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事心情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中买了电脑。在一篇短短的日记里,还清楚地记录着我电脑上“信息路”那天的情形——碰到了一串让我心醉的奇怪字母“ksud”! “我在‘火影忍者中文网论坛’里看到了有个叫‘ksud火影’的;在雏鹰网看到了有个叫‘ksud 雏鹰’的;在网友相册中看到了有个用户叫‘ksud’……”它当时就你我抄来的数学题答案,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这几个字母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但毕竟“ksud”这颗种子已经在我心里种下了!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译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了对手。”“我们战败了对手。”“在第一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斩钉截铁的回答。“在第二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仍然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么说来,战胜即战败,战败亦战胜了?这是为什么?”教室里一时陷入沉寂。“能不能从…  相似文献   

3.
我教《第一次跳伞》,讲解到伞张开后“我”感受到什么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字写错了,‘好象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的那个‘漂’应是飘扬的‘飘’,因为课文的第一代写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就是  相似文献   

4.
三个我     
<正>一天,孙子问爷爷:"什么是灵魂?"爷爷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爷爷的爷爷讲给爷爷听的:"据说我们身体里有三个‘我’,这三个‘我’引领并保护着我们度过一生。第一个‘我’是最冷酷的,是周围人看得见的。第二个‘我’是最温暖的,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看到。第一个‘我’和第二个‘我’总是在为对人的控制权而争执,他们的斗争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怀疑和恐惧,而只有第三个‘我’才能协调前两个‘我’,使他们和谐相处,没有人能看见第三个‘我’,有时我们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正>“于我而言,北大与军营,从来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端点。正是北大‘把个人价值汇入时代洪流’的精神引领我走入军营,而军营里的探索和实践则让我明白如何在广阔的天地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人生的价值。‘北大红’与‘海军蓝’在我的青春里共同交织成了梦想的诗篇。”  相似文献   

6.
晚上,我把香喷喷的烧鸡掰成小块码在磁盘里,叶圣陶先生从行囊里掏出一小瓶白兰地,两只外陶内瓷的宜兴小酒杯,两副楠木筷子,斟满酒,递给我一杯,说:“慢慢喝,边喝边聊。”话题又回到了地名,我问:“除了‘左阜右邑’,还有什么规律?”叶先生说:“知道有个叫‘蒙阴’的地方吗?”我说:“从读者来信的信封上见过,是山东省的。”叶先生问:“知道附近有个山吗?”我试探着回答:“是不是有座‘蒙山’呀?”叶先生说:“对了。那‘蒙阴’是在‘蒙山’的哪一边呢?”我一琢磨,“这房间向阳,是朝南的。‘阴’与‘阳’相对,‘阴’应该是北”,就回答说:“它在‘…  相似文献   

7.
捉“李鬼”     
晚上,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后面有人在叫:“快捉‘李鬼’呀!”我回头一看,是爷爷。我惊讶地说:“‘李鬼’在哪里呀?”“看你的作业,‘弹琴’写成了‘弹’,‘休息’写成了‘体息’,这不是‘李鬼’吗?”爷爷笑着说。哦!我又写错别字了,我忙用手捂住作业。爷爷亲切地说:“做作业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边听,一边点头。从此,我的作业里就很少出现“李鬼”了。王王令捉“李鬼”$湖南省衡阳市氮肥厂子弟小学二(1)班@汪宁  相似文献   

8.
一只好蜗牛     
‘蜗牛是坏蛋!’‘蜗牛是害虫!’‘踩死它!’一群孩子在沙沙身边叫着。‘不我这一只是好蜗牛,是已经改正了错误的蜗牛他很聪明,你们看!’沙沙伸出手,只见在一颗白白圆圆的贝壳里钻出一只黑黑的蜗牛,蜗牛伸着头正在沙沙的手掌上爬呢。‘蜗牛也有好的吗?’让我看看。‘好蜗牛是怎么样的?’……好多孩子都围了上来。沙沙说:‘你们看,好蜗牛是不怕难为情的,不是吗?你们这么多人看着,可蜗牛还是敢把头伸出来。’看的孩子个个踮着脚尖,把头抬得高高,‘真的,我看见,蜗牛的头伸得很长很长。’‘我也看见了。’‘嗯,真好玩。’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教者问。“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泽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教者问同学们意见如何,大家七嘴八舌,但说不到关键处。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  相似文献   

10.
"数词?这我可懂。‘这两天我花了26元钱买了5本书。’这句话里的‘两’、‘26’、‘5’不就是数词吗?"对啦,这三个数属于数词中的确数。确数包括整数、分数(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和倍数(如"十倍")等。数词还包括概数(如"三十左右""六七万")和序数(如"第一""老三")。  相似文献   

11.
在教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的过程中,我在范读第一段时,有意识地将“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中的“华”读作“huà,然后向同学们提出疑问:“在这一段中,我有没有明确读错的字音?”很快,就有两个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甲:“我认为这里的‘华’应读‘huá’。”乙:“我认为在这句里应读‘huā,”于是,我要求他们陈述自己的理由。乙:“这个字读‘huà’的时候,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五岳中的山名‘华山’。五岳中的‘华山’在今陕西省境内,课文中的‘华山’在今安微省境内。像五岳中的‘华山’这样重要的地理概念怎么会出现字形与读音都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中学当语文老师的时候 , 曾有一 代个对语文特别感兴趣的学生问我 :“老师 , 郊我发现有的辞典里不能查带左‘阝’和右‘阝’ 组的字 , 要分别到‘阜’部和‘邑’部里才能查到 , 这是怎么回事呀 ?” 了 完我说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 下 知节课我在班上讲,你和同学们一起听。”于是, 这在下节课上 , 我向同学们讲了如下知识 : 现我们平时俗称的左耳旁和右耳旁写出来 部是一样的 , 但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字演变过 …  相似文献   

13.
《语文知识》1993年8期《“东西”一词渊源趣摭》一文认为,“东西”一词用来指事物源于盛温如回答朱熹的问话,即为什么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盛温如(误为“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属‘木’和‘金’的物品,我这篮子里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之类的物品,我这篮子岂是装得,  相似文献   

14.
"我和父母交流有‘代沟’。"这句话,在高中生里很流行。长辈们也都了解这个问题,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非常无奈。"孩子越来越不爱和我们说话,小时候的‘黏’劲不知到哪儿去了。每天躲在自己房间里,倒是和同学煲‘电话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圈套     
一日,我到班级卫生区巡视,当走到石山后面时,听到石山前面有两个学生在谈话。“昨天咱们组卫生打扫得不彻底,被政教处扣了分,惹得‘尖嘴大公鸡’又发了一场大‘火’。”“嘘。小点声,被‘大公鸡’听到了,你又免不了挨一顿‘啄’。”听声音我就知道这是我班的亚星和晓通。真是胆大包天,竞敢背地里给我起外号!没教养的东西,枉费我平日里对你们一片苦心,竟然还侮辱我是什么“尖嘴大公鸡”!  相似文献   

16.
我在《说‘于’》一文里提出:“‘于’字在古代汉语里是个纯粹的介词,它只起一种单纯的介接和组合作用。”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里是说:“古代汉语的‘于’字,比现代汉语的‘在’、‘到’  相似文献   

17.
"数词?这我可懂。‘这两天我花了26元钱买了5本书。’这句话里的‘两’、‘26’、‘5’不就是数词吗?"对啦,这三个数属于数词中的确数。确数包括整数、分数(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和倍数(如"十倍")等。数词还包括概教(如"三十左右"、"六七万")和序数(如"第一"、"老三")。听了这些数词,你可能又会说:"我同它们打交道七八年了,太熟悉了!"我说且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与漫画     
资本与劳动 “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卢布,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这儿讨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19.
2015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时,著名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说,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希望学校能教孩子们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他举例说:“‘亲’的繁体字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爱’的繁体字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字的含义是‘親’要相见,‘愛’要有心。”他还说:“能不能选择100个,50个也可以,200个也可以,最有含义的繁体字,回到小学生、中学生的课本里?我觉得这不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负担。我希望它别失传喽!”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