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板桥教子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虽老来得子,可从不溺爱,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背,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端来。郑板桥却早已断了气。儿子哭着跪在床边,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儿子这才明白了父亲临终要他亲手做馒头的用意。郑板桥教子@李洋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晚年喜得贵子,但不像有些人那样,把儿子宠爱到天上去。儿子6岁时,他就让儿子学洗碗,必须洗干净。儿子10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水桶挑水,天冷天热水缸都要挑满。同时,还教导儿子勤奋学习,要求每天背诵诗文等。郑板桥临终前,有意要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对儿子笑了笑,点了点头,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到52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十分喜爱。但是,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牢牢记取“娇子如杀子”这句话,十分注意对儿子的教育。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便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52岁才有了这个孩子,哪有不爱他的道理!但是,爱他也要爱得有道理。”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培养孩子为人忠厚,避免孩子滋生邪恶之心。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  相似文献   

4.
世人皆知清代郑板桥是一位多才多艺,擅长画、诗、书法的文化名人,却鲜知他又是一位深谙“爱子教子之道”的好家长。郑板桥拥有良田三百亩,中过举人和进士,曾做过“七品”县太爷。他年逾半百方得一子,算得上是富贵人家的“骄子”了。但是,郑板桥对儿子却不溺爱、骄纵,他深知“子不教,父之过”,很注重“教子之法”。 最近在书架上找出《郑板桥集》,从中翻阅到《潍县暑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作知县时写的一封家书,是专门谈教育儿子的方法和目标的。特录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1693—1765),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勤奋好学,为人疏宕洒脱,天性纯厚。乾隆年间进士及第,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任内关心百姓疾苦,政绩卓著,后因助农胜讼,为岁饥灾民请赈,得罪豪绅和上层官吏而罢官。他晚年始得一子,但爱子遵守“爱之必以其道”的原则,严格要求儿子,注重儿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培养爱心,爱人及物。郑板桥为培养儿子的仁爱之心,要求儿子爱惜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他反对笼中养鸟,“我图娱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在52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叫小宝,一家人十分喜爱小宝。但是,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郑板桥牢牢记住“娇子如杀子”这条经验教训。十分注意对儿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韩文静 《文教资料》2008,(22):64-65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思想家,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诗书画方面,家庭教育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除此之外,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本文拟对此进行总结和阐述,希望能对他的研究起到拾漏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郑板桥有许多以女性为题材的诗词,从中体现出他的较为丰富复杂的女性观。或颂扬扬慈母,烈妇,或怜悯同情弱和无助,或厌恶丧失妇德的女性,郑板桥与一般封建一般建设人的女性观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但其女性观中又不乏鲜活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1.
郑燮(1693-1693),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 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应科举为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以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  相似文献   

12.
13.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他不仅诗书画自成风格,在教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 郑板桥在52岁时才生了一个儿子,家人爱如掌上明珠。他从现实生活中看到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3岁丧母,由乳母抚养长大,自幼过着贫寒的生活。他40岁中举,44岁中进士,50岁开始做县令。在任期间为人民办了大量的好事。他的书画诗文也为世人称道,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先后生有二子二女,52岁时最小的儿子出生。  相似文献   

15.
王建国 《文教资料》2011,(18):83-85
郑板桥是在被爱和爱中的交织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对“爱”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构筑了他爱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因我的儿子、女儿在美国工作,我和老伴到美国居住近两年,亲历其境,深感中国和西方在教育子女上有差别,又各有长短。我们在美国带小外孙女时,还带了一个近两岁的美国男孩。有次周末,美国小孩的母亲带我们一家人一起到她孩子感兴趣的游乐场去玩,她的孩子在道路上行走跌了一跤,我马上想去把他抱起来,他的母亲却要让他自己爬起来,要让他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决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带的外孙女已两岁多了,出门总是用车推着。吃饭时,我们往往端着饭碗追着外孙女喂食。而一岁多的美国孩子就是自己吃饭,他的母亲要我们把他“绑”在椅子上,把…  相似文献   

17.
《周易》“鼎”卦初爻爻辞为 :“鼎颠趾 ,利出否 ,得妾以其子 ,无咎。”王弼注 :“凡阳为实而阴为虚。鼎之为物 ,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 ,则是覆鼎也 ,鼎覆则趾倒矣。否 ,谓不善之物也。取妾以为室主 ,亦颠趾之义也。处鼎之初 ,将在纳新 ,施鼎以出秽 ,得妾以为子 ,故无咎也。”孔颖达疏 :“妾者 ,侧媵 ,非正室也。施之于人 ,正室虽亡 ,妾犹不得为室主。妾为室主 ,亦犹鼎之颠趾而有咎过。妾若有贤子 ,则母以子贵 ,以之继室 ,则得无咎 ,故曰‘得妾以其子 ,无咎’也。”朱熹《周易本义》 :“鼎未有实而旧有否恶之积也 ,因其颠而出之 ,则为利矣…  相似文献   

18.
徐山 《天中学刊》2003,18(3):60-60
《周易》“鼎”卦初爻爻辞为:“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王弼注:“凡阳为实而阴为虚。鼎之为物,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则是覆鼎也,鼎覆则趾倒矣。否,谓不善之物也。取妾以为室主,亦颠趾之义也。处鼎之初,将在纳新,施鼎以出秽,得妾以为子,故无咎也。”孔颖达疏:“妾者,侧媵,非正室也。施之于人,正室虽亡,妾犹不得为室主。妾为室主,亦犹鼎之颠趾而有咎过。妾若有贤子,则母以子贵,以之继室,则得无咎,故曰‘得妾以其子,无咎’也。”朱熹《周易本义》:“鼎未有实而旧有否恶之积也,因其颠而出之,则为利矣。得妾而因得其子,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的史论较多,他对历史的评价与他的喜怒哀乐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其历史观是相对稳定的。郑板桥历史评价的基点是他的天道循环观,他认为社会与人生都是一场大戏,世事总是翻来又复去的;同时在天道循环观的基础上郑板桥又出现了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人一切奋斗的结果都会因天道循环而走向缥缈;当然,他也认为,虽然天道循环是不可抗拒的,但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只要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与社会就可以延缓这种循环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苏轼作为一个学者,蜀学学派的代表,一生之中对医疗和养生有广泛的积累。他的知识系统涉及到养生、医疗、丹药等几个方面,从那里既能见出他对生命、生活经验的重视,又能感觉到道学的精华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