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13,(10):44-45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全书共三卷,l30万字,上起先秦,下迄明清(1840年前),以历史时代为纲,以重大历史问题为目,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作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上、中、下三卷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丰富与发展、繁荣与嬗变,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面貌和成就,既从横向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内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一书,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研究的崭新成果。首先,作者依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理,论证了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历史事实。其次,作者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体系的两大构成板块,即文献之道与馆阁之道。再次,作者以独特视角归纳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实践智慧和思想智慧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以学术创新为导向,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研究专著。书中的学术创新既包括言说对象的创新,也包括言说内容的创新。前者体现在积极发现未被学界当作问题进行有意识研究的内容,如对古代书目分类线性次序的分析、对同一类目中典型文献和非典型文献的区隔;后者体现在对固有问题的重新解读,如对刘向叙录"上行文书"性质的定位、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义的重新界定等。而无论何种创新,都以古代目录和传统文化的互相映照和彼此对读为前提,因而应该说,《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是一部基于传统文化的对古代目录学学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儒家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国丰富的古代儒家文献,古代儒家文献的分类,古代儒家文献的使用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儒家文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目的是向世人揭示中国古藉中的儒家文献及《四库全书》系列丛书中蕴涵的大量儒学信息,便于人们提高使用儒家文献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一书在中国历史语境、东方思维和古今中西比较的视域下,对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史实描述,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阐释。作者利用古今中西会通的思想方法,以古论古,以古鉴今,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整体脉络,为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6.
张学谦 《图书馆杂志》2012,(6):79-83,87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是近年来小说研究成果的总结、集大成之作,体现了近年来小说研究的新水平。但在书名、作者、版本、引用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错漏之处。兹就所见,一一补正,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山东,古称齐鲁之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历来是中国农业、手工业、科学、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山东古代科学家作为一个群体,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或许是思想家的声名掩过了科学家的光彩,这一群体以往一直较少引人关注,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仅散见于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月20日,由劳继雄先生编著、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历时5年倾力打造的大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工具书《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在京举办发布会。该书以亲历者的实录,记载了中国顶级鉴定家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谢辰生、傅熹年等前辈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大量中国现存古代书画的鉴定意见、艺术评价和争论.  相似文献   

9.
江乃式 《河北科技图苑》2002,15(3):72-72,63
《中国古代报刊发展史》一书的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可供有兴趣于新闻史的同志参考;并列举书中的两例,说明作者倪延年同志在治学上勇于探索,肯于钻研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古代档案的早期形态,尤其是以物质形态保留的档案,学界基本上已经达成了以下几种共识:1.在文字出现以前的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是以结绳、契刻和贝珠带等方式来记事和互相交流,这便是中国古代档案最早的形态。关于这一点,吕明军在《试论档案的起源》、朱荣基在《文字产生之前的远古档案》上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以“回归民族文化本位和自我身份立场”为编纂指导,从中国古代目录产生与衍变的“历史语境”切入,深入分析中国古代目录的内容旨趣、形式结构、文献标引、文献组织等内容,试图揭示中国古代目录兼具知识论与价值论的双重本质,从而建构民族文化本位视域下的古典目录学理论。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2.
李峰 《图书馆》2004,(5):108-110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韵书及《广韵》的成书、体例和功用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对其予以中肯地评价。  相似文献   

13.
赵明 《图书馆建设》2006,(1):102-104
胡道静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中国古代典籍十讲》是其不同时期研究中国古籍的论文汇编。本文从图书馆人职业角度解读大师这部泽惠后人的学术著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倪延年先生新近力作——《中国古代报刊法制发展史》(以下简称《报法史》),心潮难平,闭目良久,脑中突然进出四十八个字来。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中图法》(第四版)关于中国古代史文献分类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在史料类目、历史事件与农民起义的关系、古代分裂时期的文献分类、中国学、汉学以及普及读物的类目设置方面发表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琛 《新闻世界》2011,(2):81-82
本文通过探讨《中国新闻舆论史》的古代部分,分析林语堂在古代舆论研究中的特点及贡献。林语堂并不旨在谈论学理性的知识,而是通过对三个历史时期舆论活动的分析,揭示了公众与专制统治的斗争和矛盾,并以史为鉴,面向现实的政治大局,影响群众。  相似文献   

17.
从文体学角度考量,中华文化源头性典籍《尚书》是中国古代公文的滥觞。在传统的“文本于经”思想的影响下,作为“群经之首”的《尚书》对后世的中国古代公文的文体及行文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简要探讨我国古代说唱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及流变。如唐代之前的《成相篇》和《乐府》以及宋元时期的诸宫调等等曲种。力求简单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简要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简要探讨我国古代说唱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及流变。如唐代之前的《成相篇》和《乐府》以及宋元时期的诸宫调等等曲种。力求简单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简要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0.
《走近科学家》是一部从微观层次、从科学家的独特角度解读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好书,书中介绍的物理、航天航空科学、数学、精密光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科学、海洋科学、考古学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两院院士生平故事和科学探索事迹,无不映射出我国科学技术50年发展中的科研背景和历史进程,书中还配发了一些院士们的珍贵照片,增强了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走近科学家》$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