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决定着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国家的兴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高度重视农民问题,而要发挥农民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就必须重视农民利益。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为理论基础,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形成了内容较为丰富的保障农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毛泽东非常重视农民经济利益的保障问题,为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等几方面探讨建国后毛泽东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思想和惠农政策,分析了它对我们当前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新时期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9,(4):58-66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内容、特点、实践、价值、评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广泛,成果喜人。但从总体看,科研队伍不足、科研力度不强、科研成果不高、科研效益不大等问题较为明显,今后须在扩大科研队伍、加大科研力度、提升科研成果、增进科研效益等方面再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2015年,专家学者从社会公平思想、社会改造思想、民生思想、处理社会矛盾思想、医疗卫生思想等方面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阐发论点,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有些研究者就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某些方面展开了对话和争鸣,提出了具有一定见地的观点。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延安时期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和毛泽东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邓演达和毛泽东都提出了各自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案。本在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以及如何保障农民利益三个方面,对邓演达和毛泽东的农民观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农民始终是主要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农民问题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保障农民利益思想,充分发挥了农民主力军作用。同时,中国共产党保障农民利益思想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整体而言,新世纪以来"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研究较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现出参与面广、研究范围宽、探索程度深、认识水平高的特征。研究者多在溯源性地挖掘"毛泽东党建思想"现实应用价值的同时,推动其理论学术研究的发展,诸如毛泽东关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一条主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等均取得长足进展。要保证"毛泽东党建思想"研究保持继续发展势头,需注意基本概念使用的准确性及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研究工作的规范化和学术化,并能在中共党史自身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中把握其真谛,更好地为现实党建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意识日益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纵观30年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的丰硕成果,在公民意识的内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具体性、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培养路径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是,由于该领域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学界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继续努力开拓.  相似文献   

10.
党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党在西柏坡时期对农民利益的极大关注,对于动员农民积极参加革命,保证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推进,广大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侵害,继而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法律、产权等制度的层面展开探讨,能够厘清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土地征收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建立完善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是维护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农民题材绘画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说明其在绘画当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揭示了以往60年人道主义在农民题材绘画中的几种非正常表现,寻求未来发展的几种可能:现代主义的绘画语言为人道主义在表现农民题材提供了更多可能;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为人道主义在农民题材的表现提供了更多可能;超越再现日常生活的角度进而表达生活本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部分失地农民一定程度上已沦为社会特殊的弱势群体。土地的丧失导致他们的基本权利的缺失,成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保障这一群体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因此,用刚性法律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经济社会权利,不仅是对法治社会的要求,更是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承认并正视失地农民承受的不公平待遇,挖掘导致失地农民权益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刚性法律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乃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稳定和谐之重要任务。失地农民权益问题不仅是严肃的法律问题,而且是严峻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是否能够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到能否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也是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关键。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保护应该从失地农民的收入保障、就业保障、社会保障、指导措施等方面严格执行开始。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从媒介使用、媒介认知、媒介评价以及媒介参与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失地农民群体不容乐观的媒介素养现状,提出了提升失地农民媒介素养的基础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当前的社会问题之一。制度供给的滞后或超前、制度消费的情况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失地农民现象在目前的"问题化"。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应从源头做起,在宪法中明确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同时提高、拓宽征收补偿的标准及范围,探索以保障换土地的新型失地农民补偿方式,并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实现农民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制度化的维权行为:高维权经济成本是其经济因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其政治文化因素,农村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是其制度因素,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定势思维是其心理因素,权力和金钱的干预是其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选用河南省1983,1988,1993,1998,2003,2007年6个时间段的城市统计资料为依据,对河南省进行城市规模序列数量演变分析、以及规模结构演变空间特征分析,探讨1983年以来河南城市规模结构的分布状况和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对数字化档案馆建立的意义、数字化档案馆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建设数字化档案馆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