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盘西化论”泛指现代中国一切主张彻底改造传统文化、全盘或从根本上接受现代西方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思潮,它在促进民族觉醒和文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但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2.
30年代的“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论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5年1月,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化建设宣言》,引起本位化派和西化派的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对中国实情的分析、对中西化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化出路的选择等问题展开;与此同时,在西化派内部围绕全盘西化问题也有激烈争论。与五四前后的东西化论战比较,30年代的这场化论战对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化与西方化以及西化与现代化等问题的认识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全盘西化”是建立在“文化惰性”理论之上的改造中国旧文化的一个手段,是面对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文化建设道路的选择。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即以“极端”全盘西化的手段实现“中国本位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重评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序经是海南籍著名学者,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受到多方非议,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评析陈氏的理论失误:一、工具论-脱离人类社会实践,无视人的双重特性,不顾人类生成的自然进程和人一展开的历史逻辑,对文化的人类性作了片面抽象。二、优劣论-不了解自然时空与历史时空不同一性,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种分别属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错误地判定为“劣败”、“优胜”品质不同的两种文明  相似文献   

5.
主要讨论了胡适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化界争论中对于中西化观的看法,指出了他和梁漱溟、陈序经化观的显差别,认为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论只是一种手段,想通过对古老的中国化进行改造,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进步潮流中去。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近代以来,出现过多种关于处理古今、中西文化关系的思路,并爆发过多次论战,其中有些观点和思路对当今的思想理论界仍有明显的影响。本文认为,只有用辩证思维来分析文化问题,才能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胡适两次提出“全盘西化”都有特殊的背景和原因,他并不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全盘西化”实为“全力西化”,是作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手段而非目的。胡适并不是真正的“全盘西化”论者,其文化现代化的思路是通过全力西化的努力,使中西文化充分交融,经过“适者生存”法则的选择,最终建立包含中西文化精华,符合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主要讨论了胡适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争论中对于中西文化观的看法,指出了他和梁漱溟、陈序经文化观的显著差别,认为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论只是一种手段,想通过对古老的中国文化进行改造,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进步潮流中去.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爱国的先进人士对西学东渐采取了不同的对策。胡适对"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讨论有明确的态度,他不是"全盘西化"论者,而是中西文化融合论的启蒙大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建立在西方教育模式之上,"全盘西化"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中华民族音乐价值的错误判断和民族音乐的不健康发展。从"后殖民主义"思潮、权威专家言论和音乐教育制度的角度对形成中国音乐教育"全盘西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了这一现象任其发展的可怕后果。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编里,我们已经说明复古主张的错误.在第二编里我们又指摘折衷理论的缺点。就大概来说,他们的最大缺点和错误,是前者昧于文化发展和趋势的道理.而后者昧于文化的成分和分析的意义。前者以为文化是永远不变的.他们忘记了文而不化,怎能叫做文化,其实我们的祖宗,若是能够从野蛮的时代,而变到周公、孔子的地位.岂有到了周、孔就成了止...  相似文献   

12.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 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摘要:“文化反哺”是当今多元社会中形成的一种逆向文化传承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学者们对“文化反哺”现象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启示。“文化反哺”能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观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课堂教学文化重构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传统课堂教学呈现着背离、单调和专制的文化异化特征。课堂教学的文化转型,将面临着地域性文化冲突、历时性文化冲突和群体性文化冲突。新课程改革需要重新审读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重构课堂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为高职院校向职业技术大学转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大学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教训可以为高职办学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性借鉴。高职院校实施办学转型战略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规格、学科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结构、封闭式办学模式转型和校企合作模式转型上,这对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示范强校和创建一流职业技术大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就是在个体的认识上,教学文化模式通过冲突、变迁或建构向另一种教学文化模式转换以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而且这种平衡不是绝对静止的,是动态生成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教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助于正确认识教学文化的内容,把握教学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发展的观点,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要在尊重传统教学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文化创造性和渐进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3):155-157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促成了德国制造业走向巅峰的神话,其发展成就对中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希望能够通过分析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来引发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探寻中国职业教育向纵深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韩国影视剧的热播,韩国文化涌进我国,对我国的民众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韩剧在中国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文化内涵是其主要因素,真实的题材、表演、细节,干净的画面、语言,漂亮的人物、服饰、饮食、结局,倡导传统伦理道德、爱国情结,力推本国文化等等,这些既是韩剧成功的原因,也给国产电视剧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启示。透视韩剧热播现象,我们还可以看到韩剧所表现的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对民族性的尊重与宣扬,使得中国观众倍感亲切,反思韩剧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要以一颗平常心从中获得启示,既要有政府营造的良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又要从观众出发,以故事为本,兼容并包、立足本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内涵丰富生动,内容多元,它蕴涵的深刻的伦理价值观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高职院校应当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建设发展实际,在文化建设中主动与企业文化相衔接,相融合,从而建立起高校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