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得录     
编辑和记者谁大? 高凯 干新闻工作以来,不止一次有圈外人好奇地问我:“你们编辑和记者谁大?” 不想,这一问竟然问到了编辑和记者的痛处。起码我心里不自在。这个无须争执的问题,对发此问的圈外人讲清楚比较容易,但对圈内人往明白说却特别的困难。对圈外人你只管照实说:“编辑和记者分工不同,都是干新闻工作,是工种,非官衔也。记者采,编辑编,论大小没有,论先后倒是存在,即先采后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有记者之“米”,才有编辑之“炊”。但编辑又是记者的“做嫁”者,  相似文献   

2.
期刊编辑工作是编辑工作的一种。但编辑工作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是从字义、词义考察。编,本有组织、排列之意;辑,本有收集、聚集之意。在编与辑二字未缀合成词之前,称这种工作为“辑而论纂”。如称:“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编与辑之缀合成词,至迟当始于唐代。因李延寿之《南史》已称: 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箧盈满。这里所说的编辑,虽与今日的编辑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已是用以指对书稿进行某种工作了。  相似文献   

3.
河北日报1996年9月在报纸版面改版的同时,实行“编采分离”,即从报社编辑部的各专业部抽调七、八位业务功底较强的编辑组成“来稿编辑室”,专门编辑稿件。各专业部一律不再编外来稿(个别部有专版除外),编辑们同驻外记者站记者一样,统统按指标任务下去采访写稿。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编采分离”是办好报纸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为驻站的一名老记者,我体会“编采分离”最大的好处是:编稿速度快、质量高、不压稿、不丢稿,有利于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出精品、办好报纸。 过去编辑部的各专业部搞“编采合一”弊病太多,最突出的表现是编辑对编稿兴趣不大,不认真。为什么呢? 因为编辑工作默默无闻,是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当记者。既然  相似文献   

4.
编辑,是由编和辑组成的。照《辞海》解释:编者,制作也;辑者,聚集也。按照编辑工作的程序来理解,我认为,编辑工作的前道工序应为“辑”,即收集材料(选择稿件);其后道工序才是编,即加工整理检校出版。可以这样说,“辑”乃“编”之基础和先决条件,无“辑”便无“编”可言,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在新闻宣传中,“辑”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其固有的特性,它不再是单纯地收集材料,而是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蕴涵了策划和组织的成分。但它又有别于策划和组织,策划和组织是一种总体的构思,宏观的把握,高屋建瓴。编辑收集材料,则是在  相似文献   

5.
具有相当规模的出版社一般都设有总编室。顾名思义,总编室是总编辑、副总编辑或总编办公会议实施领导意图的执行机构。但是,在不同的出版社中,总编室的位置和作用有较大区别:有的是权力与决策部门,被形象地称之为出版社的“中枢神经”;有的只是一般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琐碎的编务工作,被人称为“打杂的”;有的既是权力和决策部门,同时处理日常编务,负有多重职责。从总编室的位置和作用,我想到出版社中常常议论的一个问题,即出版社的主要决策人着眼点应在哪里?什么是其工作重心?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由于日常繁杂的具体工作缠身,使得决策人缺乏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抓大事。所谓“大事”,即对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看到日历上“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诗句,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  相似文献   

7.
“编辑无学”吗? 前不久,几家大学在试办编辑专业的讨论中,又有一种不赞成的意见,立论是“编辑无学”。这同在整顿编辑职称工作时,有人提出编辑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种科学,编辑职称应不应该列入学术职称系列的问题性质很近似。这又一种意见认为:自古以来,“无编不成书”;可是中国历代都未办过什么编辑学校,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编辑学;就说现代吧: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王任叔等等,都是大作家,又都是著名编辑,可是他们学过编辑学吗?没有,  相似文献   

8.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9.
1979年我社有编辑人员99人,现发展到166人。按年龄说,25岁—35岁的有51人,占31%;按学历分,研究生和大学生94人,占57%;大专生11人,占7%;中专生17人,占10%;高中以下44人,占26%。从中可以看出,我社编辑队伍中存在“三多”,即年轻人多,学历较低的人多,从事编辑工作时间短的多。51名年轻编辑人员中,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学的大学毕业生6人,初、高中文化程度的26人。怎样提高他们的文化业务水平,以适应出版事业的发展需要?就成了能否保证出书质量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编采分开的报社里,重采轻编问题普遍存在。如何稳定编辑队伍,调动编辑的积极性?牡丹江日报鼓励编辑种好“责任田”,倒是挺灵的一招。 1991年12月上旬,牡丹江日报实行编采分开,来信来访由各编辑室按分工编发、接待。各专版、专栏由编辑分头“把关”当“语文教师”,尽管也署“本版责任编辑×××”,但不像种“责任田”那样能发挥主动性。就在当月中旬,省内许多新闻媒介推出大量养殖荷兰鼠(学名豚鼠)的广告,外地一家公司到牡丹江市卖“种鼠”行骗。广大养殖户的荷兰鼠大批死亡,手持无法律公证的合同书叫苦不迭。二编室(编  相似文献   

11.
时下发生“意识错位”的编辑已不在少数,尤其是近年来的职称评定与好新闻评选,更令这一岗位上的从业者若有所悟,已出现“改弦易辙”的趋向。何为编辑的“意识错位”?产生的原因何在?且听两位青年编辑的一番探讨对话: 甲:不知你感觉到了没有,不安心编辑工作,希望像记者一样“跑单帮”的编辑,似有增多的趋势。而这样的编辑,往往又是报纸版面的骨干力量。这种编辑“意识错位”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乙:谈“意识错位”问题,我看还是具体一点好。比如我,作为一名地方小报的编辑,确实为面前的二难选择而苦恼:选编稿件和编版应当是我的主业,可是这样的主业都难以在工作鉴定、职称评  相似文献   

12.
怎样把编辑工作作为学问来做呢?我体会至少要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即:策划和精编相结合;读稿和读书相结合;编辑实践和学术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定位问题的实质,从期刊内部来看是如何正确处理科研与编辑的关系以确定工作重心的问题,从外部因素来看是如何正确处理编辑与学者的关系以获得学术共同体认可的问题。学术期刊编辑“学术人”和“出版人”的双重身份定位与编研结合的工作模式是统一的,关键是编辑自身对于职业特点要有正确的认知,并在学术界和出版界恰当地进行身份切换。此外,从长远来看,学术期刊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变革是解决学术期刊编辑身份定位问题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剪”与“编”是文摘编辑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剪”不是机械地“移植”,“编”不是简单的叠加。正确地理解“剪”与“编”,有利于发挥文摘编辑的创造性,提高文摘版的品位。 “剪”。文摘编辑离不开剪,但剪什么却大有学问。笔者认为,在“示趋”与“辨伪”两方面尤其能体现一个文摘编辑的功力与品位。 示趋。示趋就是要求编辑能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选稿时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摘版趣味性强,稿件处理不当时对读者的误导作用也会更严重。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5.
编辑人员是编辑系统的主体要素。编辑工作的成败利钝,出版物内容的精粗优劣,编辑人员对此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总体上和本质上说,从事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编辑人员是教育者,是以编辑传播出版物为手段而育人的“灵魂工程师”。鉴于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加以当代知识更新之高速化,编辑人员必须终其职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亦即在职教育。编辑人员在职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成人教育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它又含有双补课的成分,即文化补课和专业基础知识补课。对此,本文提出三个问题试作初步的探讨。这三题就是:为什么要实施编辑人员在职教育;编辑人员在职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开展编辑人员在职教育活动?一个是“为什么(Why)”,一个是“是什么(What)”,  相似文献   

16.
电视编辑与报刊、电台编辑不同的是:电视编辑不但要编“文”,还要编“画”。即不但要负责电视节目的解说词的撰写与修改,还要剪辑制作图像画面,把一堆零乱的画面剪辑成有机的组合,形成电视语言。但在一些电视台(以中小型电视台、新办电视台为多)的编辑队伍中,却有为数不少的编辑只会编“文”,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在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编辑工作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对于每一个刊物的领导者和每一个编辑人员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在此,我们不揣冒昧,提出一管之见,愿与同道们共同探讨。一、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刊物是信息的载体。编辑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综合加工和输出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因此,编辑工作的完整内容应包括两个基本的部分,即“OCM”,循环和“CSI”循环。  相似文献   

18.
在编采分开的报社里,重采轻编问题普遍存在。如何稳定编辑队伍,调动编辑的积极性?牡丹江日报鼓励编辑种好“责任田”,倒是挺灵的一招。1991年12月上旬,牡丹江日报实行编采分开,来信来访由各编辑室按分工编发、接待。各专版、专栏由编辑分头“把关”当“语文教师”,尽管也署“本版责任编辑×××”,但不像种“责任田”那样能发挥主动性。就在当月中旬,省内许多新闻  相似文献   

19.
对读、写、编相结合的思考卢传裔高校学报是学术理论刊物,而学术理论刊物的研究领域是极其广阔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有较高的知识业务修养,否则是难以适应学报编辑工作的。不少人把编辑称作“杂家”、“通才”,要求编辑...  相似文献   

20.
青年编辑如何尽快地熟悉编辑业务和提高编辑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典炎 《编辑学报》1993,5(1):32-34
编辑工作是一门专业,它不仅有自己独立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立的理论体系。青年编辑刚步入编辑领域,对编辑业务可说是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必须从头学起。那么,如何尽快地掌握编辑业务和提高编辑能力呢?这要因各人各方面的素质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是先前因素。但是,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则是必需的条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编辑基础知识,是基本的要求;参加编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术交流与训练,是良好的机会;应用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是有效的捷径。青年编辑,无论“先前因素”如何,如能做到并利用上述各点,也能快速熟悉编辑业务,提高编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