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8月,我与孙望先生一起赴日访问,当时是应东洋文化振兴会的邀请.振兴会的前身是孔子会,由一批具有汉学造诣的学者于1922年建立,顾名思义,该会以皈依孔子学说为宗旨.在会员中,有不少中小企业家,他们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论语》而立身处世;他们认为:作为企业家,不仅要善于经营,还要具有修养.到了1952年,孔子学会重新组建为东洋文化振兴会,以发扬  相似文献   

2.
<正> 一代文学总集的编定良非易事。《全唐诗》编成的当时就有七卷“补遗”,几十年后日人上毛河世宁又辑出《全唐诗逸》。本世纪以来,不少学者从敦煌文献、域外支籍、别集足本、稗史地志、金石类书以及诗文评选中又辑得大量佚诗,成绩最大的是王重民、孙望、童养年三位先生,他们的成果基本汇集于《全唐诗外编》.近几年,这个工作仍在继续,新发现时有刊布。我想通过学界共同努力,《全唐诗》会日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教诲     
在我的书桌上摆着一张照片,那是当年我师从孙望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先生与我们几位同学合拍的,每当我看到它,脑海里就浮现出先生的音容笑貌,回忆起先生对我的亲切教诲.  相似文献   

4.
正吴伟斌同志是南京师范大学前辈学者唐圭璋先生和孙望先生70年代的第一届研究生,严师出高徒,在两位先生的教诲下,辛勤耕耘的吴伟斌同志成绩斐然。在诸多的学术期刊上,年年都能看到他一篇又一篇的新作问世。出版于2008年的《元稹评传》、《元稹考论》,更是颇得学界好评的两部杰作,我曾应邀为此两书作序。近日,吴伟斌同志的又一部大规模著作《新编元稹集》已经完成,即将问世。这是一部唐代文学领域元稹研究  相似文献   

5.
孙望先生在对《元次山集》进行校注时,已经对《元子》《文编》《浪说》《箧中集》《漫记》等著作进行了梳理,但并没有对《元次山集》版本源流在历朝历代的整理情况做详细而准确的考证。文章试图通过整理古代文献,为《元次山集》的版本流传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我读过三遍,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每次阅读我都会有新的体会。我第一次读《骆驼祥子》.还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当时.我只是幼  相似文献   

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随笔凤城市凤凰城铁路小学纪铁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作者追忆了鲁迅先生在世时的四件日常小事。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均发生在作者的童年,由于小周晔的天真幼稚,因而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及伯父所想还不甚了解。有些...  相似文献   

9.
《从头学起》,是1975年秋分,孙其峰先生为我编写的《山水画教材》所绘制的教学示范插图完成后所题,并用行书诠释其由来。我有幸结识孙其峰先生,是在1973年。当时我创办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后,多次得其鼓励  相似文献   

10.
《文选》对于梁代作品的选录是文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日本以清水凯夫先生为代表的“新文选学派”以之佐证《文选》的撰者非萧统。清水先生的见解在中国既有附合者,亦有持异议者,笔者不同意清水先生的有关解释,本文即从徐悱作品的选录对清水之说作一驳议,本文认为,从徐悱之作的艺术性,徐悱在梁代诗坛的地位看,《文选》选入徐悱之作是有充分理由的,徐悱之作的人入选不能证《文选》的撰人是刘孝绰而非萧统。  相似文献   

11.
卓民先生逝世已有10多年了,他是我父亲的同窗好友。少年时父亲曾以卓民先生手不释卷的好学精神勉励我勤奋读书。他说,卓民先生每逢假期都定下阅读计划、读书之多令他惊佩.30年代初,卓民先生在武昌华中大学主校政,那时我刚进中学,适值长城抗战,局势日紧,北平谣言纷传,一夕数惊,我们举家南下暂避,整整一个暑假就寄居在华中大学校舍中。这时我第一次见到了卓民先生,当时他曾利用余暇授我们几个孩子《大学》和《中庸》。暑假后,北方  相似文献   

12.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13.
孙望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那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的治学态度,都深深留在学生们的脑海里,孙先生是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安石先生和高名凯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曾长时期被国内语言学界尊为经典的“老三篇”之一。所以读大学时 ,我就仰慕安石先生英名。 1 985年我随安石先生学习理论语言学 ,徐通锵老师主持教研室会议 ,第一次郑重其事把我介绍给安石先生 ,安石先生朴实谦逊、平易近人 ,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北大语言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安石先生主要上《语言学专题》和《理论语言学》课。当时 ,朱德熙先生上《汉语语法分析》课、叶蜚声先生上《外国语言学史》课 ,还有徐老师的《历史语言学》、陆老师的《语法研究》、郭老师的《汉语文》…  相似文献   

15.
伊人宛在———悼志公先生章熊噩耗传来,我匆匆赶到人教社。在遗像面前不能自持,反倒是国风劝慰我。和遗体告别那天,我正接受医院检查,终未能见到最后一面。当时,我已写完《沉思录》,意犹未尽,又写《21世纪的展望》。两稿都谈到志公先生。《沉思录》连载尚未结束...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眉头     
1927年1月25日,鲁迅在中山大学学生会欢迎会上讲演.十年后.清水写下《我忆念到鲁迅先生》时,依然清晰地记着——  相似文献   

17.
孙望先生如果健在的话,今年不过八十又四,在南师中文系教师的耆宿中,并不算寿长.他走得太匆促了,太早了.许多教师都噙泪失声说:“我们失去了一位老领导,失去了一位老主任,  相似文献   

18.
《加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陈子典同志的大作《采用·变革·创新》,较为了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生前对民间歌谣的采取和发展的情况,作为对鲁迅创作活动的研究,作者选择论题的角度,无疑有它独到和新颖的地方.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对鲁迅先生《我的失恋》和《公民科歌》两诗的分析和解释上提出一点浅见.鲁迅的《我的失恋》作于一九二四年.对这首诗的创作动机,鲁迅作过这样的解释: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呵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  相似文献   

19.
我1945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读社会学系,上课的老师中就有潘光旦先生。 我和潘先生全面接触是从1952年开始的。当时我是北京《新观察》杂志的摄影记者,一有时间就往潘先生家里跑,他和费孝通先生住隔壁,潘先牛也是费先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2000年8月1日,湖北《恩施日报》有一篇写利川市普九攻坚的专题报道《千秋基业看教育》,文中报道了当时以梁远森为校长的利川市毛坝乡清水小学在普九工作中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清水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