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围屋。一种典型的封闭型建筑。高高的围墙,小小的窗口,维系着固有的生活模式。从客家围屋里出来的主持人问住在新屋里的小孩:主持人:“你觉得是爸爸妈妈住的房子好,还是爷爷奶奶住的房子好?”小孩:“爸爸妈妈的。”小孩的爸爸:“党的政策好,赶上了改革开放,才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这是江西卫视在国庆50周年期间“66小时不间断括出”中的《走进多彩的生活》节目中的一个镜头,笔者在选台时偶然收到了这一节目,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类似笔者这样的人还不少。他们都觉得这个节目“看得蛮有味道’”《走进多彩的生活》(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在登载新华社播发的《新炕围面》这条消息时,以《做农村移风易俗的尖兵》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中说,这篇新闻中所表扬的知识青年李官义的可贵之处,正是他认清了改造旧炕围面的意义,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看它,使炕围画这个旧形式获得了新内容,积极配合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这种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是非常值得农村知识青年学习的。我们也不妨这样说,这篇报道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在于作者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和估价  相似文献   

3.
写稿如生养     
搞新闻报道,固然有许多经验之谈,但更在于刻意求新,写出成功之作.这对于一个对新闻报道极其负责的同志来说,莫不如此.一九九三年底,我和乡教育组的一名负责同志到安城中心小学了解“文明单位”的建设情况,准备写一个推荐材料.但一进老师们正在忙乎的试验室,却被摆放在屋里的一些花花绿绿的年画、挂历等发行物所吸引.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这屋里怎么放了这样一些东西呀?”几位老师听了便一起数落起来:“这是上头摊派下来的,分给每位老师、学生,教大学必须去完成的,发行款项定给每位师生,完不成就要受罚”我当即感到这是条很好的新闻,有必要赶快写出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年轻人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相亲节目正是抓住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而在电视荧屏上迅速蹿红。本文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以及《爱情连连看》为例,浅析相亲类节目主持人应该如何准确地把握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6.
四、以效果写声不写声音本身,而写声音后的效果,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写声音,让读者看到效果再回味声音的味道。苏轼《前赤壁赋》写箫声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是说月夜中的箫声,使藏于深谷中的蛟龙都为之起舞,使孤舟中的寡妇为之哭泣。从中体会出,那箫声是深沉而美妙的,哀婉而凝情的。有一首有意思的元曲《朝天子·咏喇叭》: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刊》的记者来信,希望我写一写《万象》杂志背后的故事。我暗自一笑,因为正是在约稿前不久,我离开了辽宁,也离开了《万象》,不再担任这本小众杂志的主编。两件事情的偶然碰头,让我的思绪翻滚了好一阵子。《万象》是我从事出版工作28年间,亲手编辑的唯一一本杂志。现在,它离我而去了;不,是我离它而去了。我真的有些感慨么?  相似文献   

8.
1982年底,你打着“学技术”、“发家致富”的“小算盘”穿上了军装。由于你写得一手好字,把连队黑板报办得有板有眼,不久,一纸命令,当了连队文书。自当上文书的那一天起,你就琢磨如何干好这项工作。针对连队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你建议连队办《银线月报》和《对哨广播》,并毛遂自荐担任这“一报一台”的“总编”。从此,你白天深入各分散点了解情况,晚上把自己关在屋里写稿编稿。仅半年时间,这两项工作就干得很有成色,上级机关的同志还总结了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刊登在《通信战士》杂志上。1984年夏,连队驻地街道失火…  相似文献   

9.
牧惠 《传媒》2001,(5):13
《中国青年报》登了一篇《一位农民写给县委书记的信》,这位62岁的农民,向县委书记反映“村里真实的情况”。村干部如何弄虚作假,如何横行霸道,敲诈勒索,乱收费如何严重,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新闻。上头到村里检查这个那个,每回都得收检查费,也听说过。没有听说过的是,“林业大检查时,大家因为都用柴烧  相似文献   

10.
别再“贱农”,如何?吕新建尽管《宰相刘罗锅》我是一集不漏地从头看到尾的,尽管对张国军欲携《宰》剧余威再展《慈禧西行》风采,我没有任何不满之辞,但,就内心深处而言,作为一个农民,和周围的人一样,我却更爱看一些诸如《怪王外传》之类农村题材的影视剧。也正是...  相似文献   

11.
1993年5月,你从某部通信连调到151医院政治处任干事,萌发了“爬格于”的念头,于是你开始走上新闻写作之路。和许多初学报道的同志一样,你写了许多稿件,都石沉大海,但你不灰心,凭着一股犟劲反复地练,反复地写,终于有一篇跃上《安阳日报》头版。你兴奋得几个晚上睡不着。高兴之余,你认真总结经验,认为秘诀就是“勤学、勤问、勤写”.你把这6个手写下来当作座右铭。不久,《河南日报》、《前卫报》也有了你的稿件,可你并不满足这些,又把目标指向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介。你认为,中央级大报稿件之所以难上…  相似文献   

12.
罗丽琴 《大观周刊》2011,(52):14-14
《女海盗金寡妇》是博尔赫斯唯一一部描写中国女性形象的短篇小说,本文采用巴柔的形象研究理论解析金寡妇的狐狸形象,并且通过对比发现,金寡妇的女海盗形象是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另外,从整篇小说的编排和人物设定可以看出博尔赫斯塑造金寡妇形象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严歌苓《陆犯焉识》的编辑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历史纷繁富饶,从中生长出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曾以此为背景创作出了不少经典之作,如《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等.作家出版社曾多次与与严歌苓合作.2011年10月作家出版社又推出了其将近40万字的《陆犯焉识》,这是她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创作史上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转型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第七届评奖3月20日在南昌揭晓。获得江西省优秀广播外宣作品一等奖的是:省电台《一个妈妈的儿女》、赣州《走出围屋的客家人》;获二等奖的有:鹰潭《古镇上清》、景德镇《官窑遗址》、吉安《文氏故里与后裔》、九江《庐山地质游》,还有五篇专稿获三等奖。(胡江银)《中国之窗》江西专题第七届评奖在南昌揭晓@胡江银  相似文献   

15.
如歌的行板     
《为祖国燃烧——中国知识分子命运交响曲》(见5月7日《新华社新闻稿》),以它诗化的句式、磅礴的气势以及跌宕起伏的节奏所交织成的强大冲击力令人震撼。如何评价中国知识分子,不仅是目前的一个热点,也是个难点。且不说在社会上对知识分子评价尚有各种分歧,仅就行文而言,要在有限的文字中体现几代人共有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也非易事。“我为我的祖国烧得发颤”,用闻一多的诗句  相似文献   

16.
别具只眼看世界──屈文诗集《边地乐舞》读后戴凌云《边地乐舞》诗集的问世,对当今中国文坛可算一件幸事。在诗歌已失去了轰动效应的今天,诗人执著追求诗歌的纯洁与完整,用整个身心浇灌这一花枝,是非常可贵的。正是这一执著追求。使得屈文馄的故乡情结,意结愈浓;也...  相似文献   

17.
让思想冲破牢笼─—读《白话<幽梦影>》康宏(一)罗丹有一件非凡的艺术品:一个坐姿男子托腮凝神沉思。这就是那尊不朽的《思想者》。正是它永恒的魅力,使罗丹的名字在人类文化史上永远放射着光芒,也使人们对思想的果实——卓越的见解、非凡的认识给予足够的尊崇和景...  相似文献   

18.
朱浩 《文化遗产》2015,(2):43-50,157
在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故事中,征西女将必须都被标榜为"寡妇"、数量必是"十二",这种颇为奇特的现象与该故事如何产生这一问题息息相关。张政烺先生推测该故事来自于出殡仪仗队,对此话题的开辟之功实巨,但其说非为定论,值得重新探讨。"十二寡妇征西"故事来自于明代社火中的"六丁六甲"舞队,而此种舞队在南宋民间社火中就已存在,是从南宋宫廷傩仪中移植而来。"十二寡妇征西"故事乃民俗与民心之结晶,代表了民间故事衍生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9.
自称是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新周刊》,在2006年4月1日出版的第224期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如何“贩卖”中国?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的专题文章。文章中,李敖、张颐武、张伟平等9位文化名人接受采访,并分别谈了关于如何展现中国文化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声音     
《视听界》2008,(2):11-11
在我看来,所谓“不相信组织”流行之说正是《集结号》摄人心魄的过人之处……这种观点影响之广恐怕非我们能估计到,这也是主流媒体没有介入而又实际流行的一种舆论。——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博客中写下自己对《集结号》的观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