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是大学生抵抗外在压力的能力,它在外在压力与其身心健康之间起到缓冲调节作用。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可以通过压力量和身心健康指标这两个外显变量观测出来,并具有发挥最佳缓冲功能的极限值。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先天气质因素、后天成长经历和自主能动性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包含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种成分,各种心理成分在抵抗和缓冲压力的过程中行使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源,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承受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心理承受力概念、研究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增强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承受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承受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就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努力提高心理承受力三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心理承受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述,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力,沉着冷静地面对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5.
大学生犯罪并不是孤立的行为和现象,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偏差形成的因素,并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与犯罪关联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犯罪的类型和原因,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力,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对于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认知、升华、整合三方面功能。心理承受力是一项牵涉到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各个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因此承受力教育也应当是几方面协调并行的,不应有所偏废。心理承受力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提高人格的开放性、接受性,为生活中的多种可能性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心理承受力教育是内在性、隐蔽性很强的教育,要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交流、自我教育等形式,最终落实在个体的主动学习上。  相似文献   

7.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影响心理承受力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铸造科学思维,提高认知水平;二是学会正确归因,引导学生释放消极情绪;三是进行耐挫教育,培养坚强意志;四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五是倡导自我教育和同学互助,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压力,心理健康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防治心理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一个需认真对待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认识当前学生心理承受力入手,从体育教学角度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现状,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以及他们应对压力的主要方式。从认知方式、应对策略、生活技能教育和挫折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承受力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培养毕业生健康的就业心理,认清形势,转变择业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合理利用就业渠道,主动适应社会,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承受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承受力自测问卷》对1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承受力存在极其显著性正相关;其中客观社会支持与心理承受力呈显著性正相关,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均与心理承受力呈极其显著性正相关;(2)大学生主观社会支持的不同水平、社会支持利用度的不同水平在心理承受力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能联合预测心理承受力的17.7%。说明培养大学生主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能够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12.
何广明 《成才之路》2010,(34):33-34
当今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反应多样化,其中部分学生的过激反应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甚至放弃了宝贵的生命。因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教育培养的方法多样化格外重要,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3.
现在我国部分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承受力不强。文章从学习、人际关系、愿望和兴趣、自我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挫折心理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学生自身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减压等对策,提高意志力,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抗挫能力。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生活,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出新时代具有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4.
15.
在充分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事实驱动的基本方法,结合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分析,编制了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初测问卷,并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初步确定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是包含积极抗挫因子、消极抗挫因子和抗挫特质因子的3维度结构。问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测量和评估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培养幼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长期、随机的过程。整个培养过程要求教育既从理性层次明确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基本内涵,又能选择恰当的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培养方式。只有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幼儿长大后,才能面对人生的难题,才会不被吓倒、压倒,成为有作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学习压力的心理承受力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六个方面: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时间。从压力生活事件的频次来看,来自环境方面的压力事件所占比例累积最高,其次来自学习方面;但从强度排序的结果来看,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心理承受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心理承受力概念的探讨,采用了大量问卷调查,运用spsswin软件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和不同渠道进入企业的各类职工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职工的社会阅历越丰富,企业文化和就业观念越新潮,企业的效益越优异,那么,职业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强,心理素质就越高,抗挫折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心理承受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从小创设一些负面的情境,让孩子感受负面体验,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20.
张秀桂 《现代教育》2003,(17):58-59
现在的学生,做事情往往任由自己,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难以接受和适应,承受能力较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作为教师和父母,及时给学生补上“心理承受教育”这一课,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