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3,(9):13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  相似文献   

2.
<正>先讲一个故事——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到浙江钱塘县督理粮储事宜。县令不买李浚的账,表面上恭恭敬敬,内心却一直想要设计陷害他。县令在李浚身边安插了一名心腹,找机会把御史的官印偷走了,留下一个空盒子。李浚发现官印丢失后,不敢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卢熊生平的考察,可见卢熊的政治态度在元、张士诚、朱元璋三政权间的灵活变化;对其死因的辨析,可知卢熊的直接死因是其在工部、中书省任职期间,违规接受官没妇女而牵涉“胡惟庸案”,获罪而死,与朱元璋对苏州文人的暴虐严苛态度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霍庆 《中国德育》2012,(18):74-75
近日读书时,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奉皇命到浙江钱塘县督理粮储事宜。然而,当地县官对他却并不买账,表面上恭恭敬敬,暗地里却一直想要设计陷害他。一次,县令得到了一个机会,他将自己的一个心腹送到李浚的身边做侍仆,并伺机偷走了李浚的御史官印。当李浚办公要用印的时候,才发现印盒已经空了。李浚想了又想,从一些蛛丝...  相似文献   

5.
赵昱霖 《文教资料》2013,(31):97-99
在我国。印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印章在归属性质上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中国古代统一的官印制度,从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形成,到西汉时期趋于完备。目前所见的西汉官印实物,以铜印居多,金玉材质的印章尤为稀少。此外,封泥对于古代印章的研究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西汉官印,不仅能反映西汉的政治等级情况,还能反映西汉的文化、工艺情况。  相似文献   

6.
官印 战国到秦汉时代,印章大部分是可以随身佩带的.因此,印都不大.除了少数战国巨玺外,一般官印都在方寸左右.由于封泥使用的需要,印文多为凹入的白文.战国白文官印,大小约2.5厘米左右,正方形,偶有不呈正方或圆形,多鼻纽,印文外多加边栏,或中间再加十字界格.  相似文献   

7.
归隐     
他厌倦了仕事的丑恶,厌倦了身边一张张诌媚的面孔.于是,他解下官印,摘下官帽换上了粗布旧衣,毅然离云.  相似文献   

8.
金朝官印出土 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钟楼广场施工的民工于12米深的一渗井底发现了113枚官印和几块残缺的印板。  相似文献   

9.
官印在文书行政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两汉政治关系密切。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中出现的几条官印犯罪的律法,为管窥汉代政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后,在张家界古人堤遗址又出土了东汉和帝年间的《贼律》片段,当中也保存了一些官印犯罪的内容,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研究,即可管窥两汉律法的传承发展与存续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千年之前,彭泽县衙。一个官卑职微的中年人愤然地将县令官印挂在了大堂之上,他要走。面对再三挽留的衙役们,他冷笑一声:"岂教我甘为五斗米折腰,拳拳而事乡里小人焉?"全无惺惺作态,不作丝毫留恋,一振衣衫,便从彭泽县衙中翩然踏出,去找寻那方梦中的桃源。等待他的是一贫如洗的日子:环堵萧然,难蔽  相似文献   

11.
选择     
选择是什么,我实在说不清楚。记得晋代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印,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这便是一种选择,面对丑陋的现实,他选择了超然于物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释文订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福颐先生主编、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玺印组编纂的《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一书,已于1987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录秦、两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官印2658方,其中疑伪官印96方,且每印均附有释文,是一部集大成的印谱,为学术界提供了一批极富价值的珍贵资料。不过现在看来,其释文及断代方面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本文拟在充分吸收学术界已有成果的  相似文献   

13.
千年之前,彭泽县衙.一个官卑职微的中年人愤然地将县令官印挂在了大堂之上,他要走.面对再三挽留的衙役们,他冷笑一声:"岂教我甘为五斗米折腰,拳拳而事乡里小人焉?"全无惺惺作态,不作丝毫留恋,一振衣衫,便从彭泽县衙中翩然踏出,去找寻那方梦中的桃源.  相似文献   

14.
封印,指官府封闭印信,停办公事。清代,封印期延长至一月,封开印日期由不固定到相对固定,封印与封宝同时进行,封开印仪式规范化,与封印相关的行政规定也不断完善。封印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清廷对官印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岑参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和同时的高适,都以边塞诗驰名,文学史上并称"高岑".他的边塞诗<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中有这样儿句诗:"驿马从西来,双节火路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对"喜鹊捧金印"这一句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谓喜鹊传来金印也.二是认为指公侯之印,即官印.  相似文献   

16.
新发现的西夏文“工监专印”是西夏官印中的精品,印面大,铸造精美,印文为西夏文的篆字,具有很浓的金石味。佩带此印的官员在同年(贞观壬午年)还佩有一枚首领官印,同时在姓氏中具有西夏皇室嵬名的复姓,据考此人很可能与皇室有联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官印的起源     
《老年教育》2009,(11):49-49
从古籍记载看,印章的起源,首先与权力的象征有关,特别是与帝王有关。换句话说,印章最早是以官印身份出现的。《后汉书·祭祀志》则认为,官印起源于夏、商、周三王:“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玉玺,以检奸萌。”这说明在古代,帝王是首先使用印章的人。  相似文献   

18.
简谈元朱文     
正古代印章从汉、魏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很讲究六书,也不太讲究书法。如唐宋的官印,生气较少,与秦汉的印章相比,总觉逊色。但是即使在唐代,也仍然出现个别的人物,试以秦玉箸篆或当时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入印。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这些虽是极个别,但也属尚可一看的朱文印章。遗憾的是,这些印章的作者已无法考查了。到了元代,赵孟痛感当时流行的印章恹恹无生气。当时书画作品上已经风行钤盖印章,他本人又  相似文献   

19.
妙计追官印     
清代有个叫黄敬的县官,平时对手下约束甚严,绝不允许他们为非做歹,鱼肉百姓。有一天,黄敬突然发现官印不见了,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做官掉了印",这可是一个不小的罪过!他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叫胡顺的差役。就在前不久,胡顺因敲诈勒索百姓,曾被黄敬重重责罚,那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近年出土的金代文物——官印,成为金代的历史文化及史实进行考证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