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船山遗书》的重刻发行,是作为组建“理(礼)学经世”文化秩序这一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曾国藩的高度重视:通过重刻《船山遗书》,不仅引发了曾国藩主持重刻中国传统典籍和翻译出版西方书籍的兴趣,而且对于传统中国图书出版业在近代转型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成晓军教授的力作《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于2006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再版(初版于1991年,湖南出版社)。该书初版后,即先后三次发行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学者将此书列为重要参考文献或重要参考书目。新版在初版基础上吸收了15年来学术界研究的成果,增加了八万多字,尽力反映出作者最新学术水平。细读全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成晓军新著《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已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该书20万字,是作者竟十年之功,遍览曾氏全部遗著和其他有关资料,潜心研究完成。作者从文化学的角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晚年,面临外侮内患.常思疗救之策。他承继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枝以制夷”的主张,并以并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派遣幼童出国留学等行动实践之。由曾国藩招募人才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用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制造轮船、大炮等,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幼童出国留学计划的实施.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才,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曾于当时能看到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挽救危亡的举措实施之.不能不说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伦理道德在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酝酿孕育时期、太平天国时的准备时期、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中西比较、戊戌至辛亥的建立时期,它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三次较大的转折,即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表现为由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思想文化,最终深入到道德文化的逻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社会政治结构,“是在各种势力的相互作用和歧见中,从逐渐发展起来的解决这些歧见的程序和组织环节中脱颖而出的。”①它体现的是以经济关系为根源的阶级关系以及民族关系、家庭关系、地域关系、国际关系和以文化为根源的宗教关系、伦理关系等等。它的外在形式是关于政治、法律的组织和机构。” 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除了具有一般的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外,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它是一个家国同构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制政体。 所谓“家”者,小为家庭,大为家族,家族之上又有宗族。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各种社会集团…  相似文献   

7.
中国伦理道德在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酝酿孕育时期,太平天国时的准备时期、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中西比较、戊戌至辛亥的建立时期,它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三次较大的转折,既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表现为由物质化到制度化再到思想化,最终深入到道德化的逻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为实施封建思想统治,采取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中国古代传统媒介文化的编辑活动在儒学思想影响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直至两千年后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西学东渐"思想的出现,中国传统媒介文化结构开始转型,新的文化体系开始建构。  相似文献   

9.
宋若涛 《学语文》2010,(5):33-33
从西汉“独尊儒术”思想的实施,到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思想的出现.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已经在中国延续了两下多年。  相似文献   

10.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伦理道德具有不同的思想实质和理论形态,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革,促进了传统伦理道德向近代伦理道德的转型,后者体现在伦理精神的变革、价值观念的转换和道德原则的更替等方面,从理论形态而言,这一转型的实质可以概括为消解道德认识和道德原则上的绝对主义、摒弃形而上的道德本体和解构道德标准上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氏家族从曾国藩开始,绵延至今200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赢得了“曾家无一废人”的美誉。如此长盛不衰的家族,呈现出如此蓬勃发展之势,得益于曾国藩那具有深远影响、富有科学性的家教思想,这样的家教思想以其蕴含的丰富内涵给予现代家庭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李鸿章与近代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国的自强事业,曾国藩、李鸿章二人都曾致力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不仅使留美幼童如期遣出,而且还在尔后派遣学生留欧:曾李二人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与湘中地域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品性的形成与湘军的崛起,离不开湘中这片故土的社会文化风气的熏陶与浸染;曾国藩的思想文化对近现代湘中地区社会文化风气的形成、变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尤其是曾国藩统领的湘军的崛起,更加剧了曾氏对湘中民间乡土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一个在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何以取得成功,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曾国藩以"有本之学"构筑自己的学问体系,以"理一分殊"思想奠定自己的学问基础,以"中庸"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核心.三者构成曾国藩思想的大本大原.内在的大本大原是曾国藩成就其学术与事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对桐城古文理论和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加以改造和阐发,使之与现实的政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适应了晚清社会思潮的发展。加上曾国藩在晚清政坛上的巨大影响,一大批士人汇集其麾下,使桐城文派出现一度中兴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受桐城派的影响,自小浸淫《史记》,受其影响深远,对其为文之法十分推崇,并进行了相关评点,主要是在取材上紧扣主旨,量身选材;在情感上自鸣郁抑,情感喷涌;在气势上文气承接,迈远骞举;在剪裁上详略得当,繁简相宜;在谋篇上先后有序,布局巧妙;在语言上用词洁准,叠词复笔。曾国藩还以《史记》为圭臬,在自己的传记文章写作实践中进行了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出版的传统定义。虽然数字出版会对我国传统出版产业构成威胁,但是传统出版仍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目前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创意出版和按需印刷是实现传统出版转换和变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基督新教在第十九世纪传入中国时,正值中国面临千古不曾有的巨变。西方国家挟着工业及科技革命带来的船坚炮利的优势,以压倒性的力量冲破了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被我们长久以来称之为“文化侵略”的大量传播基督教教义以及西方思想著作的广泛出版,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传教士的来华,中国近代出版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图书、期刊借西来的先进印刷方式而大量出版,那么,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拟就此问题探讨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致力于传统文化近代转换的新型知识者,以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和男女平等理念为理论基础,从性别秩序理念的重构、女性社会价值的重估、女子才德关系的重释、女性角色形象的重塑四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中以男权主义、家族主义、伦理主义为价值准则的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进行了除旧布新的重释与改造。这一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近代转换的工程,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