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画讲究“留白”,线条之外的空白,其实也是一种“形”,能取得“此地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与书画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重视读的“留白”,加深感悟;巧抓文本的“留白”,加深理解感悟;重视质疑的“留白”,引发思考;抓住这些“留白”才能激活课堂,达到“无声胜有声”之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与书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它们都有着“一支毛笔就承载了千年的负荷”的历史使命,都以独特的语言方式诠释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且也都以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以及在历史的嬗变中互补为特征释读着中国。  相似文献   

3.
林纾提倡多读词作,以便能精准把握古人词作用字,并根据自身创作实践提出填词应遵照古人词作而不遵照词谱的主张。他的词善于构造意境,有写实境、造虚境两种构造方法,实虚两境中都有意脉的流动,其词境主要是取法于南宋词萧疏荒寂的画境。他还提出“词中亦有画”的观点。这些与他作为画家的素养分不开。他用词敷写所译外国小说的人物与情节,将外国小说的语境做了中国文学传统语境的置换,引来赞美和仿效,是晚清民国词坛的新气象,在词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黄厚江继承了传统“读”的精髓.在开展“本色语文”教学时,他的“读”设计独到,形式多样,真正做到了智慧“读”和“读”智慧.  相似文献   

5.
关于石涛美学思想的探讨,应以其《画语录》为主要对象。而《画语录》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则为“一画论”。深入剖析“一画论”的本质,即可看出石涛美学思想的核心为宇宙画学同一论,并由此可见其国画艺术的创作论思想。因此,研究“一画论”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把握石涛的美学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乌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学不仅涉及逻辑思维,还与文本阅读有着重要的联系。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是读懂题意,因此解决数学问题需先学会读题。阅读数学文本的方法有通读、精读、细读、默读、齐读和二次审读,阅读的同时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揣摩其内涵与作用,从而找到解题思路,正确解题。  相似文献   

8.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画大师,其书法艺术也取得很高的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传世的张大千画作中绝大部分都有十分精彩的题款,这种绘画题款书法也代表了张大千的书法艺术特征,融碑人帖,刚健奇崛、飘逸峻峭、开张恣肆,他的画款书法是围绕其绘画形式风格、创作心境、审美需求而题写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艺术魅力.大千的画款书法既独具一格,同时也是成就他的绘画艺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绘本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把她洒在幼儿心灵的土地上,就会结出幸福的果子。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绘本教学通过"读绘本""画绘本""演绘本"从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品格培养和审美能力、动作技能和社会经验上为后继学习做下奠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读,求知学习称之为“读书”,这种说法一直延用至今,而且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上大学,甚至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博士后皆称之“读”。中国人可谓深悟“读”之道,深得“读”之传,深受“读”之益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谈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由读向写的迁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读能使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训练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五方面进行:①引入情境通读。②出示主导词熟读。③带着问题理解读。④根据情境表演读。⑤展开想象“画”中读。  相似文献   

12.
曹旭 《新读写》2008,(5):53-53
首先,两篇文章题目都很好。 《秋思》是“在秋天里思念”的意思,这是从古典诗词中概括出来的,虽然前人用过,但仍然很凝练,很耐看;《读山》,则是现代流行组合,很新颖。以前一般说“看山”,不说“读山”;但对“读”字内涵活用的今天,大家喜欢用,社会上“读——”很流行,譬如“读你”、“读眼睛”,等等。此文的“读”,就是从《读你》这首歌名而来。不过,除了“读山”,还可以活用“品山”。  相似文献   

13.
“画中有诗”是研究诗画关系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与之相关的论述实在罕见。“画中有诗”的具体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故事画犹如叙事诗,画面可以再现历史内容;二是山水画犹如山水诗,山水诗、画的意境是十分相近的;三是寓意画犹如寓意诗,画中寓意增强了绘画的审美功能,这种画风已经成了绘画的主流。“画中有诗”是没有争议的,然而画中之诗是否能被观画者品出来,这与个人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画贵能极”说是 2 0世纪中国画巨擘潘天寿先生的名论 ,多年来一直为国画界津津乐道 ,然而对这四字的理解则见仁见智。本文认为“画贵能极”其内涵包括 :主张人品极高洁 ;学问极深广 ;艺术境界极脱俗 ;绘画风格极强烈。与传统山水画家“集大成”的方法比照 ,属于强化个人风格、一线突破的创新思路 ,但也往往导致不易归于“平淡”之境界。  相似文献   

15.
梁亚平 《成才之路》2011,(19):63-63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历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始于唐代王维。“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开启了中国画与“墨”的渊源。从此。中国画成为水墨画,水墨画即是中国画的代名词。中国画的水墨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和一代代大师的推陈出新、嬗变创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对感性的认识和中国画传统理论中感性的、经验性的性质为线索,借鉴阿多诺美学思想中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的理论,诠释对比中国画理论中“气韵生动”的概念和本雅明“灵韵”的概念,尝试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画理论体系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将读贯穿始终。特别是对那些情感充盈的课文或片段,要指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务必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而最佳的读法当首推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美读”。要想“美读”得其法,就必须从“情”字入手,先指导学生通过抓“题眼”及“文眼”设身处地感知作者的情感基调,发掘出作者的感情依托,把握准作者的思想内涵,试与作者心灵相通,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美读”形式进行读中指导,加强语感训练,注意创设情境读,反复体会读,探究深意示范读,借助角色快乐读,挖掘朗读音乐关。  相似文献   

18.
一、讲前读   讲前读也叫感知读,就是在讲读课文之前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文意,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这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尝试式读”,是从整体出发熟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   讲前读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默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或互相讨论解决。 (2)自由小声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要求说出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3)分段指名读,检查读得是否正确 (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既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作品审美情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古诗词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关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鉴于此,笔者结合平时古诗词教学实践,初步归纳“以读促赏”的古诗词学习方法:诵读、解读、赏读,在“读”中解,在“读”中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与书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它们都有着一支毛笔就承载了千年的负荷的历史使命,都以独特的语言方式诠释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且也都以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以及在历史的嬗变中互补为特征释读着中国。硕士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