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她为什么从不同我们一起走呢?科里特纳感到奇怪,午休铃拉响时,五年级的27个同学都朝门口跑去,而她看去总是独个儿坐在那儿,穿着件可笑的长长的衣裙。 吃完午餐跑回来,拉里嘲笑道:“这个新来的女孩曼蒂可真是个地地道道的怪人。她从不同我们一起出去吃饭,也从不同我们一起去外面休息。我  相似文献   

2.
3.
<正>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不仅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善良和真诚,更能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温暖和感动。这话听着就让人感到温暖!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一定有这样让人温暖的不经意的举动。白岩松是中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时言语犀利头脑睿智,做人方面也坦诚率真,颇受观众喜爱。除了业务能力出众以外,白岩松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堪称模范老爸。儿子白清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离家有很长一段距  相似文献   

4.
开学后排座位,陈同学最高,坐在了最后排。可是他课堂上经常带动前排和左右两边的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秩序。和家长取得联系后,得知其家人做生意没时间照顾他,长期以来让他养成了调皮、惹事、上课爱讲话的坏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每学期都有学生家长找到我 ,反映自己的孩子有些近视 ,看不清黑板 ,希望能把孩子的座位向前调一下。对此我都尽可能地满足 ,把近视的学生调到最前排 ,以免影响教学质量。就这样 ,学生一届又接一届。我发现 ,坐在最前排的近视学生的视力并没有因距黑板较近而得到缓解 ,反而有所加剧。带着这一困惑 ,我查找了一些专门的资料 ,并到医院走访了一些专家 ,终于找到了答案 ,知道了以前的做法是弊多利少。因为我们的眼晴接受5 -6米以外的光线 ,不需要调节就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这时调节眼睛的肌肉(睫状肌)是松驰的 ,处在相对休息状态 ;而看…  相似文献   

7.
走向前排     
<正>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收到来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的用稿电话时,我激动得找不着北的心情。写作投稿已经好几年了,屡屡碰壁使本就内向的我,渐渐失去了专业写作的信心。而这个通知,却真正打开了我专业成长的大门。接到用稿通知一个月后,我收到杂志社的邀请函,请我参加5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二  相似文献   

8.
斯蒂芬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有一次,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有见过!”教授不置一词,再问:“那么,第一个进  相似文献   

9.
佚名 《阳光搜索》2005,(11):37-37
万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前排F4     
我的前排有四个性格迥异、颇为搞笑的花样男孩,其实他们凑到一起完全可以搞个组合,我有理由相信他们能与F4一较高下!组合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前排F4”,而我则是他们的经纪人。  相似文献   

11.
《好同学》2005,(2)
万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 比如有一次,万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咖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商峰昵?"这下,  相似文献   

12.
上高中的前一天,阿毅就坐在我的前排。直到老师正式安排坐位,阿毅还是坐在我的前排。我一直都觉得阿毅挺好的人。身边的同学都说他有点怪怪的,可我不这样看。  相似文献   

13.
前排·拥有     
一直到现在,我的个子还是那么矮.像是永远就这样长不高了似的.和前排的缘分也因此断断续续了十几年.同学们都说坐在前排是一份勇气.一种心态,是因实力而展现的一种骄傲与自豪。的确。如果让大家在教室里自己挑选位置.挑前排.是需要莫大勇气的。小的时候,老师提问.第一排的同总是首当其冲;吃粉笔灰最多的,自然也是前排的。  相似文献   

14.
永远站前排     
每周一,我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给学生一个示范,也为了突出升旗仪式的庄重与严肃,在旗杆两侧按低、中、高年段设置了教师的三个站立区。每排三人,每个区域十多排,并在地面上做了标志。这样各年段教师方队整齐划一,给学生积极的影响。留心观察三个年段教师的站立方队,一个有趣的话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什么人站在前排?谁又该站在前排?  相似文献   

15.
万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比如有一次,万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讲过!”教授不置一词,再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不料,此次没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大家忘记了加加林,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一个问题,痛苦的是大家不知道第二个人是谁。于是,教授又提了几组类似的问题。非常奇怪,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却…  相似文献   

16.
万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比如有一次,万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有见过!”教授不置一词,再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  相似文献   

17.
正6月4日晴从小就被教育着"做人要踏实,做人要低调"的道理,从小就被灌输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论调,可是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其实"坐在生活的前排"也未必不可,相反还可以发现景色无限,春暖花开。生活包含的方面很多,坐在生活的前排,是睿智者的表现,是前瞻者的风格,更是成功者的秘诀。总是畏畏缩缩,不敢走向前排就座,必将湮没在历史的激流之中,甚至激荡不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坐在生活的前排的人,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将承载人们的千秋景仰。排开浩渺的历史烟云,老态龙钟的他健步走来,所有的奇耻大辱,  相似文献   

18.
永远坐前排     
父母常常教育我们什么事都要争第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向前,可最终不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玛格丽特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许多思考。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坐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那些年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据研究,多年后,爱坐前排的学生,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请以坐在生活的前排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