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倡导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做一台单调的播放知识的"放音机"和一台翻版知识的"复印机".强调建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或合作探究结论的尝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探究经历和体验,教师则从主导位移引导,以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怎样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笔者所在学校教研处把"抓好学生预习"作为课题在全校45个教学班中实践尝试,并对如何挖掘学生预习的功能做了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取知识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下,预习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的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那么数学课需要预习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学生该如何预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情况,低段学生、高段学生的预习要求有所不同,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的预习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取知识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下,预习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取知识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下,预习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使学生具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其中,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帮助学生有质量的预习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部分。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遵循"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探索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的一些方法。一、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方法步骤。"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实践中,我研究出了"五步读书法",指导学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笔者自带高年级以来,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很淡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笔者平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人竞争、预习等各种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笔者拟从预习这一方面谈谈对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现代语文》2005,(2):104-105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突出特点。《新课标》把自主学习放在了首位。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良好的预习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它虽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进行,却影响着教学的终端效果。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听课时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级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要求是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新课程中的分组学习,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减缓学生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预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五步预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猜词能力,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和学生成绩的关系、预习效果等进行了两次调查,对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新教学,进一步加强预习方法和技巧的渗透,以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开阔视野和发散思维,在探究与思考中获取知识。本文简要地分析与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  相似文献   

15.
闫冬 《教师》2011,(32):48-48
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课程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云杰 《中学文科》2009,(11):105-105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有个性的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习"这一教学环节,着重论述了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习卡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过程,主体性教学目标的设立,通过实践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理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是几个提问和几次合作探究就能实现的,这些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体现。那么,语文课堂如何从内容和本质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在立足于学生有效预习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一些新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以下两点是我的尝试与反思。一、从预习到自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课例:导入新课后,老师往往这样表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或读或解释。完了以后,便说,“好,预习就检查到这里,下面学习课文内容……”。如此预习要求,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从新课改的理念看,这种把预习课文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字词是有违课标的。从自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