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哲学以追求绝对的终极知识和最高本体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哲学家希望从无限的世界中为有限的世界寻找到一种根据,似乎只有寻找到这一根据才能为人的生存找到一个确定性的根基。哲学家因此也被赋予了众学之王的角色,哲学变成了一种知识之学,哲学学习及哲学素养的提高被视为哲学知识不断积累和增长的过程。这种错误的理解方式和做法,使哲学研究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只有恢复哲学"爱智之学"的本性,将哲学由一种知识之学转变为实践智慧之学,才能有助于解决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家自身角色的定位等诸多问题,进而有助于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走出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建设区别于传统文科,围绕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化风险社会和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背景而展开。以新文科为背景,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理论场域和话语体系的拓展和重构、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学科界限和壁垒的突破和超越、研究范式和研究主体的更新与改造等挑战。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加快改造现有学科体系、推动知识生产模式转进、完善知识话语体系、打通科研与教学界限,以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哲学是在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古今中西之争中形成的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历史观问题、认识论问题、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论问题、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问题。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展现了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变革与继承统一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代哲学的历史观念是人类对自身历史创造性的理论自觉,是以探索历史本体为己任的理论.但近代的历史哲学是思辨的,它先验地构思出适用于一切时代的抽象的历史观念.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观念由历史本体论向历史认识论的转变,只是历史观念表现形式的改变,历史的本体问题是回避不了的,现代西方哲学依然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则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哲学基础之上,并为社会哲学提供理论指导,它实现了历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至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哲学、科学、学艺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格局、交往形态等等,无不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考验。但它以实践思维方式把握世界所引起的哲学变革,能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是任何形色各异的现代西方哲学所不能超越的.它仍是引领现时代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大众化运动给中国哲学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哲学界对此命题似乎没有过多的思考。实际上这一命题的提法即违背了哲学的本性,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是工具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哲学与哲学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大众化的是哲学知识而不是哲学,与其说“哲学大众化”,还不如说是“哲学知识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哲学从哲学智慧时代进入哲学知识时代以后,它就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谱系内充当各种知识学角色,在面对各种具体知识问题的出场和言说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状况在文艺起源研究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和突出,文艺起源研究的哲学知识方式给所在研究域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知识成果,并使这一研究本身真正得以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教育制度源于人的教育实践、教育交往实践,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交往实践过程、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人的创造物。教育交往实践的需要、教育实践的需要是教育制度可变革的根本动力,并不存在超越于人之外的教育制度创造主体。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物,教育实践、教育交往实践的时间性、历史性决定了教育制度的时间性、历史性,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对自身进行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素质,而政史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培养的目标性则更显重要和迫边,本文着重探讨了师专政史专业大学生所必备的哲学素质以及实现的基本要求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哲学不是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而属于一种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它的结构包括使命、核心价值和愿景.学校教育哲学作为学校活动的灵魂,是学校行为的先导,深刻影响着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哲学的变革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有利于特色学校建设和校本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对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视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成绩与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所使用的哲学教科书,尽管在实践观和人的发展等问题方面业已取得了可贵进展,但仍深受苏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体系及方法的影响,显得体系陈旧、观点滞后、方法呆板、主体缺失、思维武断等。为此,必须在"清理"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辩证发展,革新现行苏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内容体系的弊垢。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什么是知识     
我是说,从哲学上看,什么是知识? 先来看几段别致的论述:“知识要求信仰。知大于信。因为我们可能相信一个错误,但不能知一个错误。知识远胜于相信一个真理。知识所要求的比真相信更多的是什么呢?许多哲学家认为答案是正当性。知识就是正当的真的信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物质观分为科学物质观和哲学物质观两种形态。近代科学物质观分为原子论和以太论两大派别 ,近代哲学物质观主要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时空等方面进行论述。现代科学物质观在物质可分性、物质与时空、物质的自组织特性与真空的物质性等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哲学物质观可分为实践论物质观、有机论物质观与整体论物质观。近代物质观具有明显的预设主义特点 ,而现代物质观具有一定的相对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的不断优化使人工智能可试图模拟人的思维,积极地挣脱人类的束缚,带动人工智能主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人工智能诱发了更高效的知识生产方式、更软化的知识形态和更灵活的知识传播环境,极大地强化了知识教学的生成性,使知识教学的目标偏向于增强学习者在知识理解中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培养学习者在知识掌握过程中的批判反思意识,提升学习者在知识迁移中应用知识的程度。为更好地实现知识教学变革的目标,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教学变革路径需紧扣教学目标的内涵,注重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重构教学主体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侧重教学情感的培养,理解知识表达的意义;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知识教学变革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历史上知识形态的转变入手 ,细致解构从近代理性知识形态向现代人文知识形态转变的基本特征 ,深入思考现代学校课程的困境 ,提出文化课程建设的理想 ,探讨课程研制和开发的理想文化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历史上知识形态的转变入手,细致解构从近代理性知识形态向现代人文知识形态转变的基本特征,深入思考现代学校课程的困境,提出文化课程建设的理想,探讨课程研制和开发的理想文化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吴玉军  程晓云 《天中学刊》2004,19(1):116-120
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学评价的变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知识观确立了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排斥非理性在认识中的合法地位,使得评价出现了一元化、单向度的特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张扬,内在的丰富情感得不到理直气壮的表现。后现代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绝对性、无限性和精英气质的扬弃,体现着后现代知识观对差异性、多样化、宽容性的理解和把握。后现代知识观认为.教学评价的理念应该重新进行调整:从结果取向到过程取向;从一元化取向到多元化取向;从工具取向到意义取向;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下列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逐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知识观,新的知识观必然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本试就知识观的历史沿革以及对师生观的影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