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确立,新兴县立志于在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的同时建设山区文化大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深挖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教育的内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这是一个现实的教育命题。为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新兴教育开始了探索。让历史复活新兴古称新州,迄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是六祖惠能的故乡,是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它滋养新兴的子孙后代乃至全世界人民。在新兴出生并圆寂的六祖惠能,是新兴历史文化的一面旗帜,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东方…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就是要以文化育人。通过教育,让学生从骨髓里得到先进文化的渗透,使之变成永古不变的精神、气质。因此,我认为学校管理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来经营,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在这个“文化场”中浸润和熏染。  相似文献   

3.
从近年来主流话语体系的表达来看,从“校园文化建设”到“学校文化建设”的转化,意味着文化建设的重心从外延到内涵的转向。基于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彰显教育主张,越来越成为一种办学需求。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也把“营造育人文化”作为六大专业职责之一,并对校长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诸多要求。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成“品”和校长成“家”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一个基本共识。然而,纵观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可谓问题众多、误区重重,原因大多为忽视了以核心理念为逻辑起点进行文化建设的构架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六祖惠能幼年丧父,少时家贫,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可以说是目不识丁,但他潜心学佛,礼湖北黄梅东山寺弘忍大师为师。后来成为一代宗师,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千余年,成为东方三圣之一。惠能的成长历程,证明了“下下人有上上智”。这样巨大的成就,无疑是通过努力学习取得的,因此,我们试从他的学习观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学与管理》2010,(6):F0003-F0003
“办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是百花小学创建以来一以贯之的办学追求。学校只有成为一个充满着文化气息的场所,文化浸润下的教育才更能显示出其独特的光彩和理性。基于此,学校依托“文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的主课题,提出了“名人育人、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沈晨洁 《海南教育》2014,(18):78-79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形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作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对学生人格、精神和行为养成的塑造。新课标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要把一个个顽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少年,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班级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心偏高”问题,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加强班级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下移”十分必要,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加强班级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自我设计”、优化“运行轨迹”、突出“文化气息”,从而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时期的孝文化,将孝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孝文化的核心是“爱”,而“爱”的核心是奉献。爱的教育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孝的教育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特内涵。学校应该成为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国防安全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新的国家安全战线不仅在于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提高,更在于其“软实力”的建设。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强国,不仅在“硬实力”的建设上独领风骚,其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成效显著,从而成为世界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中心。美国教育文化软实力是将教育作为源头而综合发展起来的。美国政府在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输出中担任越来越重要和明显的角色,主要通过对他国进行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教育资助、留学访问、项目合作等,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提出的背景之三,是严重的社会经济中的贫富不均冲击了教育和学校,极大动摇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教育的公平性。孔子的教育学说中.对教育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或者说是一个本质性的功能认识,就是“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按其传统的诠释,“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接受教育”,按“有恃无恐”,“有备无患”的语法结构来诠释,有了教育.人们就不会有更大差异(类)。孔子的教育观念中,一直就把他的核心价值观——“仁”渗透在教育中的。当前社会上的贫富差异愈渐拉大,也就必然反映到教育中来,或者说社会的贫富不均是造成教育的差异悬殊的根末原因,是扭太差异的原动力.这是从经济对教育而言。  相似文献   

11.
“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个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一套文本系统。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教育思想的嬗变以及教育制度的转型,至关重要。一部作品之成为“经典”,除了自身的资质,还需要历史机遇,需要时间淘洗,需要阐释者的高瞻远瞩,更需要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现代史视野中的教育与文化,决定了“现代中国教育”不可能安于校园一隅。“文学教育”必须介入当代文学进程和当下的思想文化进程,而不应局限于大学课堂和具体知识的传授。对于“大众文化”研究,我更倾向于在与精英文化的对话状态中,来讨论它;而不是将其孤立起来,越说越深刻,越说越伟大。理解二者之间的互相对立与互相转化,可以把事情说得更全面,课题做得更深入。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应对教育新形势,宁远一中提出了宏伟的世纪目标,即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华教育的知名品牌、人舜文化的重要窗口、九嶷旅游的新兴景区,在做大的同时做优做强。几年来,围绕这一目标,一中人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兴校,弹奏出一篇篇教育新乐章。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化课程体系谈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想从一种更实际、更现实、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看待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把价值教育和信任教育等“微型课程”的内容和文化中的游戏精神因素融入到学校体育的教育中去,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力图使体育教学“生命化”,力求学校体育教学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林涛 《职教论坛》2012,(20):6-8
针对一些高职院校新校区在规划和建设中,过分注重校园规模档次,追求仪器设备现代化,把院校建设成为重规模轻内涵、重硬件轻软件、重活动形式轻文化品质的“功能院校”问题,从人文教育角度,提出高职院校走向“文化院校”的发展路径:彰显人文精神秉承红色文化;营造人文氛围打造环境文化;体现人文理念繁荣学术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丰富社团文化.  相似文献   

15.
简论通识教育的历史嬗变和时代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是相对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一种反正。其内涵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学生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该接受的那部分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而不是当作“工具”来培养的教育。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识”而不在于通“才”。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从内涵上说,教育强国既指“教育强的国家”,也意味着“通过教育使国家强盛”,这两层意思具有统一性。从性质上说,教育强国不是一个单纯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带有比较强烈价值预设和指向的理论命题,一个有关教育与国家功能性关系的理论命题。教育强国命题的提出是对历史上“教育救国”“教育建国”“科教兴国”等不同时期教育与国家关系命题的继承和发展,客观上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教育需求和教育价值取向,是对当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担负的国家责任和使命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建设教育强国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贯通、融通和一体化上下功夫;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影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相似文献   

17.
经济腾飞必然推动文化的繁荣,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中“明德、和合、礼爱”等优秀思想值得我们传承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个迫切性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大背景下,本文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道德有所滑坡现象,探讨通过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达到加强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础。科教兴国理论在科学发展观下的新发展——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列为民生之首。这些新的分析和判断使邓小平的科教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洪林 《湖北教育》2003,(12):41-41
朝阳寺小学位于郧县大堰的朝阳观内。此观始建于公元1457年明朝天顺元年,重建于清朝嘉庆十三年,迄今已有545年的悠久历史。1940年春,中共郧县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便秘密转移到朝阳寺,以办学为掩护隐蔽下来,并成立了中共郧县朝阳寺小学党支部。地下党组织认真办学兴教,把朝阳寺小学锻造成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育、撒播革命火种的摇篮,发展了一批青少年共产党员。这批从朝阳寺小学走出的进步青少年,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有着光荣革命和教育传统的朝阳寺小学,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惨遭破坏,校舍被拆,墙倒屋塌。在有关人士呼吁和省市领导的关心下,该学校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人才观的变革,是伴随着西法东渐和对我国传统政治及文化的反省过程而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前,萌生的新兴法律教育人才观还未能突破"交涉公法"的范围.戊戌前后,清代一些官员和知识界人士的新兴法律教育人才观念变革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初步有意识的转变.自清末新政起,一个更深刻、更宏阔的新兴法律教育人才观才真正勃兴.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人才观的变革从一开始便呈现出复杂性和阶段性,经历了一个认识、选择、再认识、再选择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