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险报酬、控制权与声誉:创业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别从管理学与经济学角度对创业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中的三个方面:风险报酬、控制权、声誉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中对创业企业家代理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创业企业里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之所以不匹配,是因为在创业企业里要求控制权与企业家才能必须匹配,而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匹配通常不完全重合所致.受无差异曲线理论的启示,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两种企业家才能变量,构建了创业企业的等效企业价值曲线与企业家才能投入约束曲线的模型,分析说明了企业家才能与创业企业控制权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买忆媛  李云鹤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27-129,137
创业企业里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之所以不匹配,是因为在创业企业里要求控制权与企业家才能必须匹配,而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匹配通常不完全重合所致。受无差异曲线理论的启示,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两种企业家才能变量,构建了创业企业的等效企业价值曲线与企业家才能投入约束曲线的模型,分析说明了企业家才能与创业企业控制权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4.
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支持风险投资者创新、企业家创业的绝妙工具,是推动高新科技技术产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由于创业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人对企业家的创业项目的投资有着高风险、高收入的特殊性。如何形成与设计创业企业家代理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风险投资对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中十分必要和关键的要素。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乃至研究机构都有过探索,但碍于政策或其他因素,许多研究并没有能在创业型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尤其是风险报酬激励、控制权激励与声誉激励这三个创业企业家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有重点涉猎。因此,笔者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一致公认,企业家是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赖于一大批企业家.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随着改革的深入,一批勇于开拓、创新,勤于经营管理,业绩优良的优秀企业家不断涌现,但同时在国有企业经营队伍中仍存在着大量的令人担忧的、不健康的因素,致使一批厂长、经理无法摆脱金钱诱惑,以身试法、身败名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不仅要为其生成壮大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而且更应重视营造能促进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的这一更深层次问题,即对企业家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Dyer创业生涯模型从"影响职业选择因素"、"职业社会化"、"职业定位"、"生涯演化"四个方面构建了创业和职业生涯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18名苏南企业家的访谈,一方面部分验证了Dyer创业生涯模型,另一方面,基于Dyer创业生涯模型去剖析苏南企业家成长模式,有利于更好地探索和总结苏南企业家的成长规律.在无数中小企业蓬勃兴起的今天,Dyer创业生涯模型和苏南企业家成长模式将从理论和实践上给更多创业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财务丑闻充分说明物质激励和现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而声誉激励机制在经理人市场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家的声誉对企业家的激励和企业家的事后行动选择有重大影响,因而对公司的控制权安排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引入企业家声誉这一重要变量,分析了声誉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利用2008年至2009年中国企业信誉榜中66家国内上市公司的资料,实证分析表明,在企业家考虑声誉的情况下,企业的控制权配置并不会对企业家的努力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不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建设和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期望理论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动态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相互关系的分析,讨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期望理论,进一步探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期望型动态激励模型。文章最后提出了运用期望理论,构建有效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动态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创业企业中,企业家通常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对企业人力和物资资源的控制权。文章试图从创业过程的特征出发,通过考察创业企业内对资源配置的要求,解释企业家控制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4):75-80
将创业知识获取途径划分为经验学习、角色模仿、其他途径学习和正规教育学习这四类,构建知识获取对潜在创业者对创业可行性、创业愿望与社会认可的感知理论模型与假设推演,选取深圳制造业、房地产、商业服务类等行业的创业者作为调查样本,通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对假设推演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据此为潜在创业者提供创业学习路径及创业启发,培育更多企业家带动就业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剖析我国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对称信息条件下"命令-服从"博弈模型和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优势互补合作"激励博弈模型.据此确定了最优薪酬激励合同方程,所得到的纳什均衡解较好地解释了员工奖金系数、风险规避度以及努力程度间的相关性.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力地保障了建筑企业及其员工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动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肖小溪  唐福杰 《科研管理》2021,42(6):159-165
信用管理与间接费用挂钩是未来我国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落实“放管服”要求的重要政策工具,其根本目的是优化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激励约束框架,对美国、英国和中国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分别展开分析,并在三个国家对比的基础上,构建引入信用管理后我国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框架及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就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来减少企业经营者分配性努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信息对称情形与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得到了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志柱  丁长青  龚罗中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0):209-210,208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企业有效开展知识共享活动的关键.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为企业管理者设计知识员工的报酬系统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融入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建立企业产出分享支付和固定支付条件下的激励机制模型,分析员工知识共享努力程度与知识产出系数和产出分享比例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出分享比例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两种模式下的激励效果进行了比较,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劳动合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应链知识共享层次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供应链知识充分而有效地共享,关键之一在于对参与供应链知识共享主体的有效激励。本文根据参与知识共享主体的不同,把供应链知识共享分为个人知识共享、个人与组织间知识共享、组织知识共享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知识共享层次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激励作为一种隐性激励方式是我国经营者弥补显性报酬不足的重要手段。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从内部治理机制和内、外部治理机制共同作用两个方面建立了控制权激励的约束模型,分别求出了两种情况下经营者增加控制权行为的最优解。模型说明,随着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逐步完善,控制权激励的作用将逐渐减弱,企业应从显性激励的角度来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樊斌  鞠晓峰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5-136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完全信息特征,构建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多阶段激励机制模型。通过最优化一阶条件分别求解员工风险中性与风险规避时的最优激励机制,并分析最优激励机制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当员工为风险中性时,企业无需对员工进行激励,员工会承担全部风险实际充当委托人角色;当员工为风险规避时,企业应采用固定报酬加利润分成方式设计激励合同,使得员工承担一定风险,此时帕累托最优合同无法实现。最后,以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应用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激励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激励视角出发分析了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平台学术质量影响因素,以委托代理模型为理论基础,针对存在的大量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了科技论文网络发表过程中博弈模型,从而研究分析科技论文网络平台中的激励过程与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和一定的激励机制密切相联的,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进行了一定程序的分析和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以期能为促进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