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济发达区资源环境优化配置与国土空间质量提升是可持续发展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认知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功能间权衡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有效调控和管理多种土地利用功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多源遥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利用InVEST、RUSLE以及均方根误差、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基于县域尺度定量评估区域各项土地利用功能,重点分析不同功能间权衡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影响机制,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探寻差别化土地利用功能调控路径。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功能与非农生产、生活保障2项功能权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无锡等沿江平原区,生态服务功能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保障3项功能权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和安徽两省的西南部等山地丘陵区;②土地垦殖率和年平均降水量、坡度等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功能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是非农生产、生活保障2项功能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结构均对生态服务功能具有较高影响;③长三角地区可划分为弱功能区、单一功能区、双功能共生区、多功能共生区4种类型分区,不同分区土地利用功能特征差异明显,据此提出差异化分区调控策略。本文结论有助于强化对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认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型,直观地再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辨识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与差异,可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然生态约束的滨湖城市土地利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在借鉴已有各种区划方法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状况作为区域土地利用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自然生态约束的滨湖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方法,并讨论了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评价,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较高、中等和低四级自然生态约束类型区,并提出各类型分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导向和管制措施,为滨湖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谷城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谷城县资源特点和区域发展战略,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谷城县进综合分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四川省为例,以聚类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各土地利用综合区的主要功能和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一种改进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通过低碳节能区域规划,设计土地集约利用数学控制模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传统方法的模型无法定量刻画土地利用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属性特征,利用效益不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反馈约束分析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根据不同区域内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实现功能分区调整,有效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发展趋势。对集约利用要素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反馈约束算法,进行土地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交流控制模型设计,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出发,以土地利用数据的测定为基础,按利用现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实现模型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收益,对降低生成成本,改善生态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土地利用功能(LUFs)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土地多功能利用指一个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及其环境、经济和社会功能的状态和表现,是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功能可持续性影响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体系,相关研究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土地多功能利用的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并以我国1985年至2005年土地利用为例,实证了该框架应用的步骤:以可持续性三维度为基础,选取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界定多功能性,建立指标与多功能性之间多维度关联矩阵;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评估土地功能。实证研究揭示:中国土地利用总功能在1985年~2005年实现了倍增发展,确定的10项功能中,就业支持功能下降了1/3强; 生态过程维持功能被超强度利用;降低污染排放功能发生恶性退化;其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健康保障与人工化土地生产功能提高幅度最为显著,均实现3倍增长。期间总功能的实现率提高了1倍,达到0.37,其中资源维持与供给功能实现率已经达到0.83,但各环境功能实现率尚处于负值状态。建议在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功能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吴光 《资源科学》1988,10(3):50-57
本文试图从江苏省常熟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地理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讨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及其利用潜力,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综合分区,为常熟市制订土地利用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乌兰察布市的土地资源整体优势与劣势,明确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查清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分区是保证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制度落地的技术保障。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归纳了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方案,并对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功能分区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1)国家公园功能分区一般考虑生态系统保护、科普宣教、社区发展和游憩利用四个方面,分区布局多呈同心圆状,必要时通过土地资源权属收购来确保国家主导性;(2)国家公园功能分区需确保主导功能实现的前提下,控制利用分区面积,调整土地使用权属结构,确保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空间以及分区主导功能的可操作性;(3)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可以划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即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以协调生态系统保护与社区发展、游憩利用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应用研究——以兰州安宁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对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技术流程:遥感影像处理、年度变化信息提取、外业调查、内业后处理与精度评定。重点对遥感纠正模型选择、融合方法和精度评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了兼顾山区和平原2种地形,采用分区选点,山区采用有限元模型,平原采用多项式模型进行纠正,分区接边处保证10个~50个像素的重叠带。由于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主要是监测建设用地、耕地的变化,因此融合方法选用能够充分利用多光谱影像信息突出地物纹理边界的主分量变换法。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提取了该区2002年~2003年度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点位中误差法对其监测精度进行了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安宁区2002年~2003年度土地利用变化全部发生在城区,基本上是由农用地变化为建设用地,这与安宁区近几年为满足国家经济开发区和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了城市建设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张与存量土地粗放利用的并存使得土地目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说,土地粗放利用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表现.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和有效手段,而转型期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失灵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针对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市场将逐渐取代政府干预成为驱动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机制,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也随之提高;②在土地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的价格、供求均衡度、市场竞争度等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效率不同.转型中期,地价是驱动集约用地的重要因素;而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供求均衡度和市场竞争度则对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根据不同土地市场化阶段各影响因素对集约用地作用机理的不同,提出适应不同市场发育阶段的集约用地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DLS模型,在中国的9个土地利用分区上分析了栅格水平上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设定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的不同情景,模拟了基准情景和发展生物能源政策情景下各土地利用分区2010年~2025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从发展生物能源情景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相互竞争及其在空间分配上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发展生物能源情景下内蒙古及其沿线区、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都有较大的变化,而东北区变化不明显,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从整体来看,林地在各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模拟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卫 《资源科学》1993,15(6):11-18
本文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土地资源二个层次的分析入手,揭示了贫困山区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退化和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普遍性问题。确立了以重建良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总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基本方向,对用地矛盾众多的贫困山区县,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模型,为贫困山区县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县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了吴县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区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关系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山区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所致,而且,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危及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定内涵,水土流失防治必须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针对以往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各自为政的弊端和教训,应当着眼于土地合理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机结合,把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合二为一",以实现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山区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规划用地日趋重要,这里就小城镇规划用地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分区、土地资源的" 风水"观念及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6,38(3):493-500
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一直是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方面关注的热点.将脱钩分析的理论框架应用于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研究,构建基于脱钩视角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分析范式,剖析1990年以来南昌市在不同时期段以及连续时期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讨论提升南昌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结果表明:①大多数时期段内南昌市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并未实现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消耗的脱钩;②连续时期之间南昌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探究这两类变化的原因之后,本文认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这一般性策略仍然非常适用于南昌市脱钩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消耗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辅以产业优化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爽  孙九林  李爽 《资源科学》2005,27(2):89-95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的频率与强度.基于1991年~2002年两个时相遥感数据提取近10年来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的动态变化数据,采用相应的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和土地退化结构相对数与比较相对数,分析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风沙源区不同生态区内土地利用退化结构差别较大,内蒙古高原干旱草原生态区、坝上高原农牧生态区和阴山山脉农牧交错生态区以沙化退化为主,燕山山脉农业生态区和大同盆地及周边地区则主要是水蚀退化.分析表明,土地利用退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土地利用退化现状,草地沙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具有相当强的政策和区域利益痕迹,在国家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协调.  相似文献   

20.
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旨在准确地清查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为全面而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疆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及时、详细、准确、经济地进行大面积土地资源调查已成为农业资源调查中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了探讨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可行性,同时完成天津市北郊区农业土地资源的调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天津北郊区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