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柯江林的心理资本短版量表和王苑的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南阳高校5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就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和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7所本科院校2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学生干部经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映堂 《广西教育》2011,(15):62-63
在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就业心理辅导的几项对策:就业心理辅导从新生开始,应用全程化模式;重视培养就业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意识,训练就业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丰富就业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加强就业心理的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繁荣。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呈现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风险意识提高、就业等待心态明显、就业能力提升意愿强烈等就业心理状态,同时暴露出对偶发或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相对欠缺、就业能力发展与社会需求实际相脱节、针对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的规划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基于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原因,从地方政府引导、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优化和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就业心理辅导的几项对策:就业心理辅导从新生开始,应用全程化模式;重视培养就业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意识,训练就业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丰富就业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加强就业心理的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6.
肢残者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提升其就业能力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兴技术和新的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工作自信心和工作效率。为探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在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就业能力问卷对342名肢残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肢残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就业能力两两正相关;(2)除直接路径外,自我效能感还可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肢残者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3)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肢残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为了促进肢残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建议为肢残者设定可行目标和提供积极反馈,增强其自我效能感;重点完善肢残者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其社会支持力度;构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肢残者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其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浙江省8所高职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就业能力等方面与公办高职毕业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的心理能力,可测量、可干预、可管理和可开发。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进行管理和开发,有利于就业成功率的提高。高校就业心理辅导从关注已然的病态心理状态转向积极、健康心理资本的管理和开发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建议和对策,提高他们的心理资本,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能力现状,探明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通过采用资料收集分析、理论演绎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心理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包容、感恩、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五个心理资本维度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相关研究结论可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当代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现象(一)就业准备阶段的不良心理现象1、依赖心理。部分毕业生自立意识不强,缺乏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考虑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单位或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就业岗位,只希望通过家人帮助或其他社会关系实现就业,表现出较强的就业依赖性。2、观望心理。部分毕业生对眼前的招聘单位或就业信息“按兵不动”,认为提早签约会减少自己充分选择的机会,处于继续观望和等待的状态。3、自卑心理。求职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因为外貌特征无明显优势、就读学校不是名牌、所学专业不景气、技能特长不突出、…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成教学生就业指导缺失、就业心理问题突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本文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成教学生就业心理如自我认知、就业能力评估、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和职业指导需求等进行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路径,以期为成人高校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和就业心理引导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心理资本理论,分析了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四个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探讨了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增设心理资本训练教程,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贯彻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先进理念。面对趋紧的就业环境,要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功利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使学生对自己职业理想合理定位,减轻就业压力,满怀信心迎接就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包括就业目的和择业意向、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影响就业因素重要性的认识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应重点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并注重发展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从个体心理、择业心理和社会心理等三个方面看,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受自卑、焦虑、依赖、挫折、从众、虚荣、攀比及自利等心理问题困扰。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和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我国下岗再就业现状,指出通过职业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和拓宽再就业渠道是促进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提高职工素质主要是培养和提高职工的职业能力、文化素质、心理观念和创业能力;拓宽再就业渠道要从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基本能力,开辟社区服务,瞄准新技术、新行业就业市场和向第三产业进军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94):153-154
客观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主观存在就业观念误区、就业不良心理和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影响了顺利择业、求职、就业。开展心理咨询能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使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就业观;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制定合理就业目标,减少产生不良心理;提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辅导,促进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湖南省高职院校的251名听力残疾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较低,社会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就业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9%。建议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还要开发积极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20.
毛晖 《教育与职业》2015,(2):180-181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各方都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从组织的人力资本角度和个人的终身学习角度进行分析,交易型的心理契约模式能够促进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有助干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