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2001年7月1日社论《光荣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是一篇阐述型的纪念性的重要社论。社论所涉及的正是一个分量重。难度大的重大论题。鉴于“七一”社论,作为中央党报的人民日报年年都要与读者见面,天长日久,这就较难跳出老套套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篇章来。然而,此篇却匠心独运,写得令人耐读,称得上登高壮观,远见卓识,理情并茂,耐人寻味,不愧为2001年全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我以为,这篇社论的成功之处,突出表现在立论好、说理好和文风好这  相似文献   

2.
1959年4月1日,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论合理密植》的社论,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对全国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这篇社论,至今读来仍能受到很多启发,有不少方面值得我们在撰写社论和其它文章时借鉴。针对性强,是这篇社论第一个突出的特点。社论的题目叫做“论合理密植”,通篇也是  相似文献   

3.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目。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犬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日。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级党委及政府负责同志应经常为报纸撰写社论或论文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及政府各部门负责同志,应当学习陈云、薄一波、李立三等同志这种工作方法,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经常亲自动手在报纸上写这种能够透彻解决问题的社论。”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国内资料组编制的“人民日报社论索引”(一九四九——一九五八)已在今年九月间出版了。这本索引包括了人民日报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八年十年间的全部社论,共两千五百八十八篇。此外,并附有新华社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年发出的四十三篇社论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几篇重要文章。索引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二部分按问题性质分类排列,第三部分选择一些容易被人记起的社论题目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此外并在第一部分的某些社论题目下面加了必要的注解。这样,用这本索引就可以比较方便地查找十年间人民日报所发表的全部社论。我们的编制工作是从今年三月开始的。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全部索引都经过了几次核对。索引的加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六月二十一日的社论"力争高速度",是篇出色的评论,它及时而又敏锐地抓住了总路线的中心问题——速度问题,作了集中而深刻的阐明.从社论写作的角度来看,选题是成功的.不光是选题好,这篇社论在写作方法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篇社论的写作方法,可以概括成八个字,叫做波浪起伏,出奇制胜.所谓波浪起伏,就是文章不写得平铺直叙,而是有波浪,一个波浪接着一个波浪,反复多次,每反复一次,就把问题深入一步,这样就能引人入胜.所谓出奇制胜,就是文章不要人云亦云,而是抓住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社论"艾森豪威尔的旗帜就是海盗的旗帜"是一篇精辟的社论,是一篇具有高度逻辑力量能给论敌以致命打击的论战文章.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如何运用逻辑的规律,准确而有力地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又准确而有力地去驳倒敌对的论点.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可以学到生动的逻辑学,学到证明和反驳的方法.在一篇论战性的文章中,既要有证明,又要有反驳.证明就是确定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性,这是立;反驳则是确定敌方的论点的错误,这是破.不破不立,证明和反驳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1957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很有影响的社论,题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这篇社论是根据刘少奇同志当时在湖南省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的,后来收入《刘少奇选集》。五十年代中期,百废俱兴。随着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10.
1959年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目叫作“论合理密植”的社论。这篇社论写得比较好。为了学习,让我们从写作方法上做一点分析。主要分析一下这篇社论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上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关于这篇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十三段,十三段文章是按三个部分组织起来的。题目是“论合理密植”。这个题目很明确,表明了这篇文章是要讨论农作物的密植怎样才算合理的问题。这个题目不过宽,也不过狭,不是“论密植”(过宽),也不是“论三麦(或水稻、或玉米等)密植”  相似文献   

11.
每逢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以示重视和祝贺。“节日评论”是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多读者这样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都代表党中央新一年的路线、方针,事实也如此。不少人至今未忘,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篇社论产生  相似文献   

12.
《读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是1956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社论,作者胡乔木。社论发表的前一天,即6月15日,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农业部长廖鲁言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李副总理的报告题为《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近两万字。社论是配合报告发表的,是一篇解释型社论。这篇社论当年很有影响,它带出  相似文献   

13.
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光荣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集体创作的一篇重要社论。我起草初稿,人民日报社领导和评论部的同志几经推敲改定。将起草这篇社论的一些体会写下来,或许对同志们研究业务有些帮助。一、题目增加了一个重要内容,更加全面。纪念建党80周年是一件大事,社论的题目应庄重大方,富有激情,又总括全文内容。为此想了三四个题目,初稿拟题是《光荣属于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发表的稿子改为《光荣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增加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这不是为修饰文字而作的增补,而是…  相似文献   

14.
一篇社论引起的人民日报创刊以来,发表社论近万。有些社论评述重大政治事件,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社论起的作用则很坏)。有些社论评述的事情看起来并不“震撼人心”,同样产生广泛影响,甚至引发重大论争。1956年6月20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冒进》,就是一篇这样的社论(以下简称6月20日社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反对急躁冒进,但题目是全面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两点论而非一点论,是一篇观点鲜明、议论周详的好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年经济恢复、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社论从本质来说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的文体,评论者通过发表自身的言论来说服读者的态度和思想。级差系统是在评价理论框内对态度的强弱进行分级的语言评价体系。文章从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文化语言的角度对《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社论从语篇级差资源的角度进行功能语篇比较分析,来揭示英汉的社论语篇级差资源在选择上的异同,从而为加强中英评论者对社论语篇的写作能力和读者对社论文章的鉴赏能力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5日发表的社论《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荣获评论一等奖。消息传来,品读全文,深而思之,这篇凝聚党心民意的重要社论,获此殊荣,实属应当。评论是报纸的旗  相似文献   

17.
1959年4月1日,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论合理密植》的社论,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对全国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这篇社论,至今读来仍能受到很多启发,有不少  相似文献   

18.
在当年颐园的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评论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他说“报纸上除了社论以外,还要有其它形式的评论文章,它们的共同任务是评论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记得1955年5月,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重视商业工作》的社论。社论的前半部分,讲了商业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论的后半部分讲的是  相似文献   

19.
系列评论是一种新兴的评论形式,有系列评论员文章、系列个人署名评论,系列社论亦有,笔者曾读过《人民日报》1982年11月17日至1983年2月10日的连载7篇反对“大锅饭”的系列社论,但在地方报纸上尚不多见。系列评论是针对一些重大问题或事件而刊发的一组评论文章,一般三篇以上,大多连续刊发。笔者在策划和写作系列评论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些问题比较重大、涉及面比较广泛的题材,做一篇评论文章势必篇幅长、中心多,使文章重点不突出,影响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春回大地。一年的农事如何安排,如何落实,事关国计民生,几乎是党报社论年年要写的题目。引人注目的是,1961年春天,人民日报先后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两篇社论,而且谈的是同一个主题——实事求是。一篇的题目是《种植计划必须实事求是》,发表于3月1日;另一篇的题目是《种植计划要建筑在实际可能的基础上》,发表于4月22日。为什么在不长的时间内接连发表两篇社论呢?原来“大跃进”中农业生产方面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等错误作风,后来虽然经过纠正,到1961年尚未完全解决,制定种植计划时仍然存在不从实际出发,只强调需要不考虑可能,只看一方面的需要,不看多方面的需要,片面扩大一两种高产作物的种植等情况。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谈再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第一篇社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