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深化弗洛伊德无意识领域学说,将此与马克思人道主义结合,积极探索社会改造方案。弗洛姆发现,爱是拯救病态社会的答案,爱的关系为当前病态的社会指明了方向,畸形的爱和爱的匮乏导致了人们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将爱作为一门艺术,在爱的可能上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弗洛姆从个体“社会心理”出发,致力于重塑人的“社会性格”,憧憬健全社会愿景,打造充满爱的人道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2.
像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同道一样,弗洛姆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为马克思的代表作,视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作。因此,他的“人的本性”的学说主要是围绕这本书展开的。由于马克思的这本作属于早期的、不成熟的作,这就使得弗洛姆的“人的本性”的学说具有抽象、思辨、直观的异化论的人道主义的特征。但他的这一学说中也有许多精华的成分,这些成分我们理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3.
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认为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其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 ,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所压抑的部分。社会无意识主要通过语言过滤、逻辑过滤和社会禁忌过滤三种途径而起作用。他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克服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生物学化的局限性 ,具有一定的社会洞见 ,但它并没有跳出社会批判理论之“心理革命”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格是弗洛姆直面社会的理论工具,在弗洛姆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弗洛姆的理论、经验研究,更重要的是为他批判社会奠定了基础.社会性格的形成是文化、教育、家庭及社会的无意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格论.他过于注重心理的作用,从而偏离了马克思思想的原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学说,把自由的获得与自由的丧失视为是共生的两极,人类越是获得自由,也就意 味着越是丧失自由。正是人类自由的最终获取,导致人类陷入了法西斯主义的困境。这一结果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心 理机制造成的,这就把问题引向了歧途。但弗洛姆的这一学说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自由、民主的讨论必须与社会制 度结合起来,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现实地、具体地、实践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作为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和"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基石之一,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在弗洛伊德个"人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理论认为,通过语言过滤、逻辑过滤和社会禁忌过滤三种途径的个人经验才可转化为社会意识;没有通过的个人经验则成为无意识,受到压抑。论文从政治学(意识形态)、哲学(异化)、心理学(恐惧)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进行分析,挖掘其丰富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弗洛姆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洛姆提出,判断社会是否健全的标准,是看社会能否满足人的基本精神需要,对人的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他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尽管有经济的繁荣,但使人发生了严重异化,人变成了商品、机器人,西方社会是一种病态社会。弗洛姆的理论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是肤浅的,但它对于纠正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畸形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启发意义,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使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弗洛姆看来,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从人出发又复归于人的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这一学说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这一定论有待于严肃的科学讨论判定其正确与否,但其高扬主体性,充分重视主观能动性,重视社会实践取向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弗洛姆是探索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其学说的合理部分我们应予继承。  相似文献   

9.
作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主义者,埃里希·弗洛姆创建了"社会心理"分析思想,文章对其思想体系中的社会性格理论展开了述评,梳理了社会性格的概念、形成、类型和功用,简析了在理论与实践上社会性格理论所具备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社会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从心理学的层面对道德选择理论进行论述。他既反对传统的意志自由论,也不赞同决定论。他认为,只要意识到了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力量,人就可以获得选择的能力,从而改变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他深入分析了影响道德选择决定因素与心理过程,对于道德选择理论建设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对于我们分析、理解现实中人们的道德选择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以马斯洛、弗洛姆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学者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人的需要问题是由人的生存条件所引起和决定的;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而且不同需要层次之间具有某种本质的内在关联.在对人的多种需要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这些现代西方学者又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多种需要与人的充分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弗洛姆看来,"不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条件。不从是指对一切阻碍社会历史进步的事物的反抗。而要做到不从则需要拥有理性和自由,拥有高尚的人格结构。不难看出,弗洛姆的"不从"说有抽象、思辨和直观的局限,但其中蕴含的合理内核却具有超越时代、不断进步的价值成分。我们应批判其局限成分,吸取其精华成分,为中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至少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庄子》的“人与天一”,其观点是天人相分别。第二种形态是董仲舒的“天人一也”,其观点是天人相分而相似。第三种形态是张载的“天人合一”,其内涵是天人合为一个生命体。上述三种形态之中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形态所表述的观点是直接对立的。因此,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现代表述,是一个无效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弗洛姆“创发性的爱”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为了解决现代西方社会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他的“创发性的爱”的理论。这一理论应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它为建立人际之间和谐、友爱、充满亲情的关系做了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探索,这对于我们今天建立人际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但弗洛姆的这一学说也存在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过的抽象、思辨、直观的限度,这一限度决定了弗洛姆学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批评手法分析马尔克斯小说《巨翅老人,》分析出文本中“天使”的人间之旅不仅是展示人间的虚伪、残酷、自私以及人间与上帝,即人间与美德之间隔膜的过程,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中宗教信仰、理性文明以及终极意义里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过程,是揭示不确定因素,使读者摆脱时空界限,从不同角度切入文本,审视文本,根据现实,重构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天人关系为线索,阐述了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及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对自然的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走的和谐、矛盾、再和谐和持续发展的艰难道路,论证了"天人舍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性假设代表一门学科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命题特征与逻辑倾向,并以此影响理论建构与实践."经济人"假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具有深远影响,却陷入了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假设起点推导"教以成人"教育目的的逻辑悖论,"经济人"逻辑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显性资源收益性导向违背了育人的初衷、短周期的反馈形式加剧了教育实践的短视、单一的培养目标造就了单向度的人等问题,使其虽具有较高接受度但却易使教育实践走向功利主义."教育人"是基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的人性假设,"教育人"逻辑更具教育实践与教育学的"合理性",更符合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宏观层面遵循新时代对教育的新导向,中观层面构建牵引性教育反馈机制,微观层面明晰协整性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相结合,最终达到以经济实践手段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教以成人"的核心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弗洛姆坚持只有一个马克思,认为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所表述的人本主义思想是统摄整个马克思思想的灵魂。在他的代表作《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弗洛姆比较详尽地论述了这一观点。弗洛姆的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错误的方面,但他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对于我们当前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本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理论价值,而张一兵先生在解读弗洛姆时贬低马克思《手稿》的科学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