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校本资源挖掘教材 阅读文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讲透文本和教参上的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身边的校本资源,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精选网络资源.比如胡适《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胡适所讲的母亲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母亲,许多同学不能理解胡适母亲的伟大之处,不能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深情.我要求同学在课前搜集胡适的资料,包括胡适的作品、格言、生活背景以及别人对胡适的评价等等,课上同学们通过讨论了解胡适其人,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以简约为理念,以扎实的读写训练为手段,追求干净、丰满的教学境界。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为"初读感知——细读探究——品读感悟";以"作者对母亲的称呼"为主问题;通过扎实的读写思训练,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通过品读关键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品味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教学重  相似文献   

3.
搜集资料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但如果教师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并不能让搜集来的资料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将查阅来的资料,恰到好处地运用起来呢?我认为要用在当用之时,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作者、文本以及学生自己的心灵之门.  相似文献   

4.
正文本的拓展不是时尚的点缀,不能为拓展而拓展、为搜集而搜集。课堂学习资源的开掘与引进,归根到底,都是为"反哺"文本这一最终目标服务的,拓展资源是为了补充文本、提升主题。因此,文本拓展必须彰显语文意识。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槐乡五月》一课的教学中紧扣文本多用比喻  相似文献   

5.
<正>文本的拓展不是时尚的点缀,不能为拓展而拓展、为搜集而搜集。课堂学习资源的开掘与引进,归根到底,都是为"反哺"文本这一最终目标服务的,拓展资源是为了补充文本、提升主题。因此,文本拓展必须彰显语文意识。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槐乡五月》一课的教学中紧扣文本多用比喻  相似文献   

6.
胡适《我的母亲》中前后三次写到母亲的哭,分别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母亲宽容和贵的品质以及母亲对名节清白的维护.以母亲的“三哭”为抓手进行文本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母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相似文献   

7.
在第三学段教学中,课前搜集资料环节存在着"教师盲目、学生茫然、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应根据文本特色,立足教材,对学生的课前搜集资料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兴致,将课堂扩展到课外,促进学生有效阅读,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案例背景: 为参加市"两课"评比,组里杨老师执教了胡适的《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人的叙事散文.胡适的作品是第一次在职高教材中出现,与鲁迅、郭沫若等名家相比,学生对胡适是很陌生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也只是在读大学时才接触胡适,曾读过他的《尝试集》,但他的散文也还是第一次接触.相对于名家经典作品,网上对胡适的《我的母亲》的解读很少.杨老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进行了第一次教学.纵观整个课堂,文本《我的母亲》只是个引子,学生不需要解读文本就可叙说并抒情.听完课,笔者的感觉是"老师教了学生知道的东西,学生不知道的却没有涉及".另外,杨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像是一堂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执教者没能准确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这篇散文该"教什么"以及"怎么教".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学习材料 课前选择。在教学前,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大量的有关学习的资料,如:书籍、图片、剪贴、小制作、语音资料等。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方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从而积累不同的资料,与文本对话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感悟。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有的学生将《三国演义》拿到了课堂上,说:“我知道了《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的内容,还知道诸葛亮是一位博学多才、足智多谋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是基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们越来越重视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并积极地将课外资料性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深化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然而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认真的倾听、及时的评价等原因,学生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一、缺乏深化的任务式搜集和交流教师让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耗时耗精力,效果甚微,语文课变成了资料交流课。如《介绍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不久前,我讲了一节美术课,内容是《精美的瓷器》。为了能让学生设计出精美独特的图案,做到胸有成竹,我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前收集了很多瓷器资料,准备工作做得是相当充分。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资料来与小组的同学进行展示汇报,看看谁的资料最系统、最独特。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后,我说:"有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结果,一双双小手高举着图片、实物,争着抢着要发  相似文献   

12.
表现母爱,赞美母爱是永远的主旋律。此次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同样母爱抒情母题的散文:《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老舍)。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母亲",但由于不同的作家,"性情面目,人人各异",所以两篇文章各呈其妙,各有风采。具体从篇章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旨在充分理解文本,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学会在平淡中体验亲情,从而学会怀着感恩的心回报亲情。  相似文献   

13.
明天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内容是"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教学这一内容的情景:学生们课前已搜集了资料,准备得充分的学生还能丢开资料介绍,准备得不够充分的学生则捧着资料读。别人介绍的什么,大多数同学不感兴趣。读的人读得冗长,听的人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介绍一个民族,成了"走过场"。我想,这样的口语交际,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能得到锻炼吗?那一节课一直压在了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6):46-48
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以视频、文字、图片及图形的形式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得出植物激素的作用,轻松理解植物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诗歌阅读教学效益,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拓展与欣赏工作:一是课前通过自主搜集背景知识,让学生运用身边资源进行有效性学习;二是课中通过图片与相关文字资料的呈现,促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欣赏;三是课后通过诗文的补充,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刘干章 《广西教育》2013,(2):10-11,27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利用本土文史与文化资源开展校本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中学依托本土文化资源,以开展搜集、整理和研究本土文史资料的活劫为载体,深层次地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土文史与文化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是使学生增进道德素养、塑造高品位人格、提升学习研究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唐亚琴 《教师》2011,(30):97-97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多种办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可是在课堂上,学生汇报时只能读出不切主题的长篇大论,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前指导不到位。那么,课前教师应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资料的搜集呢?  相似文献   

18.
多数人认为胡适的早期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应该称赞、效仿他的母亲冯顺弟的教育方法。但细读胡适《我的母亲》一文后,我觉得胡适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单调、有缺憾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王凤 《教师》2012,(9):65-65
在上《老王》一课时,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前做好资料准备工作,上课时,却有好多同学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们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表示并不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课标·教材·学情】 预习阅读有关胡适的文章,了解本文的背景,为理解母亲性格打下基础。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主要学会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思想内涵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