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要使学校德育走出困境,实现育人目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生态系统应遵循德育生态规律,注重德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适度性、开放性、迁移性和共生性,以充分发挥这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全人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德育创新工作.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良性发展的学校德育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分别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系统,实现德育生态的整合互动;构建校内分层德育系统,实现德育工作的协调发展;构建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制度,实现德育评价创新.  相似文献   

3.
个体良好首先品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创建优良的德育环境尤其重要,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使德育课程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丢弃网络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德育,而是把学生置于了鲜活的生活情境中,促进了德育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而家庭和社会这两个校外德育网络的建构为德育网络的完善和作为学校德育的补充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我国德育实效低下的三个原因学校德育的苍白无力;家庭德育的漫不经心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同时尝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三者结合,实现德育的整体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在全人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德育创新工作,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良性发展的学校德育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分别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系统,实现德育生态的整合互动;构建校内分层德育系统,实现德育工作的协调发展;构建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制度,实现德育评价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队伍、构筑合理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改进和增加德育内容、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德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探讨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对于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小学德育联动机制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德育联动机制、学校——社会德育联动机制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德育联动机制三种类型。中小学德育联动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面临学校德育不够健全、家庭德育存在缺陷、社会德育导向有误等三个方面的障碍。对21世纪中小学德育联动机制的完善可以从克服来自于学校的不利影响、克服来自于家庭的不利影响和克服来自于社会的不利影响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8.
德育与学生心里有距离,造成这种距离的原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自身的因素.以理服人,充分认识德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实施无痕迹教育,构筑温馨的德育平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加强心育与德育的同构共建;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互动"、是消除或缩短这种距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校担负着传承文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家庭德育是德育体系架构中的重要支撑之一。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补充。然而目前家庭德育工作非常薄弱,或多或少存在着德育误区。当前影响家庭德育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今后促进学校引领家庭德育的对策主要有家庭德育思想的引领、家庭德育知识和技能的引领和构建“家校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5+2=0”思想人为地将学校与家庭、社会对立起来,将学校本应承担的那部分德育责任完全推卸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身上。这一思想的提出实质上是因为部分教育研究者没有真正对学校教育认识清楚,夸大了家庭和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并低估了家庭和社会的正面教育意义。“5+2=0”思想的提出,在客观上引起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重视,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参与意识,但这种对校内校外德育环境差异的极度强调,却演化成了学校德育工作者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警惕和敌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各方对学校德育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目前,学校德育现状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学校德育在弱化。从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现状入手,对造成目前德育弱化的社会、家庭、学校原因进行探索与研究,为改进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德育不断出现新问题,在学生思想、家庭德育、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在社会和家庭德育、学校教育方面采取有效策略,积极构建有效的德育体系和管理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强化德育的地位是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德育的育人功能,增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需要从树立尊重学生个性的健全人格教育理念、建立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建构重视实践认知的德育教育模式、实现德育途径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上的"四位一体"等四大方面入手,进行学校德育的改革,在实现社会合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途径的基础上,使学校德育真正实现培养健全人格、净化心灵、强化意志力和行动力、陶冶情操、升华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基本要素,考察了我国高校德育网络现状,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取德实效”,应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网络系统,使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处于有机联系之中,“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内容一致、方法科学的德育,发挥德育网络系统的系统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队伍、构筑合理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改进和增加德育内容、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德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探讨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对于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育环境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及德育活动的外部客观基础,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并优化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从特征、原则和内容三个方面认识青步年家庭德育环境的必要性,将有助于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学校德育的优化整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提高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内涵,学校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德育理念,在德育机制上,创建学习型、科研型的德育教师队伍,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构建全方位德育网络;在德育内容上,把纪律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重点长期坚持抓;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学德育中存在着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效果等突出问题.应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强化中学教学中的德育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性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学校德育环境单一,提出要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德育环境的有机整合,改善学校“孤岛”教育。进一步提出了整合德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德育网络的理念和具体的建构设想。同时分析和提供了在德育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和思考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连锡军 《文教资料》2007,(30):92-94
德育应讲究其实效性,树立德育效益观。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着实效性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不重视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应从提高对德育工作地位的认识,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改革德育方法,拓宽教育空间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