体,必须推进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制定科学的科技政策提高科研水平是中国高校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标。通过对欧盟研发框架计划缘起、演变的分析及其分阶段计划比较,提出对中国高校科技政策创新的启示及建议:以资金投入为保障,强化在战略优先领域或优势学科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发展基础研究设施为前提,推动跨学科合作与释放创新人才潜力;以协同创新机制为纽带,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科研人员分层激励为前提,加速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层次晋升;以人员培训与交流为重要措施,培养科研人员的合作创新能力;以科学与社会的融合为重要目标,提高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以期为高校科技政策创新提供借鉴与范式。  相似文献   

6.
许振亮  郭晓川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25-1637
 运用最新可视化技术与科学计量学方法,绘制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从中探析其存在8个主要研究前沿领域,并且确定了其研究主题,即“基于演化视角的国家与产业创新系统”、“企业及产业的内生技术创新”、“基于演化视角的产业及企业创新与其成长”、“基于演化视角的产业及企业创新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创新与知识溢出”、“开放式创新范式下的产业及企业研发与其成长”、“产品创新绩效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基于动态能力的产业及企业创新与组织环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程华  钱芬芬 《科研管理》2013,34(10):103-108
对科技政策实施结果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政府完善科技政策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54条技术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2000-2009年产业面板数据,对政策力度、政策稳定性与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力度对技术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经济绩效不显著;政策的不稳定性会抑制政策对技术绩效的激励;政策对绩效作用存在滞后效应。比较不同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供给政策对创新的技术绩效有激励作用,环境政策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有激励作用,需求政策对经济绩效作用显著。最后,提出应加大需求政策供给力度,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管理相关理论,提出了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概念模型。该模型涵盖了个人与组织两个层面。在个人层面,模型描述了创新意愿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揭示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和知识扩散路径的中介作用;在组织层面,模型阐释了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随后,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层线性分析,验证了依据概念模型提出的假设。研究还发现,在吸收能力的不同阶段,知识扩散路径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有差异。因此,对知识扩散路径的选择要同员工的知识吸收能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基于SNA的国家科技奖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以社会网络分析(SNA)的视角,通过深度挖掘2000-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合作网络数据之中的结构性信息,分析由合作关系构建的获奖机构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趋势,结合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从实证性研究的角度提出并验证若干关于系统结构的假设,揭示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合作网络整体趋于聚合、"核心"结构突出的内在特征,拓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在组织间网络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31个省区2006-2010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区域间技术转移的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我国省际技术转移活动越来越密切和频繁,随着各区域技术实力及区域间技术差距的变化,技术转移网络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有逐步削弱的趋势。(2)大宗技术转移以北京为核心向其他区域扩散,受地理距离的约束较小;整体技术转移表现为空间聚集(分散)形态各异的几个区域板块,地理距离在各区域板块演变中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3)随着各区域及其邻近区域技术实力的变化,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实现路径表现为由"弱—弱"子群转变为"强—弱"子群或"弱—强"子群,最后发展为地理邻近且良性互动的"强—强"子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