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驱骥与驱羊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 “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产生了绚丽多采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中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最早可见于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的《论语》、《学记》、《劝学篇》等著作中。例如关于学习者的动机则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关于学习过程有“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②“学至而行止矣。”③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则有“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④“不愤  相似文献   

3.
“班”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成才的引路人,也是学校思想品德工作之骨干力量。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平民教育家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墨子是十分强调“染”——即教育和环境的习染作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明文规定:“高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启蒙学者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墨子认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十分强调“染”——即教育与环境的习染作用)。就目前我国教育来看,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班级则是教育的最小环境。能否营造一个对学生十分优良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用、工作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以人性由后天因素所染而成为理论依据,提出以培养“厚乎德性”的“兼士”为道德教育目标,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择务从事”的道德教育方法,显示出卓越的改造人的力量。这一理论对我们当今道德教育依然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墨子闲话》中记载着墨子与学生的一段精彩对话。子禽问墨子:“多言有益乎?”墨子不答之以可否,而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蛙“日夜而鸣,舌干燥,然而不中听”;而鸡则“时夜而鸣”却能“天下振动”,而后下结论:“多言何益?惟其言之时也。”   墨子这个“鸡鸣”与“蛙噪”的比喻可谓寓意深刻、精辟至极。教师们可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课上内容当讲则讲,且须精讲,则事因之而得其理;不当讲时,即使磨烂三寸不烂之舌也于事无补。适时、适地言之,方能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一味追求“细则利于学生消化”,不管…  相似文献   

7.
鸡啼与蛙鸣     
精讲多练,是改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却认为,强调一个“精”字,限制了讲的时间和份量。他们总感到不放心,觉得“还是教师多讲一点好”。结果这里多讲一点,那里多讲一点;今天多讲一点,明天多讲一点。讲来讲去,学生练的时间化为乌有,实际上又回复到满堂灌的窠臼中去了。到底多讲好不好?不妨读读《墨子》上的一则故事:(墨子的弟子)禽子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黾日夜而鸣,舌干檘然,而人不听之。今鹤鸡时夜  相似文献   

8.
巫马子问道     
巫马子谓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曰:“今有燎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改写自《墨子·耕柱》)  相似文献   

9.
法国著名启蒙学者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墨子认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十分强调“染”——即教育与环境的习染作用)。就目前我国教育来看,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班级则是教育的最小环境。能否营造一个对学生十分优良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用、工作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辅导员工作辛苦而又神圣,所以学校总是选择那些政治素质高,修养好,道德品质高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而又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从事这项工作。如何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政治辅导员的重托,…  相似文献   

10.
“人”表示“天地之性最责者”,《墨子》中有不少用法特殊的“人部”字,正反映了墨子思想上对“人”的重视、对生命的尊重,与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相一致。文章采取汉字文化学的方法,对《墨子》“人部”字的形体特征、意义类别和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证明了《墨子》中众多“人部”字的特殊用法正是在“兼爱”与“非攻”思想指导下有意进行选择与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墨子是先秦时期少有的重视技术价值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其技术价值思想极其丰富和深邃,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赖其力者生”反映了技术的生存价值;“兴天下之利”反映了技术的社会价值;“博乎道术”体现了技术的职业价值;“为方以矩”彰显了技术的规范价值;“以作为述”反映了技术的知识价值、科学价值以及技术教育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世之显学,儒墨也。……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时处战国晚期的韩非所体识到的是一个确凿而非混沌的历史概貌:在中国传统文化定型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和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是其时“百家争鸣”的学术...  相似文献   

13.
墨子是中国古代提出实利教育思想的重要人物。出身与成长环境形成了他重视谋生技能、重视生产技术改进的特点并进一步孕育出其实利教育思想。其实利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有:以"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天下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提出所有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内容,都应该教和学;认为人人都可以教,人人都应当学,创造了一套符合知识特点和学以致用原则的教学方法。墨子实利教育思想中的"赖力而生、志功合一""人人平等、各事所能""道技合一、学术并重"等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墨子关于“贤士”培养的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育教学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致性,因此,墨子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后天发展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暗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教育是必要的,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把一堆“素丝”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才;其二,教育过程中,环境也非常重要,如果环境不好,我们的教育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墨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并且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他把教育的作用上升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层面,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服务。墨家在教学内容上与儒家的“君子不器”“耻于学圃”等主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破了儒家以“六艺”为主的教育模式。尽管墨子这种主动施教的精神带有一定的“强迫”意味,但是这种主动施教的精神为教育者从事积极主动的教学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6.
试论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视为异端,但终因其独特的价值而顽强地存活下来,在教育目的上,墨子构建了道德理想人格模式,对中华民族传统理想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内容上,墨子突破了儒家的六艺教育范畴,表现出非凡的创造性;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力行,独树一帜地提出“强说人”的教师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曾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发表过精彩言论,古代的墨子用“染”来形容环境对人性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孟母三迁”就是利用环境进行教育的典型.在当代,教育环境的研究在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幼儿园教育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墨子散议     
墨子,姓翟名乌。生卒年不详,《史记》中无传,只在《孟子·荀卿列传》中附有二十四个字,“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的籍贯,《昭明文选》所载有鲁、宋、楚三说。“五四”时期,有人根据《墨子·贵义篇》有“先生之色黑”的话,认为他是印度人,阿拉伯人,实属无稽。新《辞源》说他是鲁国人,就《墨子》书中“子墨子自鲁即齐”的说法及《准南子》中称他是“北方之贤人”,看来可信。  相似文献   

19.
关于墨子的阶级出身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墨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有的认为出身于小手工业者。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搞影射史学,认为墨子是中小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是经验主义代表,比儒家还反动,借以攻击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粉碎“四人帮”后,在批判“四人帮”影射史学的过程中,学者们为了与“四人帮”划清界限,一般都认为墨子是出身于手工业者阶层,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家,连持墨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说最力的郭  相似文献   

20.
一、审美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审美教育思想在古希腊罗马和中国古代的论著中早有阐述。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德谟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