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梁晓昀 《考试周刊》2014,(40):17-17
中国经典文学博大精深,取材宽广,意义深刻多样,是进行幼儿阅读的宝藏。但是经典文学存在语言艰涩、意义内隐等困难,幼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有选择性地加以改编才能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2012年甚至是中国电影一百年左右的发展史上,由文学改编的电影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撑起中国电影票房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电影艺术的深度和厚度。但是当下的中国电影改编在艺术质量上却是不尽如人意,《白鹿原》、《搜索》、《金陵十三钗》等影片赢得了票房却输了口碑,只有《一九四二》、《让子弹飞》等少数影片让观众看到了电影改编的成功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俄译历史研究表明,一部翻译文学作品能否在译语国获得其原语国的经典身份,需要原文文本、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译者以及特定时期的读者等几个重要因素合力完成。这些要素对于翻译文学作品经典的构建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汉译为例》并未将视野局限于翻译文学,而是针对经典化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对立,提出了经典度这一概念。作者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踏实的学风,深入探讨了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独特品格,提出了翻译文学经典具有复数性的新颖论断。  相似文献   

6.
当代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为蓝本,在银幕上重新塑造了新的影视经典。在文学文本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两种媒介符号的变化导致叙述情节、人物、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因而分析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不能以是否"忠实于原著"的单一标准进行判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莎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4):18-20,17
影视文本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文本类型,常来源于对文学文本的改编。从文学文本到影视文本的改编,涉及到因为传播媒介不同而出现的一些表达方式的转变。一部优秀的改编影视作品,是对于原著精神实质把握的作品。以张艺谋的影视作品《活着》对小说的改编为例,说明一部优秀的改编作品,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忠实,而是一种同曲变奏的忠实,是超越的忠实。  相似文献   

8.
拍摄于1996年的电视剧《隋唐演义》作为古典小说《隋唐演义》国内的首次改编,在相时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秦琼的形象进行了较小说中其他英雄人物更为深入的改编式塑造,通过人物独特的出场方式、人物形象的反复皴染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这一艺术实践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徐侠 《现代教学》2014,(5):78-79
潘裕民先生新著《唐宋文学六十家》一书以作家为主体,以“史”为线索,将唐宋文学六十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连在一起进行了深入阐述。读之,仿佛品味了一部微型唐宋文学史,重新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文学经典纷至沓来的唐宋时代,回到那个我们国人情结中永远割舍不断的时代:文学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体裁不断更新,流派争奇斗艳,文坛一派空前繁荣景象。那个时代产生的承载了人类普遍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文学经典,蕴涵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宠儿》——一部美国黑人的文学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儿>堪称是托妮·莫里森所著的一部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意识,莫里森的文学思想无论其经典的文化个性还是独特的艺术性都不失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一个人而言,其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可以改变他的生活;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整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但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受发达科技的影响,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社会上物质化、娱乐化、功利化现象严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阅读已经产生形式变异甚至性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隋唐演义》与《说唐全传》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6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隋唐演义》。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隋炀帝杨广的形象进行了较其他人物更为深入地改编式塑造,通过史实渗入与情节虚构的双向并举、人性化诉求的有意深化、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等艺术手法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宠儿》堪称是托妮·莫里森所著的一部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意识,莫里森的文学思想无论其经典的文化个性还是独特的艺术性都不失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东周列国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5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东周列国》。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富于创新精神的改编式塑造,通过剧中史实的有机融入、人物活动的适当虚构、人性化的深入开掘、女性形象的别样塑造等艺术手法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散文家许地山的作品《暗途》为例,深入揭示五四新文学对现实生活和人生的启发意义,也希望能借此文更深入地帮助读者去感受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中的冷静与睿智,体悟五四新文学的经典内涵。  相似文献   

16.
《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其经典性地位已逐渐确立。本文试图以这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经典来阐释20世纪汉语文学经典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7.
《让子弹飞》: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让子弹飞》的改编是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案例,消费文化的各种要素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改编策略:充分发掘文学原著中故事元素,用电影的方式重写文学原著中的故事,保持流行艺术中"大团圆"的结构模式,对原著中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突出丑角人物与理想人物,发挥电影的视觉文化功能,创制视觉奇观,变原著的评书体语言为戏谑化的对白。  相似文献   

18.
以审美经验培养为核心的"精致阅读",有利于文学作为专业的研究对象本该得到的相应学术和审美提升,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建立在传统"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审美阅读其实仍然是通过重新回到历史语境当中的文本研究。本文以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阅读为例,通过材料涵咏经典,进行精致的深度阅读还原文本本意,从而走出文学教育的理性中心困境,为多元化的世界文学史教学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以"红色经典"《红色娘子军》中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来的电影文本与改编后的电视剧文本的比较研究,厘清两个时代不同文本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所表现出的不同审美诉求,以此探寻"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时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了文学文本经典化的原则,对描述后现代文化特征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辩析,并提出后现代文学文本经典化的条件。文章以《哈利·波特》等文学文本为例,进一步探讨后现代文学经典文本除了应具有“包容性”、“拆解性”、“通俗性”这几个互相关联的特征外,还应具有表达普遍适用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